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舆情监测室发布《网络低俗语言调查报告》

2015-06-03 09:39:21 [来源:人民网] [初审编辑:刘艺]
字体:【

  人民网6月2日电,今日上午,由国家网信办传播局指导,中国文化网络传播研究会主办的净化网络语言主题座谈会在京召开。会上,人民网舆情监测室发布了《网络低俗语言调查报告》。

  报告指出,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不断进步,网络舆论的广度和深度前所未有的扩大加深。目前,微博账户已达12亿个,微信系统日均发送信息更达到160亿条。但互联网的虚拟特性在一定程度上放大了社会公众的消极情绪和烦躁心态,对低俗语言再组合、再创造拉低了网络空间的文化氛围。

  人民网舆情监测室根据网民用到的低俗词语,进行简要筛选统计,选取25个(组)网络低俗用词进行信息检索,可以发现2014年全年,12个(组)网络低俗用语原发微博数量达到百万次以上,4个(组)网络低俗用词的原发微博数量达到了千万次以上。

  网络语言低俗化较为突出

  报告指出,网络低俗语言产生主要有四大途径。一是生活中的脏话经由网络变形而受到广泛传播,例如“草泥马”、“尼玛”等词语同音利用;二是词语因输入法运用而呈现出象形创造,例如艹、“我屮艸芔茻”、“我凸(艹皿艹 )”;三是英文发音的中文化、方言发音的文字化使网络低俗语言不断翻新,比如“碧池(bitch)”、“逼格(bigger)”、“滚粗”;四是网民自我矮化、讽刺挖苦的创造性词语,如“屌丝”、“土肥圆”、“矮矬穷”、“绿茶婊”等。

  网络低俗语言向传统媒体转移

  值得注意的是,网络语言低俗化向部分纸质媒体转移已有显现,一些媒体使用《绿茶婊只是明骚 女汉子才是暗贱》、《马年将到 “草泥马”给您拜年了》、《让明星情侣“撕逼”飞一会》等标题。如此无禁忌地使用网络低俗语言,不仅表现出社会文化对女性不自觉的歧视,也反映出部分文化载体无视社会责任的恶俗狂欢。通过信息检索发现,中文报刊媒体在标题中使用最多的三个用词是“屌丝”、“逗比”和“叫兽”。

  网民使用低俗语言三种现象

  网络语言环境中低俗语言的使用,主要有以情绪发泄为目的的网络谩骂、以恶意中伤为手段的语言暴力、以粗鄙低俗为个性的网民表达三方面的现象。部分网民在不深入了解事实的情况下,将情绪性的谩骂宣泄向公共空间。现实社会的粗鄙、市侩也在互联网上蔓延开来,并经由网络再创造,如野草一般疯长,论坛、微博、微信中广泛应用的“撕逼”、“装逼”、“逼格”等污言秽语污染了语言环境的清洁。

  人民网舆情监测室《网络低俗语言调查报告》认为,尊重言论表达的自由,并不意味着可以肆意放纵;包容每个人的话语权力,并不意味着可以为所欲为。网络不是某个网民的“自留地”,而是数亿网民的“公地”,公认的文化认知、共同的道德操守、一致的运行规则、严格的约束机制,才能让低俗淡出、让文明回归。

相关专题:共建网络安全 共享网络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