贡献全球治理的中国方案——迎接“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系列述评之四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北京5月9日电 题:贡献全球治理的中国方案——迎接“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系列述评之四

新华社记者白洁、郑明达、郁琼源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作为一个开放、高效的国际合作平台,“一带一路”倡议自2013年秋提出以来,实现了从理论创想到创新实践的重大跨越,进入全面推进务实合作的新阶段。

这是中国为世界提供的重要公共产品。这一倡议体现出包容互鉴、兼济天下的东方智慧,顺应了沿线国家要发展、要合作的普遍呼声,契合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发展目标,蕴含着一个东方大国探索全球治理新模式的志向。

携手前行之路——为区域合作共赢提供新思路

对于塔什干市民琼库鲁克来说,2016年8月27日是个激动人心的日子。

这一天,连接乌兹别克斯坦首都塔什干和边境城市安集延的客运列车正式投入运行。列车穿过由中铁隧道集团承建的“中亚第一铁路隧道”——卡姆奇克隧道,将乌兹别克斯坦被群山阻隔的两部分国土连接在一起,实现了当地人民长久以来的梦想。

作为中乌共建“一带一路”互联互通合作的示范性项目,安帕铁路隧道改变了乌境内运输需绕道他国的窘境,推动乌兹别克斯坦成为连接中国、中亚和欧洲的坚固桥梁。

“如果将‘一带一路’比喻为亚洲腾飞的两只翅膀,那么互联互通就是两只翅膀的血脉经络。”2014年11月,在北京召开的“加强互联互通伙伴关系”东道主伙伴对话会上,国家主席习近平的一番话,道出了互联互通之于“一带一路”的重要意义。

事实上,以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为内核的互联互通方案正是“一带一路”的精髓。

“‘通’可以整合资源、弥补缺失,可以丰富物资、提升技术,可以联络感情、化解矛盾,可以利益共享、命运共担。”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周弘说,“一带一路”建设所倡导的“五通”将使中国的发展与沿线国家的发展互通,是全方位、立体化、网络状的大联通,更是生机勃勃、群策群力的开放系统。

3年多来,已有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积极响应支持,4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同中国签署合作协议,“一带一路”的“朋友圈”正在不断扩大。即将召开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期间,中国还有望再与近20个国家和20多个国际组织商签合作文件。

对于沿线地区和国家来说,推动各自发展战略同“一带一路”倡议对接已成为共识,“对接”也成为习近平主席与外国政要会晤时的高频词。

从越南“两廊一圈”构想、柬埔寨“四角”战略,到哈萨克斯坦“光明之路”新经济政策、沙特“2030愿景”;从俄罗斯主导的欧亚经济联盟建设、欧洲“容克计划”,到英国基础设施升级改造计划,德国“工业4.0”……中国将自身发展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发展对接,将中国梦与各国人民的梦想对接,奏响合作共赢、共同发展的新乐章。

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院长胡鞍钢指出,从经济学视角看,“一带一路”是一场规模宏大的“经济地理革命”;从国际关系视角看,“一带一路”开启了“共赢主义时代”,开创了互利共赢、非零和博弈的新模式。

包容增长之路——为世界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

4月中旬,阿富汗首都喀布尔的一处建筑工地上,机器轰鸣。

身着蓝色、橙色工作服的中铁十四局员工,正和阿富汗当地工人一起紧张作业。他们身旁,是刚开工不久的阿富汗国家职业技术学院。

这项预计2019年初建成的中国政府援助项目是中国在“一带一路”倡议下,积极参与阿富汗和平重建、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的典型案例,给饱受战乱之苦的阿富汗带去了希望。“‘一带一路’能够为解决阿富汗国内诸多问题提供长远方案。”阿富汗冲突与和平研究中心专家哈里姆拉说。

一面是世界各国之间、各次区域之间发展严重不平衡,发展鸿沟日益凸显;一面是全球经济复苏基础不牢固,贸易投资不强劲,增长动力不稳固。世界经济增长的新动力在哪里?各国联动发展的“抓手”在哪里?

