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疆干部讲述新疆故事】洛浦笑脸儿

2015-08-06 23:26:00 [来源:昆仑网] [作者:姜亦生] [初审编辑:蒋俊]
字体:【

  我作为援疆干部于2013年8月来到新疆洛浦县。

  我是一名摄影爱好者,在近两年的时间里,洛浦县每天都在发生着可喜的变化,这个过程就像春雨润物一样。从大处看,有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的楼房、有超过北京的高标准建设的医院和学校;从小处看,有各族群众纯朴绽放的笑脸和婚礼上幸福洋溢的舞蹈。我把这些变化记录在了相机里,陆续发表在了自己的博客中。其中,一些照片总是定格在我的脑海里,特别是那一张张的笑脸。

百姓的笑脸

  我多年从事宣传工作,还是北京市摄影家协会的会员,我自信对美的捕捉及新闻点有敏锐的把握。镜头是我的第三只眼睛,让我很快融入到洛浦的生活中。

  去年4月20日,我到洛浦县阿其克乡去考察旅游资源开发工作,沿途边走边拍,当我拍摄一个农户的院门时,从院子里走出一个老人,打着手势说着话,我以为他在制止拍摄呢,略通维语的司机告诉我,老人在邀请我进到他家里拍摄。这个邀请让我喜出望外,原来山村里的群众并不“排外”。进到屋内,老人的女儿热情地端出杏干供我们品尝。

  后来,我又试探着提出:“是否可以给这个女孩拍几张照片”的要求,老人和女儿立马就同意了。于是,我开始认真创作,唯恐拍得不好让他们失望,每拍一张照片,都让他们在显示器中“审定”,如果不能让他们满意就删除重新拍摄,好在他们给面子,每拍一张都说“亚克西”。拍摄过程中,老人以为我是摄影记者,不停地告诉我,他家里的房子是共产党帮助建的富民安居房,家里还享受到党和政府给予的各项政策。这些纯朴的语言是发自内心的,没有丝毫的做作和“背书”,因为我下乡纯属于临时起意出行,只有一个司机跟着我。我走的时候,老人还有些不好意思,告诉司机,一个远方客人进到家里没有吃饭就走了,很是不好意思。

  后来我把这组照片以《踏入寻常百姓家》为题发到新浪博客中,有幸被编辑们推荐到新浪博客首页,点击率过万人次。博友们评论到这是多少年没有看到过的南疆普通百姓的家庭,照片真实生动、打动人心。


这张照片是老人送我出门时拍下的,虽是第一次见面,

但老汉还是流露出一些依依不舍的情绪(姜亦生摄)

老人的女儿端来杏干供我们品尝(姜亦生摄)

  有了这次拍摄经历以后,我开始尝试着到菜市场买菜的时候抓拍几张“生意人”的照片,最开始是偷偷拍摄,只想记录一下南疆群众的日常生活。当个别人感觉到我在给他拍摄以后,立即放下手头工作摆出酷酷的姿势供我尽情拍摄,每拍一张就让他们在显示器中欣赏。


洛浦巴扎的维族老汉(姜亦生摄)

洛浦巴扎生意人(姜亦生摄)

  当我切身感受到洛浦的各族群众很欢迎我给他们拍照后,我的摄影风格有了很大改变,由以前起早贪黑去追逐风光片自然而然转为专攻洛浦的人文题材的照片。

  于是,努力记录洛浦人的工作和生活,成了我援疆的一个义务。我的书包里永远放着一个简易的相机,没有相机的时候用手机,以便随时记录下精彩的瞬间。

  每一次举起相机,透过相机看到真实纯朴的笑脸,都是一次感情交流的过程,每天都面对着一张张笑脸,令我感慨万千。

婚礼上的笑脸

  初到洛浦时,发现了一个“怪”现象,在县委常委会上还要研究“如何让当地的年轻人在结婚时笑起来、在丧葬时哭出来”。这种人之常情还需要常委会研究吗?随着了解的深入才知道,受到极端宗教思想的影响,近些年在南疆地区“结婚时不许笑、丧葬时不许哭”比较普遍。为了让当地人会笑敢哭,洛浦县还是真的花费了很大的心思。鼓励各族干部参加当地人的婚丧嫁娶、鼓励民汉通婚、举办集体婚礼等。到洛浦以来,我有幸参加了多次婚礼仪式,其中印象深刻的有三次。

