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壮美黄河 咏叹厚重山西

[来源:山西日报] [作者:史莉]

——记第十三届全国网络媒体山西行大型主题采访活动

9月10日至15日,由中央网信办网络新闻信息传播局指导,山西省委宣传部、省委网信办主办,山西新闻网承办的“壮美黄河”第十三届全国网络媒体山西行大型主题采访活动成功举办。6天时间,来自全国51家中央及地方重点网络媒体的近70名编辑、记者,行程2500余公里,深入忻州、吕梁、临汾、运城4市进行集中采访采风。采访团从宁武汾河源头开始探访,至芮城大禹渡收官,一路感受黄土风情,见证绿色发展,聚焦经济转型,通过文字、图像、视频多种形式,手机报、微博、微信、客户端等多种媒介,全方位多角度对山西黄河沿岸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落实新发展理念的生动实践进行了重点宣传报道,充分展示了山西转型发展的良好态势。

夜访毛泽东路居地和《沁园春·雪》创作地

从宁武汾河源头探访,至偏关老牛湾,再到临县黄河湾。9月12日,长途跋涉后,晚9时采访团到达石楼境内,换乘中型汽车,在暗夜里的山路中向留村行驶。

1935年12月,瓦窑堡会议召开。1936年2月17日,毛泽东签发东征宣言。在75天的东征战役中,毛泽东率领总部人员,3次莅临石楼,在留村等7个村庄战斗生活了19天,并且以石楼为战略支点,展开了一系列的重要活动。毛主席还在留村写下了千古绝唱《沁园春·雪》。

行驶约半小时,采访团到达留村毛泽东路居地。黑暗中,穿过一个门洞,来到院里。几株参天的古柏挺拔地伸向天空,数孔窑洞里透出柔和的灯光。

第三展室,展出的是《沁园春·雪》第一稿,其中有“原驱蜡像”的字样,现在是“原驰蜡象”。石楼县旅游局局长向大家道明了原委。

毛主席是1936年2月22日凌晨渡过黄河,正值大雪纷飞,毛主席胸中激越着的豪放诗情喷涌而出,回到石楼的留村客栈驻地后挥笔写下了《沁园春·雪》。在石楼西卫“扩红、筹款、赤化”的会议上,毛主席首次让与会人员传阅了《沁园春·雪》,根据大家的建议,欣然将“原驱蜡像”改成“原驰蜡象”。

在其他几孔窑洞里,采访团还认真观看了红军东征时许多珍贵史料的展示。

省委党史办副主任巨文辉在接受采访时说,红军东征在山西播下了抗日的火种,极大地改善了陕北根据地和红军的战略态势,推动了山西和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为一年后八路军再次东征对日作战奠定了基础。红军东征是一次改变中国革命进程的战略行动,多年来东征山西沿线各县积极保护和利用东征遗址,陆续建设和修复石楼红军东征纪念馆、永和阁底红军东征遗址、柳林三交苏维埃政权遗址、交口大麦郊毛泽东故居、中阳关上战斗遗址等纪念场所,这些遗址在弘扬爱国情怀、传承革命精神、发展旅游产业、促进老区脱贫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沿黄河由北向南,壶口瀑布齐唱《黄河大合唱》

黄河是山西与内蒙古、陕西、河南三省(区)的界河,从忻州市偏关县老牛湾入晋,至运城市垣曲县马蹄窝出晋,流经忻州、吕梁、临汾、运城4市19县(市),干流总长度965公里。

9月11日,天空阴云密布,采访团来到万家寨水利枢纽时,暴雨如注,正值黄河汛期,水库大坝两侧,一边奔腾咆哮,一边温和宁静。

“该工程位于黄河北干流托克托至龙口河段峡谷内,是黄河中游规划开发的8个梯级中的第一个工程,也是山西引黄入晋工程的起点,左岸隶属山西省偏关县,右岸隶属内蒙古自治区准格尔旗。”黄河万家寨水利枢纽有限公司电站管理局党总支书记赵朝阳介绍:“每年可向山西和内蒙古供水14亿立方米,为华北及山西、内蒙古电网提供调峰容量108万千瓦和年发电量27.5亿千瓦时,对缓解晋、蒙两省(区)能源基地、工农业用水及人民生活用水的紧张状况,改善华北和晋、蒙电网结构,优化电网运行条件起到积极作用。”

时而沿黄河向前,时而顺山路跋涉。9月13日下午,采访团来到永和黄河蛇曲国家地质公园博物馆参观。黄河流经永和68公里,自北而南形成英雄湾、永和关湾、郭家山湾、河浍里湾、白家山湾、仙人湾和于家嘴湾7个大湾,总称为黄河“乾坤湾”。这里山抱着河、河绕着山、山河相映,宛然一幅山水和谐共生的立体“太极图”。黄河蛇曲国家地质公园博物馆从2010年开始建设,投资3300万元,占地面积2.4万平方米,包括地质博物馆主体、公园景区建设、博物馆布展三项工程。

