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多地再迎高温“炙烤” 气候危机亟待解决

2023-07-17 08:29:47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责编:潘华]
字体:【

进入7月以来,天气给人的感觉,恐怕就一个字:热!

的确,入夏以来,包括中国在内的北半球多个国家和地区,多次被热浪席卷,气温屡创新高。科学家警告称,2023年可能是有记录以来最热的一年,地球上一次如此炎热,还是大约12万年前。如今的全球气温正处于“未知领域”。

7月10日起,受新一轮热浪影响,意大利、西班牙、希腊等南欧国家再次迎来高温“炙烤”,有些地区的最高气温甚至达到了45摄氏度。

西班牙马德里 户外工作人员 托比亚斯:在如此炎热的天气下我们无法保护自己,只能补充大量水分,大量去喝水,喝饮料,润湿头部以免发生脱水。

受持续高温干旱与强风影响,克罗地亚部分沿海地区野火蔓延,有的村庄甚至被夷为平地。

意大利气象学会甚至以但丁《地狱篇》中守护地狱之门的三头怪物“塞伯拉斯”来给这股热浪命名。

英国伦敦大学学院 地球学教授 麦斯林:我们正在把地球带入一个生态、植物、动物和我们自己都无法应付的新时代。

新闻报道:加拿大今年的野火季是有记录以来最糟糕的。随着高峰火灾季的持续,情况只会变得更糟。

目前,加拿大的山火还在持续。最新数据显示,加拿大各地仍有至少500处山火没有扑灭,其中75处处于“失控状态”。

加拿大汤姆逊河大学 弗兰尼根:我从20世纪70年代起开始研究山火。之前从没见过像今年这样的山火,这是非常极端的,过火面积将近900万公顷。

山火产生的浓烟一路南下,侵袭美国东部大片地区。

据美国《纽约邮报》报道,纽约市的空气质量降至40年来最差水平,比“9·11”恐怖袭击发生后还糟糕。

与此同时,全美多个州也都发布了高温和火灾预警。美国国家气象局气象学家泰勒指出,美国各地城市的气温已接近或达到历史最高水平。全美有超过1亿人处于极端高温预警之下。

美国得克萨斯大学能源教授 韦伯:现在我们所遭受的热浪和高温推高空调等设备的用电需求,这可能将成为新常态。

据得克萨斯州电网运营商的预计,极端高温天气下,得州用电需求大幅增加,将打破去年创下的纪录。

严重的高温干旱之下,墨西哥南部一座曾被淹没在水库里的古教堂完全露出了水面。

根据墨西哥卫生部发布的信息,从3月19日到6月24日,全国已有至少112人死于高温天气。

由于持续的高温干旱,伊拉克米桑省的河流中大量鱼类死亡。

伊拉克米桑省环境部主任 穆罕默德:由于水位下降以及整个地区缺乏放水,河中的鱼类和其他生物拥挤在一起,导致水中含氧量降至0.5。

在印度,高温热浪导致西红柿歉收,价格疯涨,甚至已超过汽油价格。

而对很多人来说,这场极端高温可能还是道“鬼门关”。7月8日以来,强降雨引发的山洪和山体滑坡已造成印度北部100多人死亡。而就在上个月,该地区的极端高温刚刚导致近170人死亡。

热浪不像其他极端天气事件那样具有戏剧性,但同样威胁人类生命,被称为“隐形杀手”。

2000年至2019年期间,南亚每年有超过11万人因高温而死亡。

另有数据显示,从1990年至2021年,在美国,热浪造成的死亡人数远远超过了龙卷风、飓风或洪水。

提到高温天气,除了我们日常关注的日均气温或日最高气温,“湿球温度”同样不容忽视。

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博士 沃尔夫:我们平时习惯的温度是我们想知道天气多热时在应用程序上查到的温度,也叫干球温度。湿球温度则是用湿布覆盖在温度计上测出的温度,它本质上是要评估环境蒸发能力以及通过蒸发机制实现降温的能力。

比如在干燥的环境中,如果像这样甩一块湿布条,湿布条上的水分就很容易蒸发,从而带走热量,导致温度计温度下降。这种情况下,湿球温度就比干球温度低得多。

但是,随着湿度不断上升,空气中的水蒸气接近饱和,湿布条可以释放出来的水分逐渐减少,湿球温度就会逐渐上升,接近(干球)气温。

人体正常体温大约是37℃,皮肤温度则维持在35℃上下。在高温环境下,人体主要通过排汗调节体温,但当所处环境的湿度较高时,这一散热途径就会受阻,人就会感觉到“闷热”。

2010年,《美国科学院院刊》的一篇论文推测,35摄氏度的湿球温度是人类在热应激下生存的上限。一旦体温超过35摄氏度阈值,身体将失去通过出汗来冷却自己的能力,核心温度在大约6小时内可能达到40摄氏度,带来极大的健康风险。

2020年的研究显示,在一些亚热带沿海地区,湿球温度已经达到过致命的35摄氏度,并且在近40年间,这种极端湿热的天气出现的频率几乎翻了一倍,比科学家预料的要早很多。

