导语“云端上的民族”怎样过年?湖南人在外地、外地(国)人在湖南,又怎样过年?今天的十八洞村又是怎样一番光景?湖南日报·华声在线今推出湘江周刊特刊,且让记者下基层带您去瞧一瞧。
+最新报道 +网友评论春节益阳迎春花鼓戏大舞台上演了一场特殊的大“团圆”,益阳老中青三代花鼓戏“八筒牌子”传承人同台表演,迷倒了观众。三代人背后的故事和情感令人感动、感佩——
拥有精湛木工手艺的郭存勇与妻子邓运娇发愿创办一所“非物质文化遗产馆”,他们“烧钱”甚至变卖资产为非遗“安家”,请来一个又一个非遗传承人和身怀绝技的民间高手,聚集了来自全国各地的359个非遗项目,开设了12家非遗传习所,32个非遗研学体验平台,200余名非遗传承人常年在这里尽情展示他们的“独门绝技”,形成了“看非遗、品非遗、玩非遗、学非遗、买非遗”的非遗产业链。
被誉为“云端上的民族”的花瑶,是瑶族的一个分支,居住在雪峰山北麓溆浦与隆回两县交界之处。这里海拔1000多米,人口1万多,原来都归属溆浦县,上世纪50年代一分为二,分属两地,从此相邻却相隔。文旅融合打破了地域界限,带来了花瑶的大团聚、大融合。花瑶一家亲,文旅一线牵。
2月6日,农历正月初二。立春后的第三天,艳阳高照,碧空万里,春节期间难得的一个好天气。当结束一天的十八洞走访,驱车踏上归程时,我心中是满满当当的兴奋和感动,忘不了那山,那水,那一张张灿烂的笑脸……
一位湖南小伙怀揣梦想到新疆开湘菜馆,干出了一番事业。他注册了“福满我家”公司及品牌,在乌鲁木齐开了7家湘菜馆,在新疆各地有10多家加盟店,乌鲁木齐有50多家湘菜馆与他“沾亲带故”。高中没毕业的他到清华大学上了两年MBA课程,眼界大开,管理经验和思想境界有了很大的飞跃。
“煨是中华传统烹饪方法之一,年糕是家乡浙江临安寄来的特产,我在湖南平江泊头村煨年糕,借此彩头祝亲朋好友新春愉快!”2月4日,除夕。这是刘斌樑在平江度过的第二个年。
上过大学的“85后”姚栋,结束城市的工作生涯,顶着压力返回家乡种起了红薯,成了一名新型职业农民。他的红薯加工厂年产值上千万元。他恪守家训,心存敬畏,不忘根本。如今太平年代、昌明盛世,只要安安稳稳、勤勤勉勉,就有好日子过,最要紧的是自己莫“乱搞”、莫懒惰。他清楚自己的根之所在。
最爱的人在远方,最亲的人在故乡。对于长沙医学院的哈桑(英文名:TULE HASSEN BARUD)和陈伟泽(英文名:USMAN WAZIR)来说,今年寒假虽然没有回国,但春节的长沙让他们感到更加温暖。来自巴基斯坦的陈伟泽第一次在长沙过年,他说:“长沙过年好热闹!”
一位农村残疾女作家,不能坐立、行走,身体左右摇摆,时常抽搐,却以极大的毅力自学,通过勤学苦读,顽强地用鼻尖进行写作,成为“亲吻”文字500余万次、引起轰动的作家。“许我以微笑问候”。她把生活的苦难像剥大蒜一样层层剥掉,留下坚硬的壳与明亮的果,心里装着光亮,把苦难照得无地自容,把灵魂的圣洁与饱满举在眉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