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乡沩山乡精准扶贫工作纪实:挪穷窝 断穷根 奔小康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肖玉泉]

搬出来,还要能致富

群众是“水”,干部是“舟”;群众是“主”,干部是“仆”。在精准扶贫这一艰巨的系统工程推进中,沩山乡干部哪里最难就去哪,哪里最复杂就去哪,他们相信上下齐心、因地制宜、踏实肯干、方法得当,就一定能够找到“穷病”的“穷根”,通过对症下药、持续发力,就一定能够夺取扶贫攻坚战的最后胜利。

产业发展+就业脱贫 激发“内生动力”

搬迁是手段,脱贫才是目的。没有产业发展作支撑,易地扶贫搬迁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为确保每个搬迁户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沩山乡党委组织干部进村入户,全面摸清搬迁户的家庭情况、致贫原因、劳动能力、发展意愿,因户施策,对症下药,帮助制定脱贫措施和帮扶项目,明确脱贫路径。

沩水源村紧邻沩山景区,拥有大沩凌云、沩水源头、芦花瀑布、茶马古道、仙女朝贡等景点,该村有南方少有的黑色富硒土壤,在林业专家的建议下,沩水源村开发了猕猴桃基地100 亩、砂梨基地300亩。在了解到去年生姜价格走底,扶贫队引导村民走差异化发展,放弃去年价格走高的辣椒,开发生姜基地1000亩,与康尔佳药业公司签订了收购合同,按1.5元每斤的保底价进行收购。目前该村共流转土地1700亩,每亩可为贫困户带来150-450元的收入。

“现在精准扶贫政策好,我得趁着这东风,尽快准备好大一些的鸡圈、多买一点鱼苗和小兔子把产业红红火火的搞起来。”这几天沩山乡沩水源村高峰组村民方孟长很忙,他上山下山,跑上跑下,就是为了给他的小兔子、小鸡们安一个舒适的家。

1964年出生的方孟长,妻子是云南人,患有精神疾病;母亲体弱多病,患有重度残疾;自己靠打工维持生计,家庭生活十分贫困。因老房年久失修难以居住,2012年,他在高山上修建了一栋一层楼的房子,虽然有政府危房改造帮扶,但仍欠下了5万元债务。但他并没有被困难吓倒,用积极的心态,通过自己的双手勤劳致富。

通过分析研究,方孟长确定产业脱贫的路子。在乡村两级的扶持下,方孟长通过土地流转,种植了5亩生姜,现在长势喜人;在现有鱼塘的基础上另辟蹊径——圈田养鱼,在田里放养了4000多鱼苗,将鱼苗成功卖出可获收8000元;在原产业基础上,于高山深处饲养了50多只兔子,放养了50只鸡仔,现在都生长健康。他还和宁乡一家饭店签定了长期收购合同,把每季沩山高山蔬菜收集送往饭店。

“真的感谢党委政府,如果没有党委政府的大力扶持,提供免费种子、手把手教技术、帮忙找销售路子,我就是累死累活也干不成事。”如今的方孟长干劲十足,一想到脱贫致富奔小康就浑身都是劲。相信在他自身辛勤劳动下,在党委政府的关怀下,方孟长将通过产业发展,实现脱贫致富,走入小康生活轨道。

金秋时节,沩山漫山遍野是绚丽的花,花上飞舞的蜂,正给这里的人民带来甜的蜜事业。

近日,贫困户杨喜军家里,经过两个月的耐心投资,头一次摇出的30斤蜂蜜,被等待多时的客人抢购一空,到手的1800元收入,让一家人开心不已。其他贫困户也将陆续尝到甜头。这是沩水源村组织贫困户主动承接蜂蜜产业精准扶贫带来的甜蜜。

今年7月份,在市农委的关心下,长沙界头蜂业合作社来到长沙最西部的山区宁乡县沩山乡沩水源村参与精准扶贫,得到了村支两委和广大贫困户的积极支持。经贫困户报名,合作社和村里入户考察,确定首批35户贫困户养蜂,占贫困户的21%,7月20日,头批35箱蜜蜂由合作社免费发放给35户贫困户。

