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永亮 凌 利
时隔43年,88岁的柳老心里一直装着一段医患情谊。近日,他特意来到株洲市中医伤科医院,将一篇泛黄的论文手稿交到该院党委书记龙永其手中。
打开手稿,一个尘封40余年的感人故事映入眼帘,令人动容。
“没动手术,‘手法’治好了骨伤”
——“我就是论文中的那名骨折患者”
1980年7月的一个暑天,时年45岁的柳老骑车途经株洲中心广场,不幸受伤致右脚踝骨折。就近的医院医生建议打石膏,做手术。柳老闻后紧张。
当时他为一家国企的技术领军人才,事关企业发展大计。加上当时医疗条件落后,外科手术意味着风险增加。为此,柳老和家人还有同事们的压力非常大。
也许是缘分使然,正当柳老们困惑焦虑之际,听闻不用开刀,以手法治疗骨折的“施氏”正骨。他满怀期待转至株洲市中医伤科医院治疗。其主治医生唐鹏飞,“施氏”正骨第一代,俯身细致查看柳老伤情,确诊为右脚踝骨折,踝关节功能丧失。
柳老的病情引起了医院的高度重视,伤科医院和“施氏”正骨的创始人,一代正骨名师施访梅也参与了会诊,并给出中医正骨手法复位,中药内服外敷,小夹板外固定的治疗方案。在医护人员的精心照料下,没多久他便出院回了家。
医护人员们的专业、爱业和敬业,对患者的真心、细心和爱心令其动容,米寿之年的柳老依然对这段就医经历记忆犹新,并珍藏于心数十年。还有时浦镇医生的认真负责亦印刻在他心里。他感恩在人生的关键时期遇见“施氏”正骨,今虽高龄,依然自如奔走于河东河西。
施氏正骨源远流长,施访梅为上海施氏骨伤世家之女,得家传后师从上海骨伤名家石筱山,后又获湖湘张氏骨伤第五代传人张紫庚面授。她勤勉好学,融合家传、上海石氏和湖湘张氏之正骨手法,取三家之长,开创“施氏”正骨流派。
施访梅于1958年来到株洲从医,在那样的艰苦岁月,她提出并坚守“一半济世,一半糊口”的中医人文情怀,从内心深处重视病人,把患者放心上成为一代代伤科医院人秉承的初心。
1986年,为论证中医中药伤科手法在治疗踝部骨折中的功效,施访梅撰写论文《踝部骨折30例临床疗效观察》,柳老一案收录其中。论文刊发在当年的《中医骨伤科杂志》上。
1991年,柳老再来医院,与施访梅相见。得知来意,她遂将论文手稿交其手中作为工伤佐证。时光一去32载,这本承载着知识与医患真挚情谊的文稿从医生传递到了患者手上,而今又从患者回到了医院。当柳老将泛黄却依然整洁的论文手稿交到现任医院党委书记龙永其手中时,“施氏”正骨杏林妙手、治病救人的光芒愈发耀眼,并启迪着后来人。
“不仅是一门绝技,还代表着一种医道精神”
——已累计治疗各类骨伤骨病近10万例
今天,“施氏”正骨已桃李满园,其中第二代传人袁尚锋,现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湖南省名中医,第三代传人有彭真灵、雷桂平等也已成为医院中坚力量,他们坚守初心,将老一辈的仁心仁术于继承中发扬,于守正中创新,普惠于每一位患者。
伤科医院现设有“施氏”正骨研究所,湖南省名中医工作室、骨伤科首席专家袁尚锋诊室,以及手法正骨、正骨-小儿骨科门诊等。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施氏”正骨已成为株洲治疗骨伤的一块金字招牌,名誉三湘。
“‘施氏’正骨不仅是一门绝技,还代表着一种医道精神,是建立在中医传统文化思想基础之上,采用简、便、廉、验的传统技术来接骨消痛、济世救人。”“施氏”正骨第三代传人彭真灵说。
不忘初心,仁心恒持。据不完全统计,株洲市中医伤科医院先后培养骨伤科专家百余人,已累计治疗各类骨伤骨病近10万例。
传承创新、接续发展,“施氏”传统正骨和药治技术已成为株洲市中医伤科医院的发展之根、立院之本,志在扎根株洲、影响湖南、辐射省内外。2021年,该院加挂“株洲市立中医医院”。同年,该院武广院区建设项目被列为株洲市“十四五”期间中医药发展重点建设项目。
“持续挖掘‘施氏’正骨的技术内涵与精神外延,作为文化传承予以发扬光大,全力将这一绝技及其承载的济世精神打造成为我院、乃至株洲地区卫生健康的标志性文化品牌。”该院党委书记龙永其表示,我国中医药事业正进入新的历史发展时期,中医药发展已上升为国家战略,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也已明确“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伴随着湖南省建设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以及株洲市建设湖南省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先导区,“我们举全院之力切实把中医药继承好、发展好、利用好,着力打造树立‘施氏’正骨品牌,为幸福株洲、健康湖南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