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疫情大学生就业季风向何处吹?——2021届湖南高校毕业生就业调查

[来源:中人社传媒] [作者:李娜]

中人社传媒记者 李娜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从“六稳”到“六保”,就业问题均居首位。2021届全国高校毕业生总规模预计909万人,同比增加35万人,就业压力较大。再加上当前我国疫情防控形势严峻复杂,一些单位有可能推迟春招时间,甚至缩招或停招,也给高校毕业生就业带来了不利影响。

这个特殊的就业季,对于毕业生、高校、教育和人社部门来说,都是一场大考。为及时全面了解湖南省2021届高校毕业生就业动态,积极拓展高校毕业生就业渠道,优化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落实高校毕业生优惠政策,支持鼓励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就业,近日,中人社传媒旗下就业吧APP一体化平台发起了一项大范围的网络问卷调查活动,面向省内2021届高校毕业生,共回收有效问卷3601份,追踪他们的就业状态、毕业去向、求职心态、求职困境、求职途径等情况,本文是对此次问卷调查结果的整理和分析。

超5成2021届毕业生尚未就业 暂缓就业者增多

调查显示,我省2021届高校毕业生中有48%的学生已经就业,51.9%的学生还未就业。按照往年惯例,在毕业的前半年时间里,大部分学生都已经陆续走上了工作岗位,相较往年,今年该就业比例出现一定程度回落。

“一方面是感觉学得太多太杂,没有一技之长可以立足于社会,因此准备在毕业之后对自己专业方面进行一个提升;另一方面,也是受疫情影响,整个就业市场不是很景气,打算先观望一段时间。”来自长沙师范学院工艺美术专业的李嘉峥是一名2021届毕业生。她明确表示,毕业之后会选择暂缓就业。

关于目前的就业状态和心态,有43.6%的学生表示已经有明确的就业目标,40.4%的学生有就业意愿但不急于就业,还有16%的学生完全没有就业方向。

“我很在意自己的第一份工作,我的想法是找工作最好一步到位,与其今年找不到称心的工作,不如缓一缓,等待最佳的就业时机。”即将于2021年毕业的湖南文理学院小何认为。

对此,湘潭大学招生与就业指导处的王向前老师表示,2021届毕业生就业环境依然严峻。一个重要的背景是,在疫情常态化防控下,2021届毕业生难以寻找合适的实习机会与就业岗位,所以有部分学生会先选择暂缓就业。但从另一方面来看,现在的用人单位,越来越看重学生的实际能力,学历及培训证书则放在其次。王向前特别提醒:“今后,如果一个学生一直呆在校园不与社会接触,不具备实习经验,缺乏工作经验,势必在就业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

毕业生就业趋向“求稳”

调查显示,37.5%的应届毕业生的毕业去向打算是进入企业,10.5%的学生选择考公务员或者事业编,还有20.8%的学生则选择继续升学。值得注意的是,疫情当下,国企、事业单位的求职热度迅速上升。

“突如其来的疫情让很多人体会到了一份稳定工作的重要性。”一位工商管理专业的毕业生程一(化名)直言,近半年来,他一直奔波于长沙和珠三角进行求职面试,虽然自己所学的专业就业方向甚广,但受疫情影响,出现了不少单位招聘预算降低、招聘数量减少等现象。为了能有一个稳定的工作,他就业的首选就是事业编制单位或者国企。

“这几个月的实习生活彻底改变了我之前的就业观念。”来自衡阳师范学院广告学专业的廖昕则表示,目前正在积极备战公务员的考试,相比于竞争激烈的企业,他更希望进入体制内,寻求更加稳定的工作与生活。

此前,2021年国考招录向应届生倾斜,受到舆论关注。此次招录安排1.5万个计划用于招录高校应届毕业生,市(地)级及以下直属机构主要招录高校应届毕业生。其实,从2021年各地公务员省考招录的政策来看,向基层倾斜、拿出专门职位招录应届生也是显著特征。

长沙等新一线城市受年轻人青睐 不足2成选择北上广深

这几年,新一线城市的崛起,为年轻人提供了工作地点选择的新思路。调查显示,42.4%的毕业生期待的工作地点为长沙、武汉等新一线城市,18.7%的毕业生则仍为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

从近几年各大学的就业质量报告也可以发现,毕业生们开始不再扎堆北上广深,不少“双一流”高校毕业生或者留在大学所在省市,或选择去邻近的发达省市。杭州、西安、长沙等新一线城市被越来越多年轻人所青睐。

