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政治学者詹姆斯·布朗警告,美国应立即改变在乌克兰问题上的政策,因为这正驱使俄罗斯和中国越走越近。
中俄关系日益紧密(资料图)
日本外交学者网站4月13日文章,原题:中俄关系和1996年的教训
近几个月,分析中俄协作关系日益增强的文章多了起来。虽然西方、俄罗斯和中国分析家对两国关系的真实面貌看法不一,但一致认为,莫斯科与北京之间的伙伴关系已到成熟阶段,具有经济、政治、文化和安全的广泛维度,以及紧紧拴住两国的稳定、制度化机制。这些维度和机制是历经20年发展起来的,如今已成为两国“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支柱。
1995年-1996年,单极独霸的美国在欧洲和亚洲咄咄逼人。1995年9月,北约采取接纳东欧成员国的“基本原则”,此举引起俄罗斯的强烈抗议。与此同时,中美关系受到台海危机的损害。1995年12月,台海危机达到顶峰,华盛顿派出航母战斗群通过台湾海峡。在这种背景下,中俄领导人在1996年4月举行峰会,并宣布两国建立“战略协作伙伴关系”。1997年4月,两国发表《中俄关于世界多极化和建立国际新秩序的联合声明》,对单级世界的挑战正式开始。
最近,美国坦普尔大学政治学者詹姆斯·布朗撰文警告称,美国应立即改变在乌克兰问题上的政策,因为这正在驱使俄罗斯和中国越走越近。布朗的评估总体正确。在可预见的将来,不论美国采取什么行动,国内国际因素均有利于莫斯科和北京深化关系。
当前,莫斯科和北京的政治形势与华盛顿的恰恰相反。普京和习近平完全掌控各自国内的政治,据称两人关系也不错,最重要的是,他们还有很长的时间在任上。将来的不确定性将为他们继续合作创造强烈动因。
布朗说得对,华盛顿有必要修复与俄罗斯的关系,以便集中力量应对试图改变现状的中国。不幸的是,这样做的机会可能消失了。即便2017年另一个克林顿入主白宫,她也不可能让时光倒流到1996年。(作者格雷戈里·施特拉克斯,乔恒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