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亿投资拉动株洲经济快跑

2016-02-26 08:55:04 [来源:三湘都市报] [作者:记者 范彬] [责编:戴瑶霖]
字体:【

    

    编者按

    红英一树春来早。春节刚过,株洲人民就接到了一个开门“大红包”:近日,国务院公布第二次大督查情况,株洲市“稳增长”工作受到督查表扬,成为全国20个“稳增长”受表扬的单位之一。

    2015年,株洲市完成项目投资2181亿元,GDP增长9.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8.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1%,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8.2%,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10%。

    数字非常亮眼,得来却非易事。株洲作为老工业城市,一方面与全国许多地方一样,面临新常态下市场需求不足、生产成本上升等多种压力,另一方面,又面临结构调整带来的增长压力。困难中前进,逆市中增长,这样漂亮的成绩,株洲是怎么得来的?

    从今天起,本报推出“株洲稳增长获国务院督查表扬”系列报道,从投资、产业、创新、改革、资金等5个方面解读株洲稳增长的举措,探索株洲稳增长的深层原因,体会株洲发展对全省的样本意义。

    2015年,全国经济面临下行压力,而株洲又似乎更难。因清水塘搬迁改造、湘江治理保护等影响产值200多亿元,稳增长任务尤其艰巨。在这样“双重挤压”的困境下,2015年,株洲GDP却增长9.5%。这是一个高于全省和全国的数字。

    是什么在拉动株洲这列火车冲破阻力快速奔跑?是投资。投资一直是株洲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动力,近些年,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一直保持在65%以上。

    株洲市委书记贺安杰多次强调,稳增长的关键是稳投资,稳投资的关键是抓项目。株洲牢牢牵住项目建设这个经济发展的“牛鼻子”,撑起了产业转型、生态治理、创新创业、新兴业态发展“竞相斗艳”的发展格局。■记者 范彬

    大项目推动大建设

    元宵节未过,春意已在株洲城涌动。迎春花吐出点点嫩黄,白玉兰开了一排排,歇了十几天的工地开始忙碌起来。

    天元区西北部的株洲汽车博览园里,挖掘机在辛勤地来回跑动。这个规划占地总面积5640亩的博览园里,不仅有4S店、交易中心、配件用品市场,还会有试乘试驾中心、汽车小镇、赛车场等,几乎可以满足人们对汽车商贸和文化消费的所有需求。博览园的动工建设,标志着株洲汽车产业以汽车制造业为“单核”的传统发展模式,转变为以汽车制造产业及汽车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的崭新发展模式。总投资200亿元的项目建成后,园区年营业额将超过300亿,年创税收10亿元。

    动力谷自主创新园南片区也在如火如荼地建设中。作为“中国动力谷”引进和培育企业研发机构的核心载体,去年8月31日开园的动力谷自主创新园,已有包括中科智能识别分析技术产业化、远见视觉科技等15个高端创新创业团队入驻,获得3700万元的财政资金支持。与湖南工业大学合作共建的轨道交通协同创新中心,占地面积达到3000平方米。18家小微企业进入众创空间,在这里走上起飞的跑道。未来让人遐想:总投资200多亿元的动力谷自主创新园,达产后将形成年产值50亿元以上。

    两年来,株洲紧抓项目建设,以项目扩投资,以投资稳增长。2014年是 “项目建设年”,2015年是“项目攻坚年”。 围绕轨道交通装备、汽车、航空、服饰、陶瓷等五大千亿产业集群,以及新材料新能源、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战略新兴产业,株洲推出了一个个大项目、好项目。轨道交通城、中国动力谷自主创新园、城铁株洲站城市综合体、汽车博览园等一批百亿项目开工建设。

    去年,株洲实施“422工程”(切实抓好40个重大项目、200个重点项目,带动完成2000亿元以上投资),强力推动项目建设进度。航电枢纽二线航闸等115个项目开工,旗滨玻璃、芦淞服饰物流中心等65个项目竣工,其中14个项目实现年内开工、年内竣工。

    在一系列项目的推进下,2015年,株洲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181.4亿元,总量居全省第二。增幅18.7%,分别高于全国、全省8.7和0.5个百分点。

    “五张网”建设惠民生

    1月8日,长沙与株洲之间又一条快速通道——洞株快速公路实现主线通车。长沙、株洲之间,半个小时通达。长株潭城际干线株洲段三条干线公路一年内建成通车,创造了道路建设的株洲速度,得到省长杜家毫的充分肯定。

