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乡沩山乡精准扶贫工作纪实:挪穷窝 断穷根 奔小康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肖玉泉]

众志成城 确保脱贫一户不落

“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不过,要换得老百姓的口碑可不容易。群众的期盼就是我们的行动指南,群众的困难就是我们的困难,群众需要什么,我们就办什么。党领导广大人民“脱贫困、奔小康”,就是要让广大人民过上富裕生活,沩山乡政府把精准扶贫当作一项重大的惠民工程来抓。沩山乡全体干群殚精竭虑、夙夜忧思,用兰考精神的沩山实践“为民、务实、善诚、笃行”,开创了沩山乡精准扶贫新模式。

干部把群众当亲人

陈灿是该乡扶贫办主任,他告诉记者,大家争着加班,都是内心源动力的驱使:“当真正看到淳朴的百姓,亲身感受到他们的疾苦,就自觉想要把工作做好,就连加班也是一件快乐的事情。”

同庆村曾家垅组的曾岳生夫妇是大山深处的危房户,可以享受异地搬迁政策,等集镇的大屋建设好后,就可以搬离大山。50岁的高慈香与曾岳生一家为邻,她的儿子在沩水源村做了上门女婿,丈夫去年去世,家中留下她一人住在深山中。得知曾岳生一家很快就要搬走,这重重叠叠的大山中就只剩下她一人,高慈香的泪如洪水决堤,喷涌而出。

“那一刻,群众的无助感,我感同身受,所以有什么能帮助她的地方,我总是第一时间想到她。”陈灿走近群众,体味到了他们的疾苦。乡镇组织大型招聘会,陈灿第一时间给高慈香打电话:“我骑摩托车来接您参加招聘会。”高慈香家中养了7头羊,正愁没有销路。陈灿立马给她联系了买家,到中秋节那4头八九十斤重的羊就会卖到集镇。

每次走访临别时,高慈香都要送干部走上三四里路,才肯罢休。干部把群众当亲人,群众才会把干部当亲人。五十多岁的姜立初说:“看到各位领导为了精准扶贫的事,日夜兼程,白天进村入户,晚上会面交流,我作为沩山人很感动,有他们的这份真挚,沩山的脱贫很快会实现。”

没日没夜,将精准扶贫做到百姓心坎上

10月15日,一个普通的周六。晚上11时,沩山乡政府会议室灯火通明,干部们主动加班,研究精准扶贫对策。

何德明是社会事务办主任,精准扶贫攻坚战以来被抽调负责安居工程和兜底扶贫,天天晚上加班到两三点,早上六点多又起来工作,时常忙到饭都顾上吃。他告诉我们,为精彩完成2016年11月全乡整体脱贫的目标任务,在十月开展了“脱贫攻坚十大活动”。一方面着重解决前一阶段工作遗留问题,预热下一阶段工作;另一方面活化、展示沩山精准扶贫特色亮点工作。

何德明向我们详细介绍了十月方案中的十项活动:在“党员志愿服务,党员率先脱贫”活动中牢固树立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示范带头作用。搞“四提四送”,通过提供培训,送产业;提供信息,送岗位;提供销售,送现金;提供平台,送推广,帮助贫困户创业。对贫困户“望”“闻”“问”“切”,通过免费体检及两癌普查,施诊送药,大病救助,特例帮扶,做好健康扶贫。土砖房变新房,危房改造让贫困老人颐养天年,让贫困夫妻乐有所居,为残障人士撑起一片天。爱心助跑,让贫困孩子的梦想插上翅膀,让城里孩子的眼界帮助成长,让企业家的爱心闪闪发光。精准扶贫每天一元捐,爱在每一天,发动三社力量充分参与,争做精准扶贫的坚定参与者、助力实践者和示范带动者。特殊问题集中研究办理,落实落细落地各类个性化帮扶。易地搬迁千手爱心大屋建设,对接最后一公里,妥善解决搬迁群众的居住、看病、上学等问题,统筹谋划安置区产业发展与群众就业创业,确保他们生活有改善、发展有前景。新任大人代表、政协委员结对帮扶,确保物质与情感两帮扶、两到位。精神扶贫集中宣讲,讲政策、述典型、强信心,激励他们通过自身努力,形成“自主扶贫”观念,杜决“思想贫困”问题,点燃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全体干职工中秋、国庆长假没有放假,有时候甚至加班到凌晨三四点。

广告

评论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