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声在线7月11日讯 (记者 张梅)“这是我今天上午编写的校志,1987年毕业的学生,在广东自己开五金加工店都超过二十年了。”说起自己的学生,退休教师何治华是满含笑意。何治华,中洲中学的创办人之一。退休后编写中洲中学校志,利用校志平台将校友串联起来,发动公益倡议,为贫困校友献爱心。
创办学校,尽心尽力教书育人
七十年代末,中洲乡本地居民少,一大批移民入驻中洲。1978年中洲中学场地只够容纳三个班级,移民生无处读书成了大问题。学校搬迁扩建迫在眉睫,资金问题成头等大事。作为学校的总务主任,筹集资金的事情落在了何老师的身上。一方面多次前往岳阳县县政府、鹿角区区政府、鹿角区教育局争取资金,那时候没有汽车,连自行车都没有,只能靠一双脚,每次往返都要走七八个小时。另一方面,找当地的企业扶持,召集村干部、公社社员支持,有的出钱,有的出桌椅板凳,有的出食堂烧饭的柴火,一点一滴为孩子筑造一个学习的安乐窝。
“那时候的家长都愿意让孩子读书,不至于做个睁眼瞎,但是家里孩子多,条件又不好。每年开学的时候,我们所有老师每天晚上都要走村入户去劝学。”七十年代的中洲乡,小学入读率达到了100%,初中的入读率仅30%,读完初中三年的学生就更少了,如何留住学生是何老师经常思考的问题。何老师教化学,化学实验是必不可少的,但很多地方的老师会因为实验器材缺乏就纸上谈兵,何老师为解决这一难题,常常和学生一起制作器材。一个“制氧气”的化学实验,需要一个透明的水槽,何老师自费购买五块玻璃,用玻璃胶粘制成简易水槽,方便学生观察实验效果,学生的积极性也提高了不少。在兴趣中教学,也是何老师留住学生的一大“利器”。
发起倡议,全力救助患病校友
彭夕波,中洲中学93班校友,2015年2月份被查出身患甲亢。同月,他的母亲更是被查出身患绝症,一个月后母亲病逝。他自身的病情更是每况愈下,160斤的胖小伙儿转瞬间瘦成不到百斤重。母亲和他自己治病的费用,早已让家里债台高筑。
何老师得知这一消息后,急忙联系在长沙的校友前去医院看望彭夕波,看到传过来的照片,正值青春的小伙儿躺在病床上,何老师觉得自己的心在那一刻似绷紧的弦。随后走访彭夕波的家境情况,看着一栋破败的茅草屋,看着彭夕波年过八旬的奶奶佝偻的背影和有些智障的父亲,回忆起当时见到的一幕,何老师有些哽咽。了解完情况后,何老师编写了日志《救救彭夕波》,倡议中洲中学的校友伸出援助之手,帮助这个年轻的小伙。在社会爱心人士的帮助下,最后募得善款18万元。
在采访过程中,何老师还与彭夕波通了电话,得知他目前在东莞休养,身体状况康复的不错。“我非常感谢何老师,是他给了我一次生命。还有社会上的爱心人士、同学、校友,还有村里的爷爷奶奶、叔叔阿姨,非常感谢大家。”彭夕波再次通过电话,传达了一片真挚感激之情。
编写校志,展露校友今朝成就
退休后的何老师本该颐养天年、含饴弄孙,但他却闲不住。2007年做过心脏支架手术,医生也叮嘱过不能过多出去跑动,要少费神。对于他编写校志这件事,不仅儿女反对,妻子更是直接骂过他。
“我编写校志,一方面是学校领导多次上门找过我,希望学校的资料不要流失;另一方面觉得很有成就感,都是从我们学校出去的学生,他们的成就让我很为他们自豪,跟他们见面聊天很快乐。”何老师满脸笑意地说出自己一直坚持的初衷。
何老师目前编写的校志,大部分以历届校友的个人成就为主,看着昔日一个个爱调皮捣蛋的小鬼成长成如今的模样,何老师很欣慰。“校志可以让校友们互相学习、资源共享,提高学校的知名度,这也算是我付出得到的一点成就了。”
“立点功、积点德、留点声”,这是何老师对自己一生的要求,也是他一生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