解决大问题,需要大智慧。中国抓住“发展”这一最大公约数,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与世界、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分享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经验,让更多国家搭上中国发展的快车,为世界经济提供了实现包容、联动发展的新选择。

上海社会科学院副院长黄仁伟说,“一带一路”是纠正全球化中严重失衡现象的一个重大举措。中国把资金流向基础设施、流向发展中国家,用1万亿元左右的资金带动全球几十万亿元的资金向基础设施、实体经济、发展中国家转移,这对全球化来说是莫大的贡献。

美国有专家测算,传统意义的全球化以减让关税、打通世界市场为主要目的,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一般在5%左右,而开放、包容、共享的“新全球化”通过各种互联互通将使全球经济增长10%到15%。毫无疑问,开启世界新一轮全球化进程的“一带一路”将为世界经济发展提供更加强劲动力。

“面对当前全球经济复苏乏力的困局,‘一带一路’倡议就像是一剂良方,缓释了诸多挑战和危机,为区域经济乃至世界经济提供了全新的发展环境和平台,通过携手努力,实现和平发展、合作共赢。”丝路基金董事长金琦说。

“一带一路”贯穿亚欧非大陆,一头是活跃的东亚经济圈,一头是发达的欧洲经济圈,中间广大腹地国家经济发展潜力巨大。

商务部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底,中国企业已在沿线20多个国家建立了56个经贸合作区,累计投资超过185亿美元。今年一季度,中国企业在沿线国家新增非金融类直接投资较去年同期上升5.4个百分点。

即将来华出席“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的白俄罗斯总统卢卡申科日前在接受中国媒体联合采访时说,“一带一路”倡议将为世界经济创造新的增长点。中国在实施“一带一路”倡议的过程中展现了自己的善意,向沿线国家提供贷款和先进技术,而不是将自己的利益强加于别国或者进行贸易扩张,“这在世界上绝无仅有”。

美好未来之路——为全球治理体系增加新内涵

再过几天,北京将迎来“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届时除了28位外国元首和政府首脑之外,还将有来自110个国家的1200余名各界代表出席,参与国家涵盖从亚洲到欧洲,从非洲到美洲的广阔地域。

“共商合作大计,共建合作平台,共享合作成果,为解决当前世界和区域经济面临的问题寻找方案,为实现联动式发展注入新能量,让‘一带一路’建设更好造福各国人民。”习近平主席为办好高峰论坛、加强国际合作指明了方向。

“一带一路”建设秉持的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也正是中国全球治理理念的核心。

分析人士指出,共商共建共享构成了加强全球治理、推进全球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系统链条,缺一不可。共商,就是集思广益,由全球所有参与治理方共同商议;共建,就是各施所长、各尽其能,发挥各自优势和潜能并持续加以推进建设;共享,就是让全球治理体系和格局的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球各个参与方。

当今世界各国利益高度融合,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人类已经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为全球治理提供了新选择的“一带一路”,不是为了另起炉灶,而是对现有国际机制的有益补充和完善,旨在发展与沿线和域外国家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命运和责任共同体。

过去一年,从《建设中蒙俄经济走廊规划纲要》正式签署,实现“一带一路”在多边经济走廊方面的突破,到亚太经合组织首次在领导人宣言中写入共商共建共享等“一带一路”核心理念,再到联合国安理会和联合国大会决议分别通过包含推进“一带一路”倡议内容的有关决议,这一中国方案已经得到越来越多的国际认可,为全球治理注入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内涵。

——这条路不是某一方的私家小路,而是大家携手前进的阳光大道。

——“一带一路”建设不是封闭的,而是开放包容的;不是中国一家的独奏,而是沿线国家的合唱。

——什么样的国际秩序和全球治理体系对世界好、对世界各国人民好,要由各国人民商量,不能由一家说了算,不能由少数人说了算。

……

在国际国内多个场合,习近平主席的精彩阐述,让中国的全球治理理念传遍世界,深入人心。

在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副研究员冯维江看来,“一带一路”是引导国际社会推动新型全球化、共同塑造更加公正合理国际新秩序的中国方案,超越了“由国家看世界”的狭隘观点,进入了“以天下观天下”的新境界。

近一个世纪前,瑞典人斯文·赫定在《丝绸之路》一书中曾写下这样的文字:“从文化—历史的观点看,这是联结地球上存在过的各民族和各大陆的最重要的纽带……中国政府如能使丝绸之路重新复苏,并使用现代交通手段,必将对人类有所贡献,同时也为自己树起一座丰碑。”

如今,一个前所未有接近民族复兴伟大目标的中国,正与世界携手,将这一梦想一步步变为现实。

相关专题:“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5月在京举行

广告

评论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