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寒冷的冬季,火锅成了温暖、团聚的象征,其特色就是现吃现烫,吃的时候热气腾腾,汤物合一。而今,火锅的锅底、食材、吃法非常丰富,想要美味与健康同享,在吃的时候还需避开这几个坏习惯。
只点红油锅
红油火锅——就是表面飘着一层辣油的锅底。对于重口味和无辣不欢的人来讲,红油锅简直就是最爱。然而红油锅的热量几乎是清汤锅的两倍。
经常吃火锅的人会发现,红油火锅水开得特别快,如果是点的鸳鸯锅,一般都是红油那一半先被烧开。因为上面附着了一层油脂,保温效果好,升温快。
正确做法:对于经常吃火锅又重口味的人,建议选择鸳鸯锅。两种锅综合着吃,能帮助控制热量的摄入,降低肥胖风险。也可以将红油锅的食材在清水锅涮一下再吃。
涮毛肚使用“七上八下”法
不少人听过这样的说法:吃毛肚要七上八下。这种做法靠谱吗?
毛肚如果煮的时间太长了,会导致肉质变老变硬,咬不动。而这种流传的方法看似时间很短,吃起来肉质鲜嫩,但并不建议这样操作的。
从健康卫生的角度讲,一般建议涮毛肚的时间控制在3~5分钟,不要太长。但是也不能像传说的那么短,时间太短了,毛肚是不会熟透的,而且加热不充分,毛肚上可能存在寄生虫或者细菌。
除了毛肚外,海鲜、生肉等容易被微生物及寄生虫感染,所以必须在锅里煮熟煮透,从而防止或减少消化道炎症及肠寄生虫病的发生。
吃火锅后出现拉肚子的现象常有发生,经常食用这种没有熟透的肉类,很可能会出现腹泻、寄生虫感染等问题,也会出现胃肠疾病。
正确做法:水开下锅,涮毛肚的时间控制在3~5分钟。薄肉片在完全沸腾的锅中烫1分钟左右,待肉色从鲜红变为灰白可安全食用。而肉丸、虾、贝壳类等,应煮沸5分钟以上。
吃得太急
有人认为,吃火锅就要吃热乎的,熟了捞出来就吃,还有的人没等肉片熟透就赶紧捞出来吃了。
吃火锅可别着急,吃得太着急,食物温度过高,容易烫伤食道黏膜,增加患有食道癌的风险。而肉片没等熟透就捞出来吃,可能会导致出现肠道疾病。
正确做法:肉片彻底熟透再捞出,食物捞出后放置在干净的盘子上,稍微凉一下,蘸小料后享用。
爱喝火锅汤
吃到最后的火锅汤味道鲜美,但是因为涮过各种食材的缘故,食物中的嘌呤有些溶解在火锅汤里,高嘌呤当然很“鲜”。肉汤、火锅汤都属于高脂肪高嘌呤的食物,无论是正常人群、减肥人群还是痛风患者,都不建议喝。
有研究表明:火锅汤汁中硝酸盐的升高可能与蔬菜等食品中硝酸盐移入和汤汁浓缩有关。我国《高尿酸血症与痛风患者膳食指导》中也提到,痛风患者应避免食用肝脏和肾脏等动物内脏、贝类、牡蛎和龙虾等带甲壳的海产品及浓肉汤和肉汁等。
正确做法:不建议喝火锅汤。
吃火锅配酒
冬季聚会吃火锅,还要喝点酒,殊不知,火锅配啤酒是诱发痛风发作的常见原因。
啤酒与痛风关系密切,因啤酒中含有较高的鸟苷酸,在体内代谢会产生大量嘌呤,进而导致血尿酸浓度升高。
一项关于饮酒与痛风关系的研究也显示:啤酒增加痛风发作风险的作用更加显著,而适量红酒不增加痛风发作风险。
正确做法:能不喝酒就不喝酒,如果喝可以选择红酒,但一定要限量。
国家公共营养师 薛庆鑫
责编:朱倩萱
来源:华声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