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峙鑫仔细检查烘干后的中药材质地
刘峙鑫与他改良的生产设备
华声在线10月24日讯(记者余茜)遇见刘峙鑫那天,湖南省新邵县龙溪铺镇羊城村刚下了一阵小雨,远处山头被一层薄薄的雾纱笼罩,空气中透着一丝凉意,他站在1568亩有机中药材栽培示范基地上查看百合、玉竹的生长情况。
刘峙鑫出生在湖南省新邵县,是一位从山沟里走出来的“80后”生药学博士。30岁那年,他放弃了深圳30万年薪工作、掏空80万积蓄返乡创业,经历6年艰辛打拼,建立了这个国家级林下种药材示范基地,2015年企业年销售达4327万,一跃成为湖南省中药种植龙头企业。
辞去30万年薪工作
博士踏上返乡创业之路
为了获得更多的机会,和大多数同龄人一样,湖南中医药大学毕业后的刘峙鑫只身南下广东谋生。起初求职时,刘峙鑫也是处处碰壁,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爬滚打,凭借出色的专业优势,他到进入全球最大的中药企业——日本津村工作。
在“日本津村”企业工作多年,他曾先后从事生产、品质管理、供应链管理等工作。2008年经日本津村生药研究院、香港浸会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联合培养,获得了生药学博士学位。当时,刘峙鑫在深圳年薪高达30万,并享受与日企总部职工同等福利待遇。
在津村公司,刘峙鑫深切地体会到日本在中药质量标准方面的野心与先进,也看到了国内中药材栽培与产地加工方面的混乱。
为了改变国内种植乱象,也为了心中不断燃起的创业梦想,在刘峙鑫事业风生水起之时,他做出了一个惊人决定,辞职回乡创业。
“那时我已经30岁了,觉得那个年纪再不创业,就感觉自己就来不及了,而且当时如果再过10年,再想走中药材种植这条路,创业的门槛会变得更高”刘峙鑫说。
掏空80万积蓄
他豁出去了
一直以来,湖南邵阳地区就有种植和加工中药材的传统习惯,其中玉竹、百合等道地药材的种植虽已有上百年历史。但长久以来,由于品种特性,导致农残重金属超标、无法连作等问题一直得不到解决。
刘峙鑫回乡后,瞄准道地药材发展潜力,决心从源头解决问题。在刘峙鑫看来,回到山沟沟里做中药梦,制药行业已经没有机会,唯一的机会就是靠栽培和种植,从“上游”上找突破口。
2010年,他毅然辞去高薪厚职,带着80万积蓄,举家回乡创办新邵县常春藤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致力于有机种药材种植和无硫种药材种植。
“80万对我来说,就意味着所有的钱,创业就要有豁出去的气魄。”
拒收老父亲的亲笔信
他害怕动摇创业心
“创业者就要用左手温暖右手。”尽管已在中药行业打拼多年,刘峙鑫创业的过程仍充满了曲折和艰辛。
“当时家里也不支持,尤其是老父亲。”做了一辈子农民的父亲无法理解,含辛茹苦培养的博士儿子,在大城市拿着高薪,为何又要回到农村当农民。脸上无光不说,创业有风险,搞不好要倾家荡产的。
父母的担心不无道理,刘峙鑫创业第一年,由于对市场行情判断失误,新成立的新邵南陌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就亏损了20多万元。老父亲再也坐不住了,苦劝无果后,与儿子大吵一架。父亲为此还给刘峙鑫写了一封厚厚的书信。
刘峙鑫坦言,“我至今没敢拆开看,一直请朋友代为保管,如果看了信,我怕我创业的决心会动摇,创业者就是不能给自己退路”。
致力道地药材创新研发
创办省龙头企业
这段亏损的经历并没有吓倒刘峙鑫,反而增强了他的信心。他找来了几个帮手,分工合作,组建了一个强有力的执行团队。
在产品研发上,他们以湖南中医药大学为技术依托单位,组成研发团队,通过两年时间的研究,解决玉竹、百合无硫加工的多项技术难题,申报了11项国家专利,同时开发了玉竹多糖,玉竹、百合超微粉精神加工等产品。
在中药材栽培方面,公司扩大了种植规模,建立了有机种药材栽培示范基地。
靠着不服输的精神,2014年,刘峙鑫的无硫系列中药材产品的销量呈现稳步增长的局面,公司开发的玉竹、百合无硫系列产品,获得了市场认可,与国内著名制药企业北京同仁堂、香港位元堂等签订种药材供货协议。
2015年中药材产品销售收入4327万元,一跃成为湖南省龙头企业,建立了1568亩的国家级林下种药材示范基地。
反哺乡亲
建立农民风险基金
“我们留在当地,不仅是自己创业,还要带动当地的老百姓富起来,将道地药材发扬光大。”刘峙鑫说,
公司步入正轨后,刘峙鑫在羊城村及周边8个村开展了中药材产业精准扶贫工作,不仅带动600多户贫困户种植药材,更挂靠了两个贫困村,带头建立风险基金,最大限度保障农户权益。
“原来,当地的老百姓也自己种地,但种什么容易跟风,可是往往是跟风的容易吃市场的亏,我们给农户种子,我们出技术,给他们做规划,企业还出一部分资金作为风险资金,保障农户不亏本。”
刘峙鑫预计,扶贫项目可带动约600贫困农民种植药材,每年农户能增收1-2万元。
“如今公司慢慢步入正轨,父母亲也不再反对我创业,未来我们想通过自己的努力,带动更多的家乡人一起致富,让他们的腰包都鼓起来。”刘峙鑫告诉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