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宪法法院“废”汉字“换”韩文?韩国排斥汉字竟闹出这么多笑话!
[编辑/刘姝蓉 统筹/纪欣]今年10月9日是韩文诞生571周年纪念日,韩国各地举办活动欢庆“韩文节”。据悉,韩国最高司法机关宪法法院9日宣布将其徽章上的汉字“憲”换为韩文书写的“宪法”二字。
大白新闻(微信ID:dabaixinwen)注意到,因韩国自古以来深受中华文化的影响,此前韩国社会汉字元素十分丰富。而在韩国,“汉字”的存废始终是韩国的争议话题。
韩国宪法法院“废”汉字“换”韩文
据韩媒披露,韩国最高司法机关宪法法院9日宣布,为迎接“韩文节”,从当天起,其徽章上的汉字“憲(宪的繁体字)”将换为用韩文书写的“宪法”二字。报道称,韩国宪法法院自1988年创立后一直在徽章上使用“憲”字,至今已有30年。
据韩媒报道,韩国宪法法院这次“废”汉字换韩文,并非一时兴起。早前,汉字出现在韩国最高司法机关的标志上,曾引发很多韩国人的不满,他们提议宪法法院将汉字换成韩文。
9日,韩国宪法法院举办了新徽章揭幕仪式。宪法法院负责人表示,新徽章以后会用在宪法法院旗帜、审判庭以及裁判文书等各种象征宪法法院的标志物上。
韩国宪法法院新旧徽章对比
据报道,韩国宪法法院在9日举办新徽章揭幕仪式。在新徽章的设计中,韩国国花木槿花的形象较原来则更加清晰。在用韩文书写的“宪法”两字周围,特意增加了象征公正的光芒。另外,徽章的颜色也变更为象征信赖和权威的紫色。据悉,从去年起,韩国宪法法院请民意调查和设计方面的专家商讨方案,又组织3次喜好度调查,最终敲定新徽章的设计方案。
1446年10月,朝鲜王朝第四代君主世宗大王颁布《训民正音》,标志着韩文的诞生,自此结束了韩国没有自己文字、借用中国汉字进行标记的历史。为纪念,韩国政府将每年的10月9日定为“韩文节”。
事实上,因韩国自古以来深受中华文化的影响,除了韩国宪法法院的徽章之外,此前,韩国社会汉字元素十分丰富。二战之后,民族主义的兴起让韩国人开始排斥在朝鲜半岛流行了许久的汉字。据悉,1968年,时任韩国总统的朴正熙下令施行韩文教育,将汉字从教育机构和官方文件中彻底抹去。
曾经以汉字为主的韩国教科书
朴正熙的女儿,韩国前总统朴槿惠也是韩文的拥趸,此前在担任总统时,朴槿惠曾在“韩文日”当天在社交网站上发文纪念“韩文日”,称韩文是所有语言所憧憬的最优秀的文字。她称,“正如大自然虽在我们身边,谁都可以接近,但它只属于热爱它的人。韩文也是如此,只有我们更加热爱它分享它并将它发扬光大,韩文才真正属于我们”。
不过,直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韩国还有以汉字为主的教科书。但随着韩国的新一代从一开始就只接受韩文教育,开始有越来越多的人不认识汉字。现如今,不少韩国的中学生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用汉字正确书写;而在二三十年前,韩国的大学生用汉字写论文很常见。
2012年,韩国曾发生过轰动一时“光化门”匾额换字事件。当时,高举“去汉字化”大旗的韩字团体,将反对的矛头对准了用汉字书写的“光化门”匾额,经历长达2年的艰难调解,最终汉字匾额得以保留。
“光化门”匾额
外媒:韩国人放弃汉字带来负面影响
不过,据媒体称,废除汉字所带来的麻烦也越来越多。据悉,现在的韩国词汇中,70%来源于原来的汉字词。韩文作为表音文字,有许多同音词,人名与地名更是出现混淆。
比如,韩国第20届国会议员金成泰和金圣泰的名字,用韩文书写是一模一样的,这就容易让人搞混了,后来,还是决定其中一位议员的姓名用汉字书写,以作区分。正是出于这种原因,现在韩国人的身份证上依然保留相应的汉字,以免闹出误会。
此前,曾有日媒报道称,韩国人放弃汉字带来了很多意想不到的负面影响。韩国在近代吸收了大量日本和制汉字词,但是后来却废除了汉字,完全用表音文字谚文书写,造成民众语意理解困难,甚至闹出不少笑话。
日媒称,原本朝鲜半岛都处于汉字圈范围内,如果用汉字书写的话,很多用语都好理解,对游客来说也很方便。但是韩国人却用读音接近于汉字词读音的表音文字进行书写,导致了很多不良后果。
日本丰田有恒曾在《韩国不能复活汉字的理由》中叙述道,“韩国很多汉字熟语来源于日治时代的日语,明治维新以来,日本热衷于大量汲取欧美文化、科技等成果,研究出伦理、科学、报纸等方面的各种译词,连汉字本家的中国都进行了吸收采用。如今,韩国使用的汉字词中,有8成以上都是和制汉字词。特别是在日治时代,日本在政治、科学技术、企业经营和体育等方面迅速推进近代化,韩国在这些领域的专业术语几乎都是来源于和制汉字词。
比如,在科学和数学领域,和制汉字词有:科学、化学、物理、引力、重力、密度、组成、体积、加速度、电位、电动、元素、原子、分子、盐酸、算数、代数、几何、微分、积分、函数等等。在经营方面有:社长、常务、部长、科长、手续、组合、株式、支付、赤字等等。
虽然在科学技术、企业经营、交通、法律和政治方面,近代韩国吸收了大量日本的和制汉字词,但是从1970年开始,汉字开始在韩国小学、初中、高中的教科书中消失,这带来了很多负面影响。韩语中的同音汉字比日语多得多,这导致韩语中出现了大量的同音异义词。比如,长、葬、场都读一个音,所以会长、会葬、会场都是同音词,“会长来会场会葬(送殡)”念起来会让人啼笑皆非,所以从文脉来判断很难。平常说话交流还没那么严重,可一旦书写时对于正确传达语意有很大的影响。
日本拓殖大学国际学院教授吴善花指出,最近,连韩国一些研究人员因为不懂汉字,根本无法阅读历史资料。
针对汉字缺失导致的韩国文化危机,早在2009年就有报道称,韩国健在的历届国务总理21人中有20人联合签名建议书敦促实施汉字教育,并被提交给时任韩国总统李明博。
报道称,韩国“全国汉字教育推进总联合会”网站上显示,签名的包括较早的韩国国务总理金钟泌(第11届和第31届)、卢信永(第18届)、李贤宰(第20届)、卢在凤(第22届)、郑元植(第23届)以及高建(第30届、第35届)、李海瓒(第36届)、韩明淑(第37届)、韩德洙(第38届)。绝大多数总理均以汉字签名,包括卢信永、卢在凤、郑元植、高建、李汉东等,以实际行动体现对汉字的重视,这些总理所写的汉字签名都显示了一定的书法功底与汉文化修养,仅有李会昌、朴泰俊等以韩文签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