  2014年5月31日,洛浦县举办集体婚礼,经多方动员共有19对新人报名参加了活动。参加这样的集体婚礼是我平生第一次,欢快的锣鼓声、迎亲的队伍、婚礼现场县领导和文工团的演员以及新人们的共舞,一切都是那么新鲜,我抄起相机开始拍摄。


集体婚礼现场(姜亦生摄)

  第二次参加维族群众的婚礼是美丽的“邂逅”。2015年4月13日夜里,我到拜什托格拉克乡去夜查工作,当我来到一个行政村时被锣鼓声所吸引,陪同夜查的干部告诉我是当地人在举办婚礼,按照维族传统结婚的夜上亲朋好友要聚在一起唱歌跳舞来庆祝。这个意外发现让我惊喜,这说明当地人结婚的传统庆祝仪式在逐渐恢复了,由集体婚礼的有组织的舞蹈恢复到自发自愿的开始跳舞了。新人的家长知道县委领导来了,立即邀请我参加他们的庆祝活动。我立即用相机记录下这些可以体现洛浦变化的照片。

新人与亲朋好友共舞(姜亦生摄)

新人与亲朋好友共舞(姜亦生摄)

  这是一个难忘的夜晚,照片中记录不仅仅是欢快的锣鼓和婀娜的舞姿,更是传统文化在渐渐回归的精彩瞬间。

  2015年4月25日,洛浦县为100对新人举办了隆重的集体婚礼。在这一天,我算得上比较忙碌的一个人,我既要以嘉宾身份给新人颁发结婚证书和礼品,更成为了专职的摄影师。

  作为一名摄影爱好者,这样百年不遇的盛况岂能错过,婚礼现场,我一直不停地按下快门。


100对新人化妆后排队到达出发地点(姜亦生摄)

100对新人化妆后排队到达出发地点(姜亦生摄)

孤儿的笑脸

  在洛浦县孤儿院集中收养着80多名孤儿,根据县里统一安排,每位县级领导都要到孤独院去认领助养一个孤儿。我助养的孤儿叫做古丽帕日扎提·阿卜杜艾尼,是一个父母双亡的女孩,目前读高中二年级。助养一个小孩,在我看来是一件很严肃的事情,绝不是资助几个钱儿,买几件衣服那么简单。既然要助养就必须要付出真心、像关爱照顾教育自己亲生女儿那样,用父爱去感染打动孩子,用自己的行动来体现“北京精神”、用我的行为来增进民族团结。

  自从2014年5月认养维族女儿以来,我几乎每周都要到孤儿院去看望她,并认真询问一下学习情况以及学习和生活中所遇到的困难。每个学期开学时,我都送她1000元钱用以住校的伙食补助,定期给买一些学习用品,还经常性一起吃饭。爱人和女儿来探亲也到古丽家里去看望并送上衣服和学习用具。为了带好这个女儿,让她感受到更多的关心,我经常在假期把古丽带到工作队,白天在我宿舍里读书学习,晚上住到女干部的宿舍。遇到我带着援疆干部踏春、赏胡杨时,如果古丽有空,就带着她一起去,让她和全体“北京人”吃在一起、住在一起、玩在一起、乐在一起。


2014年8月24日,援疆干部给古丽过生日(姜亦生摄)


古丽和援疆干部在胡杨林(姜亦生摄)

  确保这个孩子能够健康成长,是我这个汉族爸爸的重要职责。我和古丽有个约定“努力学习到北京读大学,我援疆结束以后,回到北京,她会继续生活在我身边。”古丽是个争气上进的孩子,自从我们结对以来,她的学习成绩越来越好,始终保持班里第一名。

  孤儿院去得多了,所有孤儿都认识我了。今年我带着援疆干部踏春时,孤儿院的领导也带着一些孩子到同一景点去赏春光,看到一群穿着节日盛装、欢快地像小鸟一样的孩子,如果不是有人刻意提醒,谁会知道她们是孤儿?当我把给为孤儿拍摄的照片送到她们手上时,有个小女孩激动地说“谢谢您,我从来不知道自己长得这么漂亮!”


孤儿院的孩子们淋浴在春光里(姜亦生摄)

  笑脸,多么美好的笑脸,映衬着各族民群众越来越好的真实而幸福的生活。(作者系北京市援疆干部)

相关专题:援疆干部讲述新疆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