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活数据要素潜能服务经济社会转型

2024-04-03 09:00:12 [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 [初审编辑:刘茜]
字体:【

数据要素大潮澎湃奔涌,各地数据要素市场化改革、运行、管理及安全等探索实践正纵深推进。北京市加快推进数据基础制度先行区建设,主动探索创新监管方式,打造数据基础制度综合改革试验田和数据要素集聚区,促进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上海市以建设“国际数字之都”为目标,围绕城市治理、金融服务、产业发展等重点领域,拓展数据要素应用广度和深度,推动高质量发展……

为充分激活数据要素潜能,让数据要素“供得出、流得动、用得好”,当下,全国多地加速探索数据要素价值转化路径,积极提升各领域智能化发展水平,不断为城市治理赋能增效。

多地加速探索数据要素市场化

从《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到《“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及《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再到《“数据要素×”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近年来,我国积累了丰富的数据要素改革发展政策经验。

“但当前,制约数据‘供得出、流得动、用得好’的卡点堵点问题依然突出,数据产权、流通交易、收益分配、安全治理等制度还需完善。”近日,国家数据局局长刘烈宏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24年年会上表示,要加快完善数据要素基础制度体系,加快推出一批可落地的政策文件。

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副研究员、清华大学人工智能国际治理研究院战略与宏观研究项目主任刘典在接受中国城市报记者采访时进一步解释,数据产权界定不清,制约了数据资产的有效利用和市场化进程。同时,数据孤岛导致数据难以互联互通,阻碍了数据价值的全面释放。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问题突出,影响了公众对数据共享的信任度。并且,缺乏统一规范的数据交易市场和成熟的定价机制,也使得数据交易活动面临诸多挑战。

“统筹解决数据要素流通使用与安全问题,需要相关部门进行动态管理,根据具体情况和有效信息及时调整,准确预判发展趋势;需要加强技术的创新应用,包括AI的应用,确保以完整准确的信息提供决策支持、以完备的技术手段提供相应措施;并且要进行试点创新,从具体实践探索中发现问题,找出解决方案。”《数据要素流通标准化白皮书》专家组成员、全国信息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大数据标准工作组专家高勇表示。

针对数据要素的试点创新,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数据资产化研究院执行院长王鹏在接受中国城市报记者采访时总结,自数据要素相关系列政策文件发布后,我国数据要素市场化建设明显加速。在制度方面,北京市、上海市等地制定了公共数据管理等相关政策法规,对数据产权、加工生产、流通交易、监管治理、数据安全等方面进行了立法实践。在授权经营方面,多地根据自身特点,已探索出集中统一授权、分领域专区授权、分地域分散授权等不同授权经营方式。

“在数据资产化方面,北京、贵阳、杭州等地已实现了数据资产质押融资贷款、无质押数据资产增信贷款额度、数字资产保险、数据知识产权等数据资产化的突破;在开展试点示范方面,北京、浙江、江苏、山东、福建以及广东深圳等地已启动开展数据知识产权登记工作。这些举措共同推动了我国数据要素市场化的深入发展。”王鹏补充说。

构建区域特色“数据要素×”发展体系

“在不断推进数据要素市场改革的过程中,我国重点城市的数据要素改革方向和模式无疑成为全国各地数据要素改革的标杆。”高勇说,各地区市、县两级都有自己的优势产业集群或独特的产业,尤其是县城作为“城尾乡头”,承载着接合城乡的重要使命。构建独具特色的“数据要素×”体系对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山东省委党校(山东行政学院)教授张蕴萍表示,我国县域数字基础设施日渐完善,既为县域数据要素采集、传输与应用创造了有利条件,又带动土地、劳动力、资本等传统生产要素更为顺畅流动,资源配置效率大大提升。实践证明,发展县域数字经济,能够有效激发县域经济发展活力。

张蕴萍详细说明,一方面,数据要素流动的高效率、低耗费等特性与县域低廉的生产费用相结合,有利于县城对接和吸纳大中城市的数字产业转移,形成县域数据高地和数字产业基地,带动县域产业发展。另一方面,数据要素能够赋能县域各类传统资源,发展多样化的数字服务,推动县域打造全方位智慧化生产生活场景。“利用数字技术的赋能作用,可以发展县域智能交通、现代智慧物流网络,加速智慧城市建设;可以开发广泛应用于县域农业、制造业与服务业发展的数字技术,提升县域生产力发展水平;可以提升电子政务服务水平,优化县域数字营商环境,完善网络化、数字化、智慧化的利企便民服务体系等。”张蕴萍表示。

如何构建具有区域特色的“数据要素×”体系?“可以借鉴北京、上海、深圳等重点城市的数据要素产业发展经验,结合本地特色资源和发展需求,搭建符合地方实际的数据交易平台,鼓励引导区域内各行业、部门间数据资源共享共用;同时注重培育本土数据服务商和产业链条,形成具有区域特色的‘数据要素×’体系。”刘典说。

王鹏称,首先要构建完善的市场体系和基础设施,确保数据要素的顺畅流通和高效交易。各地通过建设数据交易平台、数据中心等关键设施,形成多级市场体系,为数据要素的流通和交易提供有力支撑。其次,各地应通过公开、共享等方式,让数据要素在更大范围内发挥作用,助力县域产业升级和城市治理创新。

“构建‘数据要素×’体系还需注重与区域特色的结合。根据各地独特的地理位置、产业结构和社会需求,量身定制数据应用方案,通过数据要素的精准赋能,推动县城特色产业发展,提升县城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注重数据的普惠性,让数据要素的成果惠及广大民众,实现‘共享福祉’的目标。”王鹏说。

发挥协同作用优化服务“还数于民”

去年5月,北京市大数据中心、天津市大数据管理中心、河北省大数据中心共同签署了《京津冀大数据发展战略合作协议》,探索三地数据流通和数据协同的新模式;去年11月,黄河流域公共资源交易数据综合服务平台开通、碳市场服务平台揭牌、国企数字化采购合作签约和数据要素流通交易系统上线,推进“悠悠黄河‘数据流’”;同是去年11月,广东省印发《“数字湾区”建设三年行动方案》,明确以数据流动带动要素市场化,实现湾区发展“要素通”……

“加强区域协同治理、推动城市群数据打通和业务协同等,是充分发挥数据要素乘数效应、赋能城市治理的重要内容。”高勇说。

王鹏表示,大数据是“大家的数据”,应取之于民、用之于民。要确保数据既能为政府管理提供有力支撑,又能为民众生活带来实实在在的便利。

“数据要素的流通和共享是实现全域互联的基础。通过构建城市大数据中心和数据交换平台,可以实现城市各个部门、行业、企业之间的数据整合和互联互通。”王鹏说,各地通过部署各类传感器和监控设备,收集城市运行的实时数据,结合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分析技术,可以实现对城市交通、环境、安全等方面的智能监控和预警,这不仅能够提高城市管理的灵敏度和响应速度,也能让民众更加便捷地享受城市服务。地方政府通过开放数据平台,向社会提供各类公共数据资源,鼓励企业和公众参与数据的创新应用,积极践行“还数于民”理念,这在促进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的同时,还能够充分激发社会创新活力。

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

(一审:罗江龙 二审:余画 三审:蒋玉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