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两会“热词”看2015中国反腐新期待

[来源:新华网] [作者:王丽]

   新华网北京3月15日新媒体专电(记者王丽)全国两会,“反腐”是备受关注的热点话题之一。“两高”报告中,反腐“成绩单”不断亮出,2014年持续“打虎拍蝇”,查办县处级以上国家工作人员4040人,同比上升40.7%;依法办理周永康、徐才厚、蒋洁敏等28名省部级以上干部犯罪案件;查办民生领域的职务犯罪9913人,马超群等“小官巨贪”被查处;依法惩处刘铁男、李达球等一批腐败犯罪分子,坚持铁腕反腐,依法严惩腐败犯罪和经济犯罪。

   “下无死角、上无禁区”,对腐败“零容忍”体现了中央的决心,更提升了公众信心。2015年,中国反腐的重点将向哪里推进,两会上,有关反腐的“热点词汇”

   不断亮相,这些“热词”背后延伸的是中国反腐的“路线图”。

   热词一:“反腐红利”

   6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西代表团参加审议。代表们谈到江西省2014年经济社会发展各项指标全线飘红,与此同时反腐倡廉和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也取得明显成效。习近平说:“可见,反腐并不会影响经济发展,反而有利于经济发展持续健康。”“反腐红利”成为公众关注的反腐热词之一。

   五星酒店降星、高档餐饮关门、高档白酒降价,八项规定的“劲风”曾在高端消费领域掀起阵阵风暴,曾寄生于“三公”消费而风光无限的白酒、餐饮、酒店、旅游等行业一度出现下滑。部分代表委员提出,当“反腐影响经济繁荣”的声音不绝于耳之时,消费市场正在发生重要的转折,高端消费的“接地气”的时代已经悄然到来。

   据报道,彭博社对17位经济学家进行了一项调查,这些经济学家预测,中国政府的反腐将在2020年使国内生产总值提高0.1至0.5个百分点。随着贿赂对商业的拖累不断得到缓解,按美元的现价计算,可能相当于获得高达700亿美元的红利,相当于斯里兰卡的经济规模。

   著名经济学家林毅夫说:“腐败有很多种形式,一种是工程建设方面的腐败,比如靠贿赂官员拿到的工程项目,偷工减料,以次充好,质量很差。另外一种是经济腐败,比如贱卖国家资产和国家资源,导致国库收入减少,国家可以用来搞建设、改善民生的资金不足。很显然,这些情况都不利于经济发展。”

   “寻租的空间小了,创新的空间才会大。”全国人大代表朝克认为,反腐压缩了“腐败经济”的生存空间,斩断了政商之间不正当利益的输送渠道。随着反腐力度的加大,政风、官风逐渐焕然一新,不断为经济发展输送“新鲜氧气”,也激活了创新因子。

   热词二:“权力任性”

   “大道至简,有权不可任性。”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的这句话迅速引起网民热议。2014年,国务院共开了40次常务会议,有21次部署了“简政放权”。毫无疑问,在2015年,如何进一步“简政放权”将成为中国政府的核心任务之一。

   “采取多项措施制约权力的任性,是建设法治政府、服务型政府的关键。在我看来,权力的任性很多时候来自政府工作的不透明。”全国人大代表郑雪君说,“现实中权力任性的情况还是很多的,比如城市规划方面,大家都说‘规划?鬼话!’问题就出在制定规划的过程不公开,领导一句话就可以随便改!”

   “部门的权力是为群众、社会服务的,一个部门到底有多少权力,需要理清权力清单。”全国人大代表、内蒙古敖汉旗北京流动党支部书记薛志国认为,从以往情况看,事情怎么办、找谁办,要带什么材料,多少时间可以办完,由于公开程度不够,许多权力事项还属于“内部掌握”,给来办事的群众、企业带来许多不便。

   “现代网络信息技术透明、可视、留痕的特点,对于实现权力阳光化运行、压缩权力任性空间、创新民生服务方式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浙江省委党校副校长何显明说。他认为,加强反腐倡廉制度建设,应重视科技创新,既为有效执行制度提供有利条件,又为制度创新提供有力支持。在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现代科技迅猛发展、广泛应用的新形势下,应把科技手段融入制度设计之中、不断提高反腐倡廉工作科技含量。

   热词三:“一坨一坨”