来自陕西、目前就读于中南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的陈与(化名)表示:“在长沙生活了快4年,也愈发喜欢这座城市,希望能留在这里长期发展。”陈与认为,长沙等新一线城市发展潜力巨大。此外,长沙积极的人才政策与相对轻松的生活环境,也是吸引她的重要因素。对刚毕业的年轻人而言,提供落户和生活补贴、购房优惠等是实打实的,能够减少其在就业起步期的生活压力,感受到来自城市的温情与善意。

调查还显示,64.3%的毕业生在选择城市时对经济发展程度首先考虑,35.4%的毕业生则考虑城市的人才引进政策,还有34.5%的毕业生会考虑当地房价水平。

月薪近半要求4k~6k 看待起薪更加理性

2021届毕业生在求职中看重哪些因素?调查显示,有49.1%的毕业生看重的是薪资待遇,36.5%的毕业生看重职业发展空间,还有32.9%的毕业生则看重的是工作地域。

在薪酬要求方面,46%的毕业生的起薪要求在4k~6k,28.8%的毕业生起薪要求为6k~8k,仅有16.5%的毕业生在8k以上。

从数据反映来看,尽管薪酬福利仍是毕业生求职时最看重的因素,但已有不少大学生不再盲目追求超高的薪酬,更倾向找到一份职业发展空间较大且能体现个人价值的工作。

“找到有发展前景工作最重要,对起薪不会有特别高的要求。”程一表示,在就业形势严峻的当下,能顺利找到心仪的工作就挺不容易。“4k~6k的起薪对毕业生来说相当普遍,一般实习期的工资是正式工资的80%,以后还有上涨的空间。”他坦言,面对疫情冲击,高校毕业生的求职偏好及心态也在适时调整。

王向前告诉记者,以往每年求职季中往往出现毕业生因为薪资低于预期迟迟不肯签约,最终错过就业黄金期的情况。当下的高校毕业生对起薪的接受弹性更大,是一种理性务实的表现。“起薪”中的一个“起”字,点出这是起点,一般也是劳动者职业生涯的收入低点。起薪不能决定未来,毕业生应该用一种长远的眼光来看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你的能力怎样、能给企业作多大贡献等还是未知数。因此,很多企业会考虑给未来涨薪留出余地,往往可能会确定一个不算太高的起薪。

超7成大学生求职经验不足 期待高校等提供指导

近年来,我国大学应届毕业生逐年增加,就业压力严峻。尤其是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毕业生在就业上普遍存在焦虑情绪,没有工作经验的应届生面对职业抉择更显得犹豫不决。在求职面临的困境上,数据显示,70.8%的毕业生认为自己面临个人实践经验不够的问题,56.5%的毕业生认为自己知识和技能不足,52.2%的学生则认为受到了毕业院校或专业限制。

调查显示,75.8%的毕业生希望在求职过程中得到求职技巧指导,71.9%的毕业生希望获得职业技能提升培训,还有68.2%的求职者则希望获得职业规划指导,让他们能少一些走弯路。

“如果在踏入社会之前,学校或者相关政府部门能够为我们毕业生提供职业技能提升培训,应该可以让我就业的信心倍增。”李嘉峥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自己所学专业目前还属于学校新开设的,有些部分还处于摸索阶段。此外,大学四年高校普遍强调培养大学生的综合素质,缺少了专业的靶向性和匹配精准度。如果能够增加本专业的技能培训,将会让学生更好地走进求职市场。

各方协作显成效 “云”上求职成新宠

2020年以来,受疫情影响,许多线下招聘活动转移到了线上。调查显示,获得求职信息,有69.1%的大学生倾向于全国性的招聘网站,57.5%的大学生倾向于企业官方网站,36%的大学生则倾向于通过垂直和社交类的招聘网站。

从大学生找工作的途径来看,有47%的学生倾向于学校发布的就业信息,39%的学生倾向于校方(导师)推荐,42.1%的倾向直接向用人单位申请,还有35.1%的学生则通过专业化求职的网站/APP来找工作。

在疫情防控的特殊背景下,有关部门和行业协会、社会招聘机构、平台企业等大力加强合作、创新服务,帮助求职者“云”上找工作。

在记者走访的过程中,有不少2021届毕业生反映,受疫情影响,不少企业都取消了线下校招,但线上招聘信息鱼龙混杂,缺乏社会经验的他们容易上当受骗,希望学校能够采取一些积极的措施来更好地帮助他们获取求职信息。

“学校是我们大学生最信赖的求职来源,我希望学校能有一个专为校招信息汇总的平台,应届生可以更方便找到与自己匹配度高的企业。”程一说。

广告

评论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