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声在线10月29日讯(大众卫生报记者 梁湘茂 通讯员 邹蓬)“杨老师,有个病人伤口比较复杂需要你来看一下。”10月28日上午,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伤口门诊221室,一名护士敲响了负责人杨静的房门。
原来,患者刘先生(化姓)罹患肠道肿瘤,实施了肠切除手术,手术创伤及营养缺乏,导致术后伤口愈合不良。近20厘米长的伤口,皮肤、脂肪组织分离,缝线处出现大而深的腔洞,令人触目惊心。杨静带领团队认真询问患者病史,全面评估伤口后,运用负压治疗搭载水胶体拉合免缝技术进行治疗,预期半个月左右将能有效愈合。这是杨静与她的团队在伤口门诊为患者护理诊疗的寻常一幕。
“别看我们门诊小,但需要处理的急、慢性伤口患者很多,一年门诊量达到2.5万人次,最多时每月2200余人次,平均每天有90多名患者。”杨静说。
80后的杨静硕士研究生学历,国际造口治疗师,2000年毕业后从事普外科护理工作,2006年开始专注于造口伤口专科护理。2012年2月,在医院支持下开设伤口护理门诊。护士能以护理专家的身份开门诊,在全省乃至全国也是领先的探索。
“我们是‘有味道’护士,每天都会与‘二便’打交道。部分直肠癌患者,会面临大便改道的问题,需要做造口手术,就是在腹部开一个小口,将肠管一端引到体表形成人工肛门;对于膀胱肿瘤患者,肠管一端引出到体表形成小便排泄的出口。处理造口时大小便的异味往往让患者很自卑,我们在专科护理中会安慰患者,减轻她们的思想负担,采用先进的护理技术最大程度抑制异味,让专业力量成为的他们的坚实后盾。”杨静说,“我们常常还面临慢性伤口压疮、糖尿病足、癌性伤口等恶臭、腐肉、脓血的挑战……”
患者的一伤一痛总是牵动者杨静和团队成员的忧虑关切之情,并促使她们在工作中不段提升与创新。她们拥有包括造口保护袋在内的11项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发表科研论文13篇,主持参与省部级课题5项。运用湿性愈合理论治愈静脉溃疡、压疮等慢性伤口,采用对口引流术治疗WagnerⅡ、Ⅲ级糖尿病足,避免患者截肢的痛苦。今年9月,杨静和团队申报的“运用负压治疗搭载水胶体拉合免缝技术在患者腹部伤口中的应用”获得中南大学临床研究与医疗新技术成果奖三等奖,并在全国推广使用。
36岁的患者卢先生是一名建筑工作者,长年累月奔波在工地。由于医学知识缺乏,他不知道自己患有糖尿病,更不知道糖尿病会引起相关并发症的发生。2月前,他穿拖鞋到工地干活,回家后,惊讶地发现两只脚底全部是鲜血,原来双足磨破形成溃疡自己却全然不知。这是典型的糖尿病引发周围神经病变,足部失去了痛觉。起初卢先生并未重视,几天后双足感染不能行走才来到伤口门诊就诊,杨静认真评估卢先生的病情,一方面请内分泌科专家稳定他的血糖改善全身状况,另一方面有计划地清除足底坏死组织,选择合适的敷料促进伤口愈合,同时配合科学饮食、适量运动、选择合适的鞋袜辅助康复,经过2个月的积极治疗,卢先生的双足完全愈合,他给伤口门诊送来锦旗表示感谢。
76岁的郑大娘老年痴呆、脑卒中导致生活不能自理,多年来全靠家人照护。近来身体每况愈下,让翻身困难的她骶尾部出现了严重的压疮,全家人束手无策,打听到湘雅二医院有伤口门诊可以治疗压疮,老人的儿子推着轮椅倒换几趟地铁来到伤口门诊。长时间的伤口不适让老人非常躁动,打开伤口后一股恶臭让在场的所有人都后腿了几步。杨静很快冷静下来,指挥团队开始接诊处置,一边安排同事观察老人的意识状态鼓励患者积极配合,另一边轻轻地洗掉伤口中的脓液、清除伤口上的坏死组织,去除伤口异味。清洗、清除坏死组织、填塞敷料、包扎伤口每一个环节都准确利落,躁动不安的老人家很快恢复了平静,家属对杨静竖起大拇指,反复夸赞伤口处理专业又规范。考虑到老人往返医院很不方便,杨静还认真地指导郑大娘的儿子如何帮母亲翻身、如何收集大小便预防其他并发症的发生,拍下伤口护理的小视频给郑大娘的儿子,教会他如何科学护理伤口,并留下伤口门诊微信,方便家属远程咨询。
个人可以走得很快,但团队才能走得更远,杨静在团队建设方面积累了较丰富的经验。伤口门诊共有四名专科护士。团队成员朱莉硕士研究生毕业,勤于思索,在常规临床工作之余,杨静安排朱莉侧重从事伤口护理的科学研究;李秀江温柔可亲,擅长与患者和家属沟通,主要负责科室就诊患者的心理支持;蔡端莉做事细致有规划,担当了科室的内务管理工作。在杨静的带领下,工作中,大家有事抢着做,互相协作不计较个人得失;生活中,同事间互相关心,其乐融融。
杨静二十多年的专注与努力获得了单位和社会的认可。目前她担任湖南省造口伤口失禁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世界造口治疗师协会会员,医院造口伤口护理专业组副组长,湖南造口治疗师学校理论授课和临床带教老师。曾获湖南省雷锋式巾帼志愿者、长沙市雷锋式服务明星标兵、院级青年岗位能手、中南大学校级青年岗位能手、首届湘雅最美护士、全国卫生系统文艺汇演“最佳风采奖”等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