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常委会这一年变与不变 质询程序有望启动

[来源:北京青年报] [作者:邹春霞 李泽伟 赵婧姝]

两会聚焦 解读

“忙。”昨天,在接受北京青年报记者采访时,不论是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吉炳轩,还是各委的委员们,这是他们谈及去年的工作提到最多的一个字。

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带队执法检查并作报告,人大常委会首次围绕执法检查报告、审计整改报告进行专题询问……

过去的一年中,围绕立法、监督等职责,全国人大常委会经历了诸多“第一次”。

关键词·立法

“以前救场说两句,现在想说排不上”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吉炳轩是黑龙江代表团代表,进入全国人大任职之前,他是黑龙江省委书记,今年是他在全国人大履职的第三年。吉炳轩的感受是,人大常委会对立法修法的审议非常认真。他提到了两个细节:“现在人大常委会审议法律,参加的人数之齐是历年常委会没有的,发言之踊跃,是我想不到的。”

代表发表意见排不上队

对于代表发言的情况,全国人大代表、全国人大华侨委员会委员李昭玲有自己的体会,他认为,以前代表对很多实际情况了解得不够,“发言也要看看其他代表的发言情况,不了解情况,也没参与过,来了就让说肯定就发言较少”,她认为,随着人大的地位提升,作用有了更好地发挥,人大代表参与进来得越来越多了。

“人大常委会提出来的两个五年,人大代表任期五年内要列席一次人大常委会参与立法讨论,要参加一次培训,过去人大代表可能没有机会列席全国人大常委会,这样五年下来也没参与多少活动,现在成了一个硬指标,给大家创造了条件。”

“我的习惯是委员们发言的时候我不说,委员们不说的时候为了避免冷场我说两句,现在不是不说,是排不上。”吉炳轩在谈及此时表示:“这很好。”

尖锐意见都会原文记录

“人大常委会发言是很有意思的,不像其他场合的发言,工作人员摘好,一百字就是一百字,按照一百字讲,不能超过一百字。人大代表发言不论讲多少,讲一句话,就照录一句话;讲一个小时,一万字,就照发一万字。”吉炳轩透露,自己在人大经常看简报,每个代表的看法都看,有些意见很尖锐,但只要代表自己提出不删除,速记员就会原原本本地把代表的话录下来。

吉炳轩说,大家都有发言的权利和机会,而且发言的内容都是如实地发表在简报上。不论什么样的发言,意见发表后,在修改法律时都会一样得到重视。他表示,在委员长会议上,有什么意见、谁提的、对不对、该不该这些都非常被重视。

在吉炳轩看来,人大常委会在讨论立法修法的时候,真正是一人一票,各抒己见。

意见不同拿下争议条款

“人大常委会每两个月开一次会议,这个会是开得很扎实的,有时候一次会议就要开七天时间,整个工作安排得非常紧凑。”全国人大代表、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欧阳淞也认为,立法方面真正体现了科学立法、民主立法。

他现场举了两个例子,一是去年全国人大常委会有一次会议本来是要审议通过教育法、高教法、民办教育促进法这三部法律的,但是由于常委会内部讨论的时候意见不统一,最后委员长会议决定,只通过教育法和高教法,争议比较大的民办教育促进法本次会议不通过,放到2016年再审议。

此外,去年提出的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的草案,当时有人工授精等条款,审议时委员们意见较大,后来委员长会议决议,把这部分拿下来了。

关键词·监督

“群众关心的问题,通过质询来推动”

在吉炳轩看来,这三年全国人大在加强立法的同时,监督抓得很紧。他以执法检查为例说明全国人大如何加大监督力度。与此前相比,最明显的变化,就是去年委员长带队进行执法检查,这是首次,凸显全国人大对立法检查的重视。

执法检查不再“先来后到”

执法检查也在发生变化。就任全国人大以来,吉炳轩每年参加两次执法检查,三年共带队执法检查6次。

“过去的执法检查,都是法律行使了十几年、二十多年才进行执法检查,去年的执法检查是立法10个月去检查。对新的法律及时进行执法检查,跟踪贯彻落实情况,要比立法进行十几年再进行检查,效果好得多。”吉炳轩说。