9月14日上午,采访团来到吉县壶口瀑布。发现黄河水岸齐平,瀑布居然“消失”了。原来受黄河上游降雨和水库泄洪影响,致使壶口瀑布水量大增,因此呈现出水岸齐平的景象。采访团成员在这令世人瞩目的景观面前,齐唱一曲《黄河大合唱》,歌声响彻云霄。

“来之前对山西的印象还停留在‘煤炭大省’,亲眼看过才发现这里竟是一个‘聚宝盆’,不仅有丰富的矿产资源,更有令人羡慕的旅游资源!”中国日报网记者朱月红第一次来山西,就体验了一次精彩的黄河深度游。

省水利厅副厅长李力在接受采访时说,为统筹做好黄河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和有效利用,山西相继实施引黄入晋、建设古贤水库、引黄灌溉等举措。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举全省之力修建万家寨引黄工程,实现连通黄河、汾河、桑干河,为太原市和朔同地区提供了可靠水量。去年,首次调引黄河水3000万立方米,实施了永定河上游桑干河生态补水工作,万家寨引黄工程的社会、经济、生态效益十分显著。此外,黄河古贤水利枢纽工程已列入国务院重点推进的172项重大水利工程,山西正在全力配合推进项目前期工作,建成后既可对黄河中上游水沙进行有效调控,又为三门峡、小浪底水库提供水流动力条件,是解决水库下游泥沙淤积、泄洪能力低、防洪形势严峻等问题的核心工程。

从秋风楼到永乐宫

9月14日下午,采访团来到位于运城市万荣县的后土祠景区采风。

万荣后土祠是神州大地上最古老的祭祀后土女娲氏的祠庙,被称为“海内祠庙之冠”。“秋风楼”位于后土祠正殿后,因黄河淹没,曾于清代康熙、同治年间重修,现存建筑为清代同治九年(公元1870年)重建。汉武帝曾5次巡幸河东,公元前113年,刘彻祭祀后土庙时,正值晚秋,在汾河舟中欢宴群臣,慷慨高歌,写下《秋风辞》,秋风楼因珍藏着汉武帝《秋风辞》碑而得名。

登上秋风楼,脚下是春秋战国时期纵横家张仪入秦古道,纵目骋怀,看到远处汾河汇入黄河。采访团成员感慨万千,新浪网冯志杰说:“作为华夏根祖的源头,万荣后土祠已越来越显示出它深邃的历史文化内涵。”

9月15日上午,采访团来到位于黄河岸畔秦晋豫三省交界、距今已有800多年历史的永乐宫,从古魏国城墙遗址边走过,参观了龙虎殿、三清殿、纯阳殿和重阳殿。西部网朱燕叹为观止:“永乐宫以精美绝伦的壁画艺术、富丽堂皇的宫廷建筑、举世瞩目的搬迁工程、独具特色的道教文化享誉华夏、名扬四海,‘东方画廊’的美誉名不虚传。”

“黄河明珠”大禹渡,尽显水利旅游胜地风情

“万里黄河神游处,千年驿道大禹渡。”9月15日下午,在绵绵秋雨中,采访团来到大禹渡黄河风景区。这里依崖傍水、风光秀丽、景色宜人,是一处融合黄河文化、大禹文化、佛教文化、现代水利文化为一体的黄河风景游览区。

除了山西独有的黄河旅游项目——黄河游气垫飞船、中国台阶建筑奇迹——禹庙台阶滴水奇声、黄河流域最大的雕塑大禹像、定河神母雕塑和巨石天书等人文景观,被誉为“黄河明珠”的大型引黄高灌工程更是这里的骄傲。上世纪70年代初,这里建起了名闻海内外的大型引黄高灌工程,以开创技术先河的三大特点闻名于世:一是一级水源站采用活动泵车抽水;二是建两厢沉沙池解决了黄河泥沙不易处理难题;三是二级站一次扬高200米,首次突破单级扬程不能超过百米的极限。该工程雄伟壮观、气势磅礴,在灌溉滋养运城千里沃野的同时,也作为黄河中游一处独具特色的水利旅游胜地而带动当地旅游经济的发展。

在赏大河风光、看生态环境治理的同时,采访团聚焦沿黄地区产业转型升级,参观了宁武县东寨镇马仑沟的芦芽山南麓河道综合治理项目、偏关县天峰坪镇光伏发电设施、临县丰林现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芮城县光伏领跑技术基地、亚宝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中国江西网记者张涛感慨,“面对这样一个风景如画、砥砺前行的新山西,没有理由不推介给全国乃至全世界,也更加相信山西会发展得越来越好。”

省委网信办主任朱新才在接受采访时说,今年是山西三大旅游板块的开局之年,山西省要把文化旅游业打造成战略性支柱产业,锻造黄河、长城、太行三大旅游板块,蓝图已经绘就,我们旨在通过网络媒体发挥各自的优势,向全国乃至世界展示风景如画、文化厚重、砥砺前行的山西新形象,把一个开放的、充满活力的新山西,生动地呈现给海内外的朋友,让更多的人能来到这片黄土地,感受风土人情,见证时代变化。

相关专题:华夏古文明 山西好风光——全国网络媒体看山西

广告

评论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