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3日上午,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在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作了《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这是首席大法官代表最高人民法院向全国人大报告工作、接受人大监督的重要活动。报告的起草过程也成为许多人关心关注的问题。为了探访最高法院院长报告如何出炉,记者采访了最高法的相关工作人员。
院长周强亲自主持报告起草 春节还在改稿
据介绍,在2015年10月,以最高人民法院办公厅领导及院长办公室为主体的工作报告起草组就成立了。周强院长对报告起草工作高度重视,在起草筹备阶段,他就对工作报告的指导思想、总体框架、重点内容、写作文风等提出明确要求。春节期间,还在修改报告。直到报告定稿,周强召集起草组研究报告数十次,提出许多新的思想观点和工作部署。
为确保报告总结工作全面详实,起草组前期广泛收集资料,同时,深入北京、陕西等多个省、区、市法院进行调研。在此基础上,经过深入研究论证,根据各方意见对报告反复推敲打磨,不断修改润色,经过30次修改,报告方才定稿。这30次修改是起草组呈报至院主要领导的次数,起草组内部反复打磨次数至少要多2倍。这是近年来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修改次数最多的一次。
报告“动”起来 附件首次出现微视频、H5
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有18页,9900余字,反映的是全国法院一年来的工作。报告征求意见稿原有21页11500余字,后来修改时,把报告压缩到了1万字以内。
起草组把部分亮点工作的细节内容从正文移出,放到附件中。比如法治宣传工作,征求意见稿原有近300字的内容,定稿压缩到了一句话。而微博、微信、新闻客户端、手机APP、手机电视、英文网站、《最高人民法院公报》、《法治天下》栏目等内容则在附件中详细介绍。
据悉,报告的附件也有所创新——使用14张图表立体展示人民法院审判执行、司法改革和纪检监察工作情况,同时适应“互联网+”时代要求,8处使用二维码,首次链接微视频(无声版)和H5动图(无声版),使报告“动”起来,变得可视化。
从569条意见中吸收132条 4次提到妇女儿童权益
据最高法工作人员介绍,1月底至2月底,报告分别征求了有关领导、部分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专家学者、特邀咨询员、各高院院长、机关各部门的意见。到两会召开前夕,起草组共收到569条意见,经过汇总梳理和认真研究后,采纳了132条。
起草组根据征求意见中有关方面领导及各高院反馈的意见,对各地的重点和亮点工作进行了精细化的梳理。比如,一些法院审理了一批大案要案和典型案例,如周永康受贿、滥用职权、故意泄露国家秘密案,全国首例“斑马线罚款案”等。还有人提出,希望在维护妇女、儿童、老人合法权益方面给予更多的关注。这一意见反映了群众呼声,也是人民法院长期以来的重点工作,因此,对于这一内容,报告着墨很多。刑事审判工作部分专列一段介绍严惩侵犯妇女儿童权益犯罪的情况,民事审判工作部分介绍了多地法院保护妇女儿童人身安全的司法实践,接受监督工作部分提到了根据代表建议加大对家庭暴力犯罪惩治力度,2016年工作安排部分明确提出依法审理涉及老年人、妇女、未成年人、残疾人等案件,积极开展家事审判改革试点工作。在报告有限的篇幅内,4次提到同一事项,并不多见。
报告36处提到“改革” 采用全新体例
将2015年人民法院推进司法改革情况作为报告中一个独立的部分,是这次工作报告的一个重大体例创新。为全面反映2015年人民法院深化司法改革情况,报告一改以往“上一年主要工作”+“下一步工作安排”的“两段式”结构,采用全新的框架体例,分为三大部分,即“2015年依法履职情况”、“2015年深化司法改革情况”和“2016年工作安排”。 其中,全文共计36次提到“改革”。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