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 运动生理学博士 科特尔:这种情况变得越来越令人担忧。因为全球平均气温虽然只上升了1摄氏度,但温度的上升使得空气中有了更多水蒸气。因此,我们不仅会看到持续时间更长、更严重且更频繁的热浪出现。而且这些热浪还会变得更加潮湿。

据美国公共广播公司报道,最近一项研究发现,6000多年来,人类主要生活在一个被称为“人类气候生态位”的中等温度范围内,数据显示,人类更喜欢年平均气温在11到15摄氏度之间的地区。

而通过地图比对,可以清楚地看到,出现过最极端湿球温度的地区,完全远离适宜人类生存的“气候生态位”范围。

该研究还发现,随着全球平均气温不断升高,有史以来,人类气候生态第一次开始发生实质性改变,逐渐向南北两极蔓延。研究预计,最快到2070年,将有10亿至30亿人生活在人类气候生态位之外。

这个夏天,究竟为何这么热?科学界的解释是,“热穹顶”现象恐怕是幕后推手之一。

通俗地说,热穹顶现象指的是,持续高压把热量锁定在某个区域上空,形成了稳定的“Ω”型环流。穹顶内的空气温度越来越高,而“Ω”型环流又阻止了外部冷空气的进入,从而变成一个巨大的“高压锅”,超级热浪由此诞生。

2021年和2022年,北半球多个国家都曾遭遇“热穹顶”现象,高温屡破纪录。可以说,近些年来,“热穹顶”发生的频率越来越高。

值得关注的还有“厄尔尼诺”现象在时隔七年后强势回归。

7月3日,世界气象组织正式宣布,来自海洋和大气观测的综合结果显示,热带太平洋地区七年来首次出现形成厄尔尼诺现象的条件,这可能会引发全球气温飙升,以及破坏性的天气和气候形态。

厄尔尼诺现象,又称“厄尔尼诺-南方涛动”(ENSO),是发生于赤道东太平洋地区的风场和海面温度震荡。

17世纪时,南美国家秘鲁的渔民注意到,圣诞节前后,太平洋沿岸的海水温度会异常升高,导致鱼类减少或迁移,影响他们的捕鱼收入。渔民将这一现象称为厄尔尼诺现象,意思是“圣婴”。

直到20世纪60年代,气象学家才意识到,这种现象与“南方涛动”有关,也就是澳大利亚达尔文市和太平洋中部塔希提岛之间的大气压力变化。

《经济学家》杂志高级编辑 莫顿:“厄尔尼诺-南方涛动”主要包括三种不同状态。除了中性状态,还有两个极端状态,那便是厄尔尼诺和拉尼娜。

要想理解“厄尔尼诺-南方涛动”,必须知道风的方向。通常情况下,风沿着赤道从东到西横扫太平洋,这被称为信风。信风将大洋表面温暖的海水从南美洲吹向亚洲和澳大利亚。

在表面温暖海水和寒冷深水之间的海洋层被称为“温度跃变层”,简称“温跃层”。

由于西太平洋表面有了更多的暖水,温跃层在此被向下推,而东太平洋的温跃层则不断上升,从而产生了“上升流”。

《经济学家》杂志高级编辑 莫顿:因为大洋表层的暖水被推到了西部,下层海水便补充上来。这种水往往更冷也更富含营养。这就是为何在南美洲西海岸附近渔业资源会非常丰富。

而当厄尔尼诺或拉尼娜现象发生时,这种情况会被改变。

厄尔尼诺现象之下,东南信风减弱,它们不再向西输送温暖的海水。相反,会停留在太平洋东部和中部,甚至可能会朝相反的方向吹,将温暖的海水向东推至美洲西海岸。东部海域的温跃层因此被推得更深,有时会完全变平。

《经济学家》杂志高级编辑 莫顿:厄尔尼诺基本上是限制了上升流的出现,因为当温水回流时冷水就更难上来。你会发现渔业会减产,因为鱼类所吃的浮游生物的营养物质减少了。

根据气象学定义,如果赤道中东太平洋特定区域的海域持续3个月高于常年平均温度0.5摄氏度,就被认为出现了厄尔尼诺现象。迄今为止,历史上最严重的一次厄尔尼诺现象发生在1997年。

那次厄尔尼诺现象给印尼、马来西亚和菲律宾带来了毁灭性的干旱,而秘鲁则遭遇了罕见暴雨和洪水。与此厄尔尼诺相关的极端天气导致全球约23000人死亡,按今天的货币计算,经济损失估计在600亿至1800亿美元之间。

除此之外,“厄尔尼诺”还会导致创纪录的全球升温。

《经济学家》杂志高级编辑 莫顿:海洋储存的热量比大气多得多。在厄尔尼诺影响期间,海洋表面有更多的温水。这实际上意味着更多的热量,可以从海洋中释放出来。这就是为什么受厄尔尼诺影响的年份,通常地球平均气温会在全球范围内升高。

