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跃兵 欧阳冬子 张明 龙文清
这座城,位于湖南省西南端,湘江上游。素有“湘南门户”之称。
这座城,汉属洮阳县,西晋元年(公元290年)置应阳县,北宋改为东安县,沿用至今。岁月的洗礼,让它更显厚重而隽永。
这座城,带着历史的沉稳,携文明的点滴款款而来,实现古朴与现代生态文明的完美结合,“潇湘第一生态城”的英姿正生机勃发,欣欣向荣。让在这里居住,走进这里的每个人,每天都感受到温馨和幸福。
这座城,它的名字叫东安,一座充满生机、灵性的希望之城!
再造一个新东安
金鸡岭、苍子岭草木葱葱、翠波起伏。紫水河碧波荡漾,绕城欢歌。锦豪花园、龙溪花园、雅德家园等生态小区犹如锦簇花团。东安大道、建设路、同心路、舜皇路、滨江路、官田路等城市道路将县城划如棋盘,展如鲲鹏。入夜,和谐健身广场聚集的人群轻歌曼舞,霓虹灯装饰下的商铺、酒店、沿河风光带流光溢彩……
近日,笔者走进东安,目睹东安县城的巨变:路宽了,街绿了,城靓了,人多了……
不少东安人自豪地对说,与“一条长街到底,两条小路分支”旧县城相比,今天的东安县城,更宜居,更让人安心、舒心,让我们每天都感到生活十分幸福。
据统计,自2008年省委、省政府吹响湖南新型城镇化建设号角以来,东安县委、县政府坚持以建设新型城镇为主平台,以规划为龙头,以建设为抓手,以管理为重点,以产业为支撑,围绕“山清水秀地干净、环境优美人宜居”的城市定位,紧扣率先建成“潇湘第一生态城”的宏伟目标,建机制、破难题、强基础、增动力,加速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取得了明显成效:近年,县城建设累计完成投资90.47亿元,城镇化水平提高到38.03%,比2007年提高12.8个百分点,转移农村人口8.1万人,县城建成区面积扩大到19.2平方公里,比2008年扩展6平方公里,县城人口达到13.6万,比2007年增加60.6%。全县小城镇建设平均每年带动了20多亿元的投资需求,拉动3亿元的消费需求。
新东安,正迎面走来!
一张蓝图管到底
面对采访,东安县委书记谢景林侃侃而谈:“东安城市的变化,品位的提升,首先是我们始终坚持高起点规划城市,坚持一张蓝图管到底。”
为了东安的可持续发展,县委、县政府坚持按照“三十年不重建,五十年不落后的”的要求,高起点、大手笔规划城市建设。2008年以来,全县累计投入规划编制经费5000余万元,编制各类规划1000多个。2011年,聘请荷兰尼塔设计集团(亚洲)有限公司对县城新区进行总体规划和顶层设计。2012年,聘请加拿大兴雅景观规划设计事务所湖南景观设计咨询有限公司、长宇(珠海)国际建筑设计有限公司、中机国际工程设计研究院等国内外知名规划设计公司对滨江新城等重点项目进行规划设计。2013年,投入规划编制经费1500万元,开展县城和乡镇总体规划修编。
总规修改按照国家级生态园林城市的定位,坚持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相结合,坚持东安历史文化和地域景观相结合,注重经济要素、生态要素、文化要素和体验要素的整体融合,遵从自然的轴向景观序列,以路为轴,以山为势,以水为脉,以林为屏,着力构建“以三河(紫水河、龙溪河、官田河)为轴,一河带两岸”的生态体系,将舜帝的博爱文化和自然山水景观注入城市建设,绘就一座宜观、宜游、宜居的生态园林城市。
城镇建设靠规划,规划靠执行。东安加大规划执法力度,出台控建拆违工作职责和考核办法,铁腕执法,先后强制拆除违规建筑62处,建筑面积约1.3万平方米。
“正是有了高起点的规划,以规划管建设,东安的面貌才焕然一新。”东安县委书记谢景林自豪地说。
处处建筑都成景
为让城市的建设更符合实际,适应未来发展,东安狠抓规划的完善和落实,细致到建筑的外墙色调,确保每一处建筑都能成为一处景观。
“正是县‘四大家’领导深入实地抓建设,才有了东安的新面貌、新景象,处处都有新景观。”这是东安县广大干部群众的感受。
近年来,为推进县城建设,东安县以新城区为龙头,坚持政府主导和“谁投资、谁所有,谁经营、谁受益”的原则,走市场化运作的路子,城市建设加速推进。坚持项目兴城。将项目建设作为推动新型城镇化的主战场,实行一个项目一名县级领导主抓,明确责任领导、责任单位和奖惩措施,重点加快以基础设施、房地产开发和机关搬迁为主的项目建设。启动或完成了火车东站、崇德广场、尚武广场、步程桥等重点城建项目100余个,其中湘桂高铁正式通车,东安跨入高铁时代。新修步程路、沿江东路、沿江西路、狮岩路、冷东公路绕城线等城市道路12公里,道路整洁通畅;建设中的华申滨江国际新城、舜皇商业广场、潇湘第一城等大型商住小区规模宏大。人民公园、苍子岭公园、陡岭山体育公园等生态公园风光秀美。新吴公塔、新广利桥等名胜景点相得益彰;投资1.14亿元,在省内率先建成采用“RD湿解”综合处理工艺的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场,于2012年5月开始运营。投资1.13亿元的县城污水处理工程于2009年12月投入运营,日处理污水达2万吨。投资5000余万元的高岩引水入城工程于2012年1月投入运营,日供水量达2万吨。
