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台膜式血液净化仪与一台离心式血浆置换仪携手为患者“换血”。
患者肝脏“复活”,即将出院。
华声在线10月31日讯(通讯员田沂 贺毓彪 记者 邓桂明)今日上午,38岁的李先生从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感染科一病区出院了,高兴之情溢于言表:因为急性肝衰竭,正在等待肝源的他,经过湘雅二医院的积极治疗,肝功能逐步恢复,不再需要接受移植。帮助他肝脏“复活”的,正是该院感染科团队研发的新型人工肝系统。
李先生是湖南岳阳人,今年9月初连续发热3天,并出现了极度乏力、皮肤发黄等症状,到医院检查后发现肝功能异常,治疗未见好转后,来到湘雅二医院就诊。随即因急性肝功能衰竭,转入感染科一病区住院治疗。
“转氨酶上升至正常值的80倍,总胆红素上升至正常值的20倍,最高达45倍,凝血酶原活动度(PTA)降至10%,提示急性肝功能衰竭。”赖力英副教授介绍,在肝病治疗中,急性肝衰竭诊断标准为PTA小于40%。而PTA小于20%时,不做肝移植的话,存活率不到10%。
面对凶险的急性肝衰竭,而一时又没有合适的肝源,科主任龚国忠教授和治疗组赖力英副教授、王文龙副教授和田沂博士对李先生病情进行了仔细评估:仅依靠内科治疗,很难活过一周;采取股静脉置管做人工肝治疗,出血风险太大;采用无需静脉置管的离心式血浆置换疗法,清除毒素效果不显著,且可能陷入肝昏迷。
怎样才能找到一种风险小,又可以全面清除各类肝衰竭毒素的方法呢?在龚国忠主任的指导下,治疗组决定对原有人工肝系统进行改良,利用人工肝治疗室现有的设备和管路,将一台膜式血液净化仪(KM8900)与离心式血浆置换仪(Terumobct Spectra Optia)联合使用,一次人工肝治疗完成血浆置换、血浆滤过和吸附,并通过巧妙的管路连接将血浆低速分离、回输与高速血浆滤过、吸附相结合,达到全能型血浆净化系统(VPPS)的治疗效果,为等待肝源赢得时间。
9月7日,经过长达7个小时的第一次治疗性血浆置换(TPE)联合高速血浆滤过和双重血浆吸附治疗后,李先生的肝功能指标好转。两天后,第二次治疗,李先生意识逐渐清醒……接下来的几次治疗,一次比一次好,一个多月9次人工肝的治疗完成后,李先生的肝功能稳步恢复,精神和食欲恢复正常,肝功能逐步恢复。
“现在已经近一个月没做人工肝治疗了,总胆红素每6天下降70至80微摩尔/升,已经连续下降24天了,PTA恢复正常,胆红素现已降至正常的7.8倍,说明肝脏解毒功能自主恢复,肝脏‘复活’了,可以出院了,不需要进行移植了!”人工肝负责人田沂博士介绍。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感染科配备了各型先进的人工肝治疗设备,近十年来,科室人工肝治疗团队共获得9项医疗新技术奖,所发明的全能型血浆净化系统(Tian’s VPPS)获得两项国家专利。
“肝脏是人体一个重要的解毒和免疫器官,如果它功能受影响,毒素不断累积,便会进展至肝衰竭。人工肝系统可以在肝功能受损的时候,帮助人体清除毒素。以前虽然有多种人工肝治疗方式,但是每种方式清除作用、适用人群有限,而我们这个系统把它们的优势巧妙地‘嫁接’起来,减少了治疗禁区,并使毒素清除更加彻底,从而为肝细胞的再生创造条件,让肝脏‘复活’。”龚国忠教授表示,乙肝和其他肝炎病毒感染以及酒精、药物、自身免疫、遗传代谢性疾病等都可以导致肝衰竭,这一系统,将为晚期肝衰竭患者带来新的希望,部分患者或将不再需要进行肝移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