欧阳淞对于这种变化也有同感。他觉得法律实施情况的检查加强了,不是按照立法的先后来安排检查的先后,而是按照大家关心的程度来安排检查的先后。“去年计划检查的八个方面的法律实施情况,其中很多项目都是大家十分关心的。”欧阳淞说。

执法检查的效果越来越大

在执法检查的针对性方面,李昭玲说,百姓关心的问题,比如食品安全问题、交通问题等都列入执法检查项目之中。这些问题能激发代表们的参与热情,参与积极性也高了,现在代表参与执法检查的人数也明显多了。

李昭玲自己作为华侨委委员,每年都有很多调研和执法检查,她认为检查监督的效果越来越大,“过去可能一般的走一走看一看,现在监督的形式相对更多一些,有的是明着通知到单位去看去查,也有突然去看的情况,”她介绍,这样是为了避免对方形式化地准备,有时候检查出来的实际效果更好一些,“这类就像暗访,比如食品安全,就往往突然去饭馆、食品生产基地,反映出来的情况比较真实。”

质询程序有望在今年启动

对未来人大的工作,吉炳轩认为依法监督还要强化,在监督的重点选题、方式方法和推动有关问题的解决上要下功夫,要有针对性,询问的力度要加大。“询问现在是一年两次、三次。”他说,“副总理、国务院也好,带着相关部长回答人大常委会和人大代表有关问题的询问。”他建议,在询问的基础上,可以考虑在适当的时候开展质询。

相比询问,质询的力度更大一些。北京青年报记者注意到,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就有代表建议启动质询机制。吉炳轩认为,如果质询程序能够开展,对人大而言这是监督工作的一大突破。他透露说,今年有望开展质询工作,对群众关心的问题,通过质询来推动开展,但要选择好选题、把握时机。

关键词·建设

“不但要讲规矩,更要讲规范讲制度”

欧阳淞向北青报记者透露,张德江委员长这一两年来同全国人大常委会的160多位组成人员逐一谈心,而且每一个人谈心的时间都不少于一小时,“这个工作做得很扎实,也令人感动”,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联系全国人大代表的制度也得到了进一步的落实。

“一切都按程序、规矩来办”

“什么叫法制?法制就是程序。什么叫民主?民主也是程序。程序走了就是民主、就是法制,这让大家可以公开讨论,如果没有程序,也是正确的,但是小范围定了,个别常委会决定了就是专制。”

吉炳轩对履职最大的体会就是人大工作更加规范化、程序化、制度化。“人大常委会的工作确实是规范的,一切都按程序、规矩来办,从来没有临时动议、不讲程序发生的事情。”

不过,吉炳轩强调说,全国人大的立法、监督、重大事项的决定权这三项职责都是在党中央领导下履行的。规矩也是如此。“规矩很重要,党提出要讲规矩,人大更要讲规矩。不但要讲规矩,更要讲规范、讲制度。”

“吃饭也都是自助餐多一些”

“我到人大工作三年来,感觉到全国人大机关的风气很正。从来没有吃吃喝喝、吹吹拍拍、拉拉扯扯的,包括没有跟风赶场、吹牛拍马、阿谀奉承的势头出现。”吉炳轩感叹说,“本来人大常委会的组成人员都是各方面的领导,军队的上将十几个,部长就更多,省委书记、省长一大群,过去都是一方诸侯,一方大员,但到这里都坦坦荡荡。”

“人家说你中央来了,到地方要接待要排场,现在实际上基本都没有,送个土特产送个礼品都没有,吃饭也都自助餐多一些。”李昭玲也感觉到在工作作风上越来越严谨,“在人大里面没有职务的概念,你是部级干部,我是基层农民工,但在人大里都是普通的一名代表。”

人大机关“现在忙得不得了”

“橡皮图章”是长久以来不少人对人大机关的印象。吉炳轩昨日就此做了澄清,他说最早是橡皮图章,但“现在忙得不得了”。

李昭玲也认为,过去有些人可能对人大有一些刻板印象,认为就是走形式多一些,现在各方面都有很大改观。

“据我所知,各委员会确实忙得不得了。法律委员会,搞法律,真忙!财经委员会,搞预算,真忙!”在他看来,现在的全国人大机关工作细致严谨,各委员会部门工作都有章法,都是认认真真做事情,没有闲散的状况。“这是很难的。”当然,他也认为,“人大忙起来,很好”。

记者 邹春霞 李泽伟 赵婧姝

广告

评论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