东安县坚持生态靓城,积极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按照“绿化、美化、净化、亮化”的“四化”标准,大力推进园林式机关建设。建成使用的县人武部、县法院、县检察院、县委党校、林业科教大楼等机关单位林木葱郁,风景宜人。低碳城镇发展取得突破,国家2010年太阳能光电建筑应用示范项目——东安县行政中心302.4KWP屋顶光伏并网电站工程累计发电150余万千瓦时。
东安坚持以产业为支撑、以园区为载体,走城市园区化、园区城市化发展道路。仅今年上半年,全县完成工业增加值22.9亿元,增长11.4%,新型工业化与新型城市化实现了良性互动,城市发展活力迸发。全省十大新能源基地之一的东安县光伏产业园,园区进驻企业有湖南格润新能源、创辉电子、华冠磁电等企业,其中格润新能源已纳入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百强企业名录,产品远销澳大利亚,并中标承建了省政府大楼太阳能电站。焊剂、铁合金、电解锰等传统优势产业实现优化重组。东安鸡产业开发项目成功试产,上海云生竹业正式投产。湘中商业城市广场、天城实验学校投入使用,苏宁电器、肯德基、潇湘影院相继落户东安。
东安还大力发展以东安舜皇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唐生智故居、大庙口特色旅游名镇和川岩乡上界头特色旅游名村为重点的生态休闲旅游,加快紫水国家湿地公园建设,推动城镇共同发展。今年上半年共接待游客10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4.2亿元。
管理赋予城市生命
漫步东安县城,入眼而来的是:城市主干道,行人车辆井然有序;背街小巷,干净整洁。商业中心,商贾云集,人来熙往,一派繁忙景象。休闲景点,小桥流水,绿色葱茏。人们或吹拉弹唱,或跳起广场舞,脸上流淌着幸福……
“城市的生命力,不仅在于建设,更在于有良好的管理。只有通过开展严厉、精细、到位的城市管理,才会有良好的市容市貌。这样,才能让群众尽享城市的便利。”东安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陈丽如是说。
近年来,东安坚持以创建全国文明县城、国家级卫生县城,打造中国德文化之乡为主抓手,不断完善市政配套设施,加强城市管理综合整治,提升城市功能。
东安县按照将县城打造成20万城市人口规模的要求,公厕、垃圾中转站布局合理,污水、垃圾实行集中无害化处理,供水供电管网齐备,城市配套设施不断完善,城市功能不断提升。坚持以旧城改造、新城扩容提质和构建绿色生态为重点,着力加大投入力度,加快改造建设进度,城市基础设施日趋完备。投入1000余万元,完成了舜皇东路、八角街、文生路等29条街道改造。投资7000余万元,完成了县城主要街道的“白”改“黑”工程,完成了东安大道、舜皇大道、生智路、同心路“三化”改造。规划建设了总占地面积610亩的人民公园、金鸡岭公园、苍子岭公园、入城广场、体育坪健身广场等五个集休闲、娱乐、健身于一体的绿色休闲公园,以及总长度7.6公里的紫水新城紫水河南岸风光带、沿江西路紫水河北岸风光带、官田河东岸风光带、新吴公塔处绿化带等4条风光带。县城完成大树进城4万株,城市主干道绿化率达到95%以上;完成“三边绿化”7400亩,建成8.7公里冷东公路标准化林带,国、省干线公路绿化率达100%;县城的绿化覆盖率达45.5%,县城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8.9平方米,均高于全省36.79%、8.76%的平均水平。
东安县坚持提升管理服务水平。逐步加大环卫设施投入力度,不断完善机关单位路段包干责任制和街道门面“门前三包”责任制,大力开展对“乱停、乱摆、乱放、乱占”行为的综合整治,积极推进城区清扫保洁制度市场化改革,引进专业保洁公司对主要街道实施24小时全天候保洁管理,城区垃圾日产日清,基本实现了可视范围内看不到垃圾,城市卫生整洁干净,城市秩序规范有序,城市环境清新清爽。大力推进“文明社区”、“平安小区”等文明创建活动,不断强化公共交通、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社会保障、供电供水、影视通讯等城市公共服务功能,积极创新社区服务模式,探索切合实情的便民利民服务新模式,寓管理于服务,为居民提供全方位、一站式的优质服务,全力打造让人民生活更加舒心、更加安心、更加放心,对未来更加充满信心的幸福东安。
东安,一座生态新城,一座幸福之城,正在崛起!
责编:戴瑶霖
来源:湖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