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京非洲留学生寄希望于中国 盼中非共同发展

2015-12-05 12:39 [来源:中国青年网] [作者:开可 解轶鹏] [责编:刘艺]
字体:【

  中国青年网北京12月5日电(见习记者 开可 实习记者 解轶鹏)作为2015年的外交收官之旅,国家主席习近平于12月1日至5日先后对津巴布韦、南非进行国事访问,并赴约翰内斯堡主持中非合作论坛峰会,这显示了中非之间日益密切的联系。

  12月3日,习近平在比勒陀利亚会见非洲联盟委员会主席祖马时表示,中国支持非洲优先破解基础设施滞后和人才不足两大发展瓶颈,双方要加强在人文领域的交流。据资料显示,截止2010年,中国接受非洲留学生约3万人次,到2014年,这一数字约为4.2万。留学生已经成为中非人文交流的重要一方面。

  在习主席访问非洲之际,中国青年网记者随机采访了在北京的非洲留学生,了解他们眼中的中国和中非关系。

  欢迎拨打新闻热线010-57380651或发送新闻线索至邮箱youthpress@126.com。关注“细腰蜂”(ID:beeyouth)微信公众号,可直接对话记者,爆料线索。

  来自莫桑比克的撒瓦多刚刚开始在北京的学习生活。记者问他知不知道习近平主席正在非洲访问时,他很快反应过来,点头、微笑。他说:“希望中非合作,给双方带来繁荣和发展。”中国青年网实习记者 解轶鹏 摄

  周埃乐来自加蓬,已经在中国生活六年,喜欢打太极。她说在来中国之前,自己很喜欢李小龙,她穿的外套上就印着李小龙的图案,“我以为在中国,每个人的功夫都很厉害。”来到中国以后,周埃乐发现中国和自己想象的不一样,“我以为中国的面条也是意大利面,但是到了中国以后才知道面条可以分好多种。”周埃乐说在加蓬,女性的地位不高,很多事情都有限制,“到了中国以后,我可以接受更高的教育。”她还开玩笑地说:“学得好才能嫁得好。”在中国六年,她说自己学会了很多,比以前更加独立。

  安德烈来自南非,刚到中国几个月的他还不能说流利的汉语。提到中非关系,他说中非关系一直很好,也很高兴这次习主席能够访问南非。看到一起的周埃乐能够书写汉字,很是羡慕,“我要好好学习中文了。”中国青年网实习记者 解轶鹏 摄

  在北京语言大学餐厅,记者遇到来自几内亚比绍的马塔尼亚。马塔尼亚在中国只有两三个月,当问到在中国的最大感受时,他说:“中国人很nice很cool,但是天气太冷,真是又cool又cold。”在纸上,他很认真地写下:中国是个有很好人民的可爱国家,人们互相帮助。中国天气很冷。中国青年网实习记者 解轶鹏 摄

  来自乌干达的卢卡思喜欢踢足球。他说中国帮了非洲很多,比如医药和教育。中非关系一直很和睦,他希望中国能够多帮帮乌干达。到了中国以后,他觉得中国人很友好。他说,中非合作很多是经济和贸易的往来。卢卡思对习主席出访非洲的新闻很关注,“我很开心中国和非洲特别是乌干达的合作很愉快,(中国给了非洲)很多经济援助,比如帮助建设医院。”中国青年网实习记者 解轶鹏 摄

  卢克,来自南非,刚到中国三个月。“这是一个很好的国家,就是天气太冷了。”他说真实的中国和自己想象的中国还是有很大差距,“我以为在中国到处都是那种古代的建筑,但是我来了以后发现只有故宫才有,其他地方都是一些高楼,很现代化。”记者问他有没有什么想对正在非洲访问的习主席说的,卢克一连说了好几个“Yes”,“我觉得他在做一件很棒的事。”最后,卢克在纸上写下:我爱中国,中国人民很好。中国青年网实习记者 解轶鹏 摄

  在北京语言大学篮球场遇到查理斯的时候,他正在和卢克一起教两个中国小学生打篮球。查理斯是北京理工大学的学生,为了教两个中国小朋友特意到语言大学。他非常喜欢打篮球,还向记者展示了自己打篮球的照片。查理斯在自己写下的“中国很漂亮”旁边还画了一颗心。中国青年网实习记者 解轶鹏 摄

  来自刚果金的安妮达是个很害羞的姑娘,到中国已经三年。目前正在北京语言大学主修汉语学。安妮达也是个“功夫迷”,“我以前以为所有的中国人都会打功夫,来了以后才发现不是。”安妮达说刚果是非洲第二大国家,有丰富的资源,希望中国人能到刚果金看看。她希望中国和刚果金以后能一起发展。中国青年网实习记者 解轶鹏 摄

责编:刘艺

来源:中国青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