    围绕水利、交通、能源、信息、城镇配套等城市基础设施“五张网”建设,株洲策划了68个大项目。2015年,株洲135个市政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完成投资63.55亿元。珠江北路三、四街区顺利通车,珠江路全线贯通;芦淞路铁路涵洞完成拓改,城区往南通道更加通畅;湘江六桥、湘江七桥建设正酣,城区联系将更加快捷;建成100个街头小游园,提质改造绿化面积13.4万平方米……株洲市民从这些项目中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

    株洲市市长毛腾飞表示,城市发展的目的,归根到底就是为了让老百姓生活更美好,民生项目本身就能直接拉动投资,推动发展。比如交通设施历史欠账较多的荷塘区,去年完成道路建设投资逾20亿元,实现向阳北路、金龙东路等14条道路竣工通车,构筑起园区崛起的平台,引进南华生物干细胞等19个产业项目,其中亿元以上项目6个,5亿元以上项目2个。

    商品房销售逆市增长

    楼市寒风阵阵,库存居高不下,这是不少城市面临的问题。而处于内陆的株洲却暖风劲吹,交出了让人惊讶的成绩单:2015年,商品房销售658万平方米,增长22.6%,从4月开始增速连续8个月位居全省第一。

    管供应,扩需求,株洲陆续出台稳定房地产市场发展的“株八条”、“株十五条”思路明确。

    按照供给侧改革的思路,管住土地供应。将三年内市区每年新增的商住用地总量控制在2000亩以内,单宗土地使用规模不低于100亩,市区开发面积小于5万平方米的住宅项目不予供地,从而避免开发商盲目开发。

    推行货币化安置政策,刺激住房消费需求。去年3月,株洲启动南岳岭、上月塘片区棚改项目。同年9月,湘江株洲城区河东段综合治理工程(中心段)征拆项目也紧锣密鼓地推进。据测算,去年一年,株洲市本级集体土地征地拆迁和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释放出购房需求一万多户。对此,政府原则上不再新建征拆安置房,鼓励实行货币补偿安置。对接受货币补偿并在株洲本地购买商品住房的被征收户,给予5万元购房补助。

    政策效果显而易见。荷塘区原来冷清的楼盘,一下子热闹起来,售楼部几乎“站不下脚了”。该区70%的被征收户选择在“家门口”购买房子,基本消化了荷塘区的楼市库存。

    与此同时,株洲逐步减少政府集中新建保障性住房,鼓励回购、回租、长期租赁商品住房等方式实施住房保障,消化商品房库存。拿出5000万元专项资金,对购买租赁门面、写字楼的创业人员给予补贴。

    株洲楼市,就这样激活了一池春水。

    观察

    包装项目:

    稳增长的“株洲思路”

    在株洲,谈项目建设,有一个词语叫“包装”。即围绕优势产业、重点区域、政策机遇,策划包装大项目、好项目,采取大片区、大规模开发模式,引导大额度的资金投入。

    具体做法是:把基础设施项目与优势产业项目打捆包装成片区整体开发项目,把公益性项目包装成经营性项目,把公共事业项目作为城市稀缺资源建立政府项目政策补偿平衡机制,提升片区开发整体价值。

    以轨道交通城项目为例,抓住轨道交通产业发展的黄金机遇期,谋划轨道交通产业基地、IGBT产业园建设。在拟开发实施的片区中,路网建设估算投资就需要10亿元左右。株洲把路网建设公益项目与周边3000亩地块结合利用,形成轨道交通城经营性项目的概念,总投资达到100亿元。

    项目包装好后,接下来分4步走:确定项目要做的内容,即轨道交通产业项目、IGBT产业园、工业厂房及配套商住设施;政府财政与银行和民间社会资本合作,建立产业发展基金,再向政策性银行进行再贷款,完成土地报批和征地拆迁等;实施项目建设,采取PPP模式+政府回购方式筹集道路建设资金;政府搭台,把规划和相关指标做好,符合要求的可开发利用土地以净地出让方式吸引社会资本投资,加快周边土地开发。

    一级开发完成后,通过招商引资,吸引社会资金完成产业开发。一个精心包装的项目,往往能获得资本的青睐。在财政、银行、社会资本的合作下,将土地开发和产业发展,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完美地结合起来,让政府、银行、社会资本都得到回报,从而实现多赢的局面。

    这种找准优势,包装项目进行片区开发的方式,也被人称之为稳增长的“株洲思路”。■记者 范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