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改一年间,到中流击水

[来源:中国军网] [作者:钱宗阳 毛志文]

(四)

这一年,千言万语,汇成一个“战”字。

2016年2月1日,习主席在八一大楼庄严地向各战区授予军旗并发布训令。

七大军区谢幕,五大战区登场。

军区机关里,无数的铁皮柜贴上了封条,无数的公章封存、上交。很多原军区机关的军官们告别熟悉的办公楼,打起行囊,奔赴另一个陌生的城市、陌生的院落。

那里,是战区机关的营盘。中国军队进入“战区时代”,令全世界瞩目。

——战区的使命是“战”。

我军历史上军区的划设,主要考虑的是行政区域、地理位置、力量部署等因素,从最早西北、西南、中南、华东、华北、东北6大军区,到20世纪50年代13个军区、70年代11个军区,再到80年代7大军区,基本上都是以地域作为划设的重要依据。

战区、军区,一字之差,天壤之别。战区专司主营打仗,而不直接领导管理部队。

一位战区副司令员说:“战区的心思就应该完全扑在研究打仗、谋划打仗、准备打仗上,不能老想着派个工作组去检查督导战区内的部队,因为那是军种的事,已经不在你的职责范围了。”

一位战区司令员思考:“今后抓联合作战,我的岗位在哪里?决不能整天坐在办公桌前批文件、写材料,而应该身穿迷彩服、脚蹬作战靴扎进指挥所,坐在指挥席上推方案、拟命令。”

探访中部战区,一个新成立的部门格外引人关注:“军事需求局”。

这个新部门因何而设?核心职责是什么?军事需求局一位领导打了一个形象的比方:“以前我们的实战化,是端起枪来再瞄靶,琢磨的是枪的事。今天,我们要先琢磨靶子是不是科学、靶子是不是实战。”

这个“靶子”便是作战需求。出现在实战化链条之中的“军事需求局”,解决的正是看清“仗究竟怎么打”的问题。

——改革,剑指打赢;打赢,必须联合。

建立健全军委、战区两级联合作战指挥体制,构建平战一体、常态运行、专司主营、精干高效的战略战役指挥体系,是适应一体化联合作战指挥要求的关键举措。

一年来,“联合”一词屡屡见诸各大媒体。

今年4月20日,一身迷彩的习主席视察军委联合作战指挥中心。这是习主席首次以“军委联指总指挥”的身份出现在公众视野,也是“军委联合作战指挥中心”这一机构首次曝光。

9月13日,中央军委联勤保障部队成立大会在京举行,习主席向武汉联勤保障基地和无锡、桂林、西宁、沈阳、郑州联勤保障中心授予军旗并致训词。

战区是联合作战指挥机构,而不是单一军种指挥机构。

某战区一位领导感慨道:“以前当军长组织部队参加联合训练时,管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就行。现在坐在指挥席位,面对的都是各种军情、空情、边情、社情、网情、敌情。这形象地说明未来作战是立体作战、全维作战、一体作战,战争形态和作战样式变了,战场观必须跟着变。”

西部战区一下子砍掉了与联合作战指挥关联不大、作用发挥不明显的数十个指挥席位,同时对职能相近、任务交叉的席位果断“关停并转”,融合消化10余个席位。指挥席的“减法”做出了指挥效率的“加法”,情报预警、紧急出动等反应时间都比过去大幅缩短。

戎马鸣,金鼓震。改革之年,实战化训练的硝烟味越发浓烈,演兵场上,各部队打响新体制下的“首战”。

对比往年同类演习,中军帐中来自战区、身着各军种服装的指挥员坐镇指挥,指令少了“弯弯绕绕”。

变的是臂章、番号,不变的是实战化的硝烟;变的是指挥体制、隶属关系,不变的是能打胜仗的信念。

改革之年,全军将士枕戈待旦。各大战区相继组织远距离跨区机动演练,空军战鹰飞出第一岛链开展实战化训练,海军战舰劈波斩浪赴远海实兵实弹演练。

海外媒体以惊讶的目光注视着:“中国军队近几年训练强度世界罕见!”

相关专题:军改一年间 | 走好改革强军新长征

广告

评论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