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分,是一年的第16个节气。我国古籍《春秋繁露》中提到:“秋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我国古代以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为四季划分点, “立秋”为秋季开始,“霜降”为秋季终止,“秋分”正好位于立秋到霜降90天的中间,将秋季平分。然而,随着几千年来气候的变化,全球变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如今,秋分已到,夏天却并未走远。不过,由于太阳的南移,北半球昼短夜长的现象越来越明显,昼夜温差愈加增大,气温也在逐日下降。
时间如白马,暑热仿佛还没走远呢,天文学上的秋天就已经过了一半了。22日22时21分,我们迎来二十四节气的秋分,俗话说“一场秋雨一场寒”,你感受到了吗?秋分后,人们除了感受到困倦疲乏之外,情绪也常常容易低落,甚至有“悲天悯人”之感。其实,秋分是一年中最美的日子,不妨勇敢地跟各种消极状态说分手吧,岁月依旧静好。
悲秋
学李渔乐享时光
自古逢秋悲寂寥,秋天一到,人们往往易受到感染而产生消极情绪,心情低落。然而对于古典小资文艺男——李渔来说,却是秋宵一刻值万金。在这个感伤的季节,不妨多读读李渔,学学他及时行乐的作风。
“稻米煮饭的香气,真让人欢喜;木槿早上开花,晚上就凋谢了,生命如此短暂,也真够凄凉的了;相传一女子怀恋心中人,泪水洒落一地,长出了断肠花秋海棠;一生钟爱的人,可以当药。”秋风秋月愁煞人,但李渔说,“若谓‘春宵一刻值千金’,则秋价之昂,宜增十倍。”秋宵一刻值万金,正是行乐好时光。蟹肥、菊黄、桂花香,加上一轮圆月、几许清风,秋的极致莫过于此吧。青帘沽酒红日赏花,这是一个饕餮的季节,不大吃大喝的人是可耻的,不吃蟹的人是可恨的。
李渔还是个十足的“蟹痴”,自称以蟹为命,称买蟹钱为“买命钱”,叫九十月为“蟹秋”,家中还有个特别会烹蟹的婢女,被他唤为“蟹奴”,那女孩死了,他还大哭一场。
秋燥
来一份清蒸闸蟹
秋分时节,降水减少,天气干燥,身体容易缺水而出现“秋燥”,秋燥又可分为“温燥”和“凉燥”,容易出现皮肤干燥等症状,并伤及人体肺部。其症状主要表现为口干、唇裂、鼻塞、咽痛、阵发性干咳,甚至流鼻血或出带血的痰等一系列类似上呼吸道感染的“干燥症”。
需要提醒大家的是,秋分的“燥”不同于白露的“燥”。秋分的“燥”是凉燥,而白露的“燥”是“温燥”,因此,在饮食方面要注意多吃一些以清润、温润为主的食物。
大闸蟹:把大闸蟹放在清水里洗净,养半天排净腹中污物,用细绳把蟹钳和蟹腿扎紧成团状;把姜末、香醋、白糖调和成蘸料;将清水烧开,把蟹倒放上蒸锅约15分钟左右至熟;取出后解去细绳,装入盘中即可。还得要酒,此时再昂贵的拉菲也抵不过一壶桂花蜜酒,一觚在手,仿佛闻见蕴了千年的香。
蜂蜜水:《本草纲目》记载:“蜂蜜有五功,清热、补中、解毒、润燥、止痛。”在秋天常服用蜂蜜,可以防止秋燥对人体的伤害,起到润肺、养肺的作用。
梨:秋天最好的水果,当非梨莫属。生吃梨能明显缓解咽喉干、痒、痛、哑的不适,减轻便秘、尿赤等症状;用冰糖蒸梨可滋阴润肺,止咳祛痰,对润泽嘶哑发干的嗓子具有良好的作用;用梨加蜂蜜熬制成梨糖膏,对肺热久咳症有明显疗效。
白萝卜:秋天多吃白萝卜可有效缓解秋燥。白萝卜具有促进消化,增强食欲,加快胃肠蠕动和止咳化痰的作用。多吃萝卜上下通气不咳嗽,而且能通便。不妨做个白萝卜排骨汤来解秋乏、去秋燥。
秋乏
别赖床上起来嗨
“春困、夏乏、秋无力、冬眠”,这很好地诠释了懒癌患者的四季,从潮湿闷热的夏季进入秋天,天气一下子干燥起来,确实容易让人觉得疲倦。这个时候,适当的运动就是最有效的应对方式,让人轻松舒适,赶紧挑一种锻炼起来,赶跑瞌睡虫吧。
爬山登高:作为一种体育锻炼,登高能使肺通气量、肺活量增加,血液循环加强,脑血流量增加。秋日登高,由于气候的独特,气象要素的变化对人体生理机能还有些特殊的益处。登高时间要避开气温较低的早晨和傍晚,登高速度要缓慢。高血压、冠心病等患者,更要量力而行,以防不测。
游泳:初秋时节适当的冷水泳既能达到满意的健身效果,也能为日后冬泳打下良好的基础。秋季游多久才合适?最好控制在45到60分钟内,不要超过两个小时。
慢跑:慢跑既能使肺活量增加,提高人体通气和换气能力,还能使体内毒素随汗水与尿液排出,有助于减肥健身。此外,慢跑时全身肌肉要放松,呼吸要深长,时间以每天20到30分钟为宜。
责编:金灵
来源:华声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