7月10日,世界气象组织发布的数据显示,5月和6月的全球海面温度分别创历史同期新高,

与此同时,南极海冰面积也创下有卫星观测记录以来6月观测数据的历史新低,比往年平均水平低17%。

美国国家大气研究中心 气候学家 特伦伯思:我们每年都会写评估报告,已经有好几年了。今年是全球海洋顶部2公里处平均气温有记录以来最高的一年。在此之前,2022年是有记录以来最热的一年,此前2021年是最热的一年,再往前,2020年是最热的一年。显然,全球变暖正在发生。

美国达特茅斯大学的一项研究表明,在以往的三次厄尔尼诺现象之后,世界经济损失高达数万亿美元。

美国达特茅斯大学经济学家金:你会发现世界上没有任何地方能从厄尔尼诺事件中受益。所以就全球宏观经济影响而言,损失将是巨大的。

科学家警告称,厄尔尼诺的真正威力还并没有真正显现。

世界气候研究项目负责人 斯派洛:厄尔尼诺的影响在今年晚些时候会更大。尽管厄尔尼诺现象还没有真正开始,但我们现在已经看到高温等现象。所以可以预计厄尔尼诺现象将在下半年带来更高的温度,比如今年的10月和11月。

有分析指出,“热穹顶”和“厄尔尼诺”对极端天气的作用最多算是“火上浇油”,创纪录的极端高温反复出现,全球变暖和气候变化才是根本原因。

4月21日,世界气象组织发布年度气候报告指出,2022年的全球温度比工业化前的1850年至1900年高1.15℃,过去8年成为有观测记录以来最热的8年。

哥白尼气候变化服务局指出,今年6月,全球海洋表面温度高于有记录以来的任何一个6月的数据,爱尔兰、英国和波罗的海的周边地区都出现了“极端海洋热浪”。

世界气候研究项目负责人 斯派洛:我们不能忘了,海洋吸收了人类造成的温室效应里大约90%的热量。如果海洋明显变暖就会对大气和全球海冰产生连锁反应。

科学家警告称,目前的高温热浪所带来的极端天气,是对人类和生态系统的“生死判决”。

《自然·医学》月刊的研究显示,除非各国采取措施保护民众免受气候变暖影响,否则到2030年,欧洲平均每年夏天将有超过68000人直接或间接死于高温天气;到2040年,这一人数将升至94000人;到21世纪中期进一步升至12万人以上。

随着全球变暖趋势不断加剧,“气候正义”一词也被越来越多地提及。

联合国秘书长 古特雷斯: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不仅呼吁采取气候行动,而且呼吁气候正义。

6月22日,“新全球融资契约峰会”在法国巴黎举行,气候融资问题成为峰会焦点。

巴巴多斯总理 莫特利:我们确实要求每个人分担责任,这样我们才能分享恩惠。

巴巴多斯是位于东加勒比海小安的列斯群岛最东端的国家。作为此次峰会的牵头国之一,巴巴多斯总理莫特利表示,巴巴多斯是加勒比地区最容易受到气候变化影响的国家之一,近年来,随着海平面上升,飓风等气象灾害更加频繁。

巴巴多斯总理 莫特利:我们这些小岛屿发展中国家是最先面临这些(气候变化所导致的)困难的。我们经常说自己就像“煤矿里的金丝雀”(潜在危险的早期预警者)。遗憾的是,如果人们愿意早点倾听我们的关切,也许能够更快地采取行动。

联合国气候变化迪拜大会候任主席苏尔坦则直言,“仅靠创可贴和止痛片,不可能解决大手术才能解决的问题”。

近日,英国《自然·可持续发展》杂志的一项研究显示,全球约90%的过量碳排放源自美国等发达国家。例如,每年美国人的平均污染量是尼日利亚人的20倍。

然而,广大发展中国家却没有看到发达国家在应对气候变化时拿出足够的诚意。

美国政治学家 卡什万:这是令人难以置信的,这种不平等让我们陷入了当前的气候危机。这一问题令人难以置信却没有得到足够的讨论。

这张根据世界银行的数据绘制的地图,展示了全球碳排放最多的国家,红色代表排放量最大。

而另外一张地图中,红色则代表最容易受气候变化影响的国家和地区。可以明显看出,两张图的红色区域,几乎完全是颠倒的。

英国“绿色新政组织”联合执行董事 易卜拉欣:全球北方(富国)的许多成功和发展都与全球南方(穷国)的命运息息相关。我们确实挖掘了资源,剥削了这些地区,从而在北方建立自己的国家,这也导致了气候变化。现在我们给全球南方留下的是失控的气候变化。他们没有资源来应对这一问题,没有资源来拯救他们的社区。

今年3月,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在一份报告中警告称,短期内全球气温可能会上升超过1.5摄氏度,而应对气候变化的努力仍然不足。

去年11月,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发布了《2022年适应差距报告》,明确指出全球在应对气候变化时,行动太少,进展太慢。而美国作家杰夫·古尔德在其新书《高温将首先杀死你》中进一步警告称,如果人类继续对气候变化视而不见,痛苦和死亡或将成为21世纪生活的一部分。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园,应对气候变化理应是人类共同的事业。如果抱着功利主义的思维,希望多占点便宜、少承担点责任,最终将是损人不利己。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一审:龙晓龙 二审:余画 三审:蒋玉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