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竹艺 大源头

2016-02-22 09:07:15 [来源:湖南日报] [责编:戴瑶霖]
字体:【
    

    湖南日报记者 马宁 谢璐

    2月19日,记者来到长沙市望城区金山桥街道,走进被誉为“鲜花盛开的村庄”的银孔围组,只见山峦起伏,水塘清冽,农舍精美。信步乡间,可见许多新颖、别致的竹制品——

    房前屋后,一座座小“竹屋”里摆放着分类垃圾桶,“屋顶”的花池种上矢车菊、含羞草等,既避免了垃圾桶被撞倒,又美化了环境。

    宣传栏里,“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农民兄弟毫不例外”等宣传语写在竹扇等工艺品上,为单调的墙面添上一抹亮色……

    经打听,原来这些精巧的竹制品都出自组上的“丙炎竹艺”工厂,厂长胡丙炎是当地的“大人物”、银孔围打造“美丽村落”的带头人。他向记者讲述起工厂的来历。

    2013年,当时担任银孔围组组长的胡丙炎面临3个头疼的难题——村组环境卫生差,治理环境既需资金,又需培养村民的卫生习惯;当地有500多亩南竹资源却没有得到合理利用,普遍无序砍伐、贱价卖出;组上一些身体残疾、年纪大的村民找不到工作,家庭困难。

    如何破解?胡丙炎日思夜想,不断摸索,终于找到一个“一箭三雕”的好办法:“我把家里近300平方米的养猪场关掉,改造成竹艺厂,聘请张二毛等困难村民当工人,就地取材,制作竹篮、竹篓、竹簸箕等竹艺品,同时将工厂剩余的利润投入到村组环境治理中,并充分利用竹文化大力宣扬‘美丽乡村’建设,组上爱卫生、讲文明的氛围逐渐浓厚。”

    在工厂边,他搭建了一处竹制“可回收垃圾分拣中心”,鼓励村民们在自家进行初步垃圾分类的基础上,再将垃圾送到这里,由清洁员进行更精细的分类。“村民送来垃圾可积分,积分可在工厂兑换菜篮、簸箕等竹制品,村民们可积极了,每年都要兑走五六十个菜篮。”由此,组上垃圾减量90%,每年的垃圾转运费只有1万多元。

    如今,工厂研发的“垃圾分类竹屋”等4项产品获得了国家专利,胡丙炎的竹艺创意,随着他的农村环境治理经验一起,传递到宁乡、岳阳、益阳等地,成为了文明的源头。他并不介意自己的专利被模仿:“我的初衷本不是为赚钱,只要我的创意能为城乡环境增色添彩,我就很欣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