两个月来,合作社总经理李海军,每周必来村里挨家挨户上门指导,答疑解难;每半月组织培训,由开始的手把手的教,到现在的良性互动,付出了大量心血,赢得了贫困户的尊敬。村里安排村主任方冠军对接合作社,既当组织者,有当技术员,还当带头人,最近他自己买来6箱蜜蜂。其他村干部主动当宣传员,积极为蜂农寻找客户。

如今,沩水源村将打造沩水源这个蜂业品牌,结合其丰富的旅游资源,与村里的猕猴桃基地、砂梨基地、黄桃基地互动,依托沩山的旅游开发,做好沩水源村乡村旅游这篇文章,带领全村人民脱贫致富。

现在,沩山乡以沩水源村为示范点,甜蜜事业在全乡范围推广,让全乡人民都参与到这项甜蜜的事业中来,让每家每户都过上甜蜜蜜的生活。

教育扶贫+爱心助跑 让孩子与“穷根”绝源

为了让贫困户家庭的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沩山乡对家庭十分困难的学生,从小学至初中实行生活费兜底保障,在全乡“千手爱心驿站”基金中安排20万元用于此项工作。对优秀的贫困学生,实施25112工程,即小学生、初中生、高中和职高、大学生分别奖励每人每期200元、500元、1000元、2000元。

9月28日放学后,沩山中小25名老师一道,深入“精准扶贫”学生家庭家访。对40户“精准扶贫”贫困学生家庭的家访,在中心小学校长卢婵婵统一安排下,以年级为单位,分六个小组,任课老师到班。六年级112班班主任高叔中表示,以前在学校通过与家长电话了解贫困原因,还觉得家庭条件不是那么艰难,这次实实在在地来到家中了解,有些学生家里真的可以用家徒四壁来形容,看到那样的环境,心里立马有一种说不出的心酸感和心疼感,今后一定要把最深的关怀给最需要关心的寒门学子!

10月9日下午1时,沩山中小周贺志等四十名精准扶贫学生聚集学校会议室,参加由政教处组织的贫困学生励志会。会上,卢婵婵首先从自己的亲身经历说起,深情讲述了自己的成长之路:从小生活在祖塔偏远的山区,家庭贫困,距离学校都是一个半小时的路程,每天早上天不亮就要起床,但自己从不觉得生活艰难,反而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今天沩山中小的校长。她从身边的事例说起,鼓励学生要有一颗进取之心。只要努力学习,发奋图强,知识能改变命运。

沩山社区高家组陈丹是一名留守儿童,母亲离家出走,父亲常年在外打工,只有她和年老多病的爷爷奶奶留守家中。今年暑假,陈丹家中来了6位小客人,他们来自长沙、永州等地,在陈丹家中体验为期两天的生活。

这是沩山乡策划主办的爱心助跑活动,也是该乡引导社会力量扶贫的重要举措。来自城市的孩子在沩山的贫困学子家生活,贫困家庭每接待一位城市里的孩子生活一天,将获得爱心企业家100元的捐赠。来自不同城市的9位少年,相聚在陈丹家中,他们一起洗碗,一起采茶,一起帮忙照顾多病的奶奶,排队洗澡,用粉笔在地板上画方格下五子棋,渐渐地他们成为了朋友。他们在小溪中相互泼水,欢呼雀跃。清凉的溪水湿透了衣服,却依然笑靥如花。

来自城市的家长们为陈丹买来了新书包、新文具、洋娃娃,也将进一步对她进行帮扶,为她排忧解难。“哥哥姐姐的到来给我带来了快乐,有人陪我玩游戏,陪我做家务,我感觉很幸福。”陈丹发自肺腑的话语让人十分欣慰。而这也是沩山乡开展爱心助跑活动的初衷,让贫困学子在受到帮助的同时,还能得到尊重。

广告

评论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