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和弘扬核心价值观是治国理政的基础环节

[来源:光明网-时评频道] [作者:刘东超 国家行政学院社会和文化教研部教授]

  【光明论 治国理政新实践】

  培育和弘扬核心价值观是治国理政的基础环节

  作者:刘东超 国家行政学院社会和文化教研部教授

  治国理政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包含着多种要素和多种环节,关涉社会生活的所有领域和整体框架。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党中央长远谋划,精心组织,辩证地运用战略思维和战术思维,积极地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表现出敏锐的时代眼光和恢宏的大局意识。其中非常重要的体现是把培育和弘扬核心价值观作为治国理政的基础环节。这是新一届党中央深厚历史意识和准确时代洞识的重要展示。

  首先,明确肯定了核心价值观的社会位置和国家功能。价值观是表达客体和主体关系的哲学概念,主要描述社会成员关于是非、美丑、善恶的认知。在复杂的社会生活系统中,它是人类精神的关键组成部分,居于比较深邃的层面上,对于其他层面有着长远持久的渗透和影响。其核心内容的功能和影响更为根本和久远。对此,新一届党中央有着清晰的把握,用“核心价值观”一词来把握社会系统中最为深层的这部分精神内容,并深刻地理解到其极为重要的功能和地位。在谈到核心价值观的社会地位和功能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表明,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来说,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是全社会共同认可的核心价值观。核心价值观,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体现着一个社会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他又说:培育和弘扬核心价值观,有效整合社会意识,是社会系统得以正常运转、社会秩序得以有效维护的重要途径,也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方面。这里,他简要地阐明了核心价值观对一个国家和民族的重要意义,强调了它居于社会“大厦”的基础地位、国家精神的标准层面,充分肯定了它在国家治理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功能。

  其次,明确肯定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明地位和文化意义。不同时代、不同国家的价值观有相同之处,也有相异之处。从时间维度来看,人类的价值观念是与时俱进、步步提升的。也就是说,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后胜于前是价值观念演进的规律。因此,充分吸取前面的优秀成份并推进到新的高度是后出价值观念的必然形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具有这样的特征。习近平指出,我们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涉及国家、社会、公民的价值要求融为一体,既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继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吸收了世界文明有益成果,体现了时代精神。又指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传承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因,寄托着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上下求索、历经千辛万苦确立的理想和信念,也承载着我们每个人的美好愿景。这里他明确肯定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会通中西古今的特征,阐明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广阔的历史积累和丰富的实践经验融汇于一炉的意义,同时也指出其彰显愿景、映现未来的作用。这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明地位和文化意义的准确揭示。

  最后,明确肯定了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任何一个社会都应该凝聚社会成员的精神和信仰,调动大家朝向一个方向共同前进和奋斗,这样才能形成无可战胜的力量,完成巨大和长远的历史任务。对于面临着民族复兴巨大历史任务的中华民族来说,实施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非常必要,这就是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工作。习近平指出,历史和现实都表明,构建具有强大感召力的核心价值观,关系社会和谐稳定,关系国家长治久安。这里,他肯定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社会进步和国家安宁方面可以发挥凝魂聚气的功能。他还谈到,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要求,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要求,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层面的价值要求。这个概括,实际上回答了我们要建设什么样的国家、建设什么样的社会、培育什么样的公民的重大问题。这里,他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弘扬提高到相当根本的层面,肯定这些观念确定的是我们建设方向上的国家、社会和培育方向上的公民的本质特征。

  一个国家和社会的核心价值观既有自然形成的一面,也有主动建构的一面。把培育和弘扬核心价值观视作治国理政的基础环节,是新一代党中央积极规划、统筹设计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大工作。这既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现实需要,也指向长远的未来;既是工作程序上自上而下的安排,也是社会发展到目前阶段的必然要求。因此,以饱满的热情、认真的态度、勤奋的努力投入这一工作是全体社会成员的责任。因为这不仅是为了国家的长治久安、社会的和谐稳定,也指向这个社会每个人的福祉、每个家庭的美满。

 

相关专题:治国理政进行时

广告

评论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