   10日上午,王岐山参加山西代表团审议时指出,山西发生系统性、塌方式腐败案件,教训十分深刻,这个代价不能白付。山西的塌方式腐败曾经严重到何种程度?“它是一坨一坨的,一查就是一帮,一动就塌方”。这是全国人大代表、山西省委书记王儒林在两会上对山西“系统性、塌方性”腐败的形象描述,“一坨一坨”成为热词,他透露的却是根治塌方式腐败的艰难考题。

   以腐败官员为轴心,夫妻联手,父子上阵,兄弟串通,七大姑八大姨共同敛财。从近年爆出的腐败案件看,“独狼式”案件越来越少,而“拔出萝卜带出泥”、一人牵出一窝人的区域性腐败、家族式腐败、塌方式腐败越来越多。一些代表委员提出,当前系统性和领域性腐败交织,用人腐败和用权腐败共存,体制外和体制内挂钩,权钱交易、权色交易、权权交易同在,利益关系错综复杂、盘根错节,形成了触目惊心的“共腐关系圈”。

   建“王国”、搞“山头”、圈“地盘”,腐败官员形成纵横交错的帮派体系;他们拉帮结派、团团伙伙,沆瀣一气、党同伐异,哥们、兄弟、江湖义气高于组织制度,高于党性原则。领导干部身陷圈子,只会被权势遮蔽双眼,失掉清正廉洁的准则,沦为利益链条上的“提线木偶”,最终陷入“一端端一窝”家族式腐败和“一倒倒一片”塌方式腐败的泥淖。

   “猛药去疴、重典治乱”,击破圈子毒瘤必须约束权力彻底挖掉“圈子文化”生长的根基。当寻“圈子”的人碰了钉子,搞“圈子”的人没了路子,迷恋“圈子”的人落了套子,“圈子文化”才会消弭,规矩才能得到树立,社会风气才能得到好转。

   热词四:“为官不为”

   “为官不为”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并在两处提及。中央八项规定出台以来,部分党员干部中开始出现懒政、怠政、惰政等“为官不为”现象,“曝光为官不为、治理懒政怠政”成为李克强总理政府工作报告的亮点之一,也是代表委员关注的焦点话题。

   调查发现,部分干部存在三种不良心态苗头:一是“混”的心态。有的干部礼不收了、饭不吃了、红包不收了,但该做的事也不做了,该协调的也不协调了,主动服务意识欠缺,以所谓表面“干净”掩盖实质“不为”;二是“怕”的情绪。有的干部认为改革有风险,干事难免犯错,不干事才不会违规,害怕主动作为“摊上事儿”,从而产生了畏惧心理,于是只要不出事宁愿不做事;三是“熬”的苗头。由于基层“天花板”现象严重、短期内提拔晋升无望,有的干部出现了“慢慢熬”的思想苗头,干脆做起“敲钟和尚”,坐等论资排辈。

   如何治理“为官不为”,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各级政府要切实履行职责,狠抓贯彻落实,创造性开展工作。代表委员提出,要完善政绩考核评价机制,对实绩突出的,要大力褒奖;对工作不力的,要约谈诫勉;对为官不为、懒政怠政的,要公开曝光、坚决追究责任。

   治理“为官不为”的方式方法必须科学。一些代表委员建议,应该将惩处关口提前,从小处抓,往严处落。尽快落实公务员职级与职务并行、职级与待遇挂钩制度,营造不让敢于担当者吃亏的良好氛围,既重约束又重激励,给锐意改革、敢于担当的干部撑腰鼓劲,提供坚强后盾。

   热词五:“铁帽子王”

   全国政协新闻发言人吕新华继去年“你懂的”之后又让一个词“火”了。谈到反腐,他说:“绝不封顶设限,没有不受查处的‘铁帽子王’。”一经“亮相”,“铁帽子王”一词就迅速成为焦点,关注度也一路攀升。百度搜索指数显示,一天之内该词搜索量达到近17万次,引发会场内外热议。

   全国人大代表、秦希燕联合律师事务所主任秦希燕说,“没有不被查处的‘铁帽子王’”彻底破除了一些人对反腐的观望心态:对于反腐败只是刮一阵风、摆摆姿态;反腐败反得人人自危、为官不为、影响经济发展;反腐败自曝家丑、影响党和政府形象等这些“模糊认识“的顾虑彻底打破了。

   “发现多少查处多少,不定指标、上不封顶。”湖南省华夏廉洁文化研究会会长傅学俭说,中央的决心说明反腐败没有禁区、没有特区,也没有盲区。查处腐败,零容忍的态度不变、猛药去疴的决心不减、刮骨疗毒的勇气不泄、严厉惩处的尺度不松。

广告

评论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