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家风连党风,家风汇国风。良好的家风有助于夯实道德根基,可以涵养好的作风、政风与民风。为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全社会注重传承良好家风,“湖湘好家风”专栏为您讲述湘籍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近代当代现代名人、老典型、普通家庭的好家风故事。
+最新报道 +网友评论 ."";建国后,贺帅给子女立了不少规矩,其中最重要的一条是要求子女和普通老百姓一样,老老实实做人,认认真真做事。[详情]
位于永州江永县的上甘棠村是一座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村中有一个“寿萱亭”,亭中一块石碑上刻了一首“81个他字歌”,村中人人皆知,全文603个字里有81个“他”字,教会人们如何为人处世。
俗话说“久病床前无孝子”,但对于家住汨罗市城郊中学的86岁老人周太祥和85岁老伴廖凤仙来说,他们却深深感受到老有所依的幸福。因为当他们需要照料时,他们的7个子女一直陪护守候在侧。在汨罗市城郊中学,只要一提到二老的儿女们,居民们都赞不绝口。
秋天的田野,金黄的稻子等待着收割。一座“德隆牌坊”静静地耸立在汨罗市黄市乡划塘村牌楼黎屋场的青山绿水间。牌坊与碑石历经571年的风雨沧桑,黎姓族人悉心呵护,使之得以保存,先祖的大义家风得以传承与发扬光大。
开国大将许光达是今长沙县黄兴镇人,他戎马一生,出生入死。面对名利,他三次要求“降衔降级”,被毛主席誉为“共产党人自身的明镜”;他对儿子十分严厉,要求“不许打着我的牌子到外面去唬人”;他拒绝侄儿侄女要在北京安排工作的请求,同意支持其念书。
朱良才将军出生在湖南省汝城县的一个书香门第之家,朱氏家训浓缩了尊老爱幼、尚贤重教、人际和睦、节约勤俭、遵纪守法、谦恭礼让等丰富的内涵,正是在良好家训的约束和感召之下,朱氏家族孕育了一批批忧国忧民的革命先驱;造就了一代代领军名将;也根植了一群群修文达士,朱良才正是其中杰出的代表之一。
作为党、国家和人民军队领导人的耿飚敢讲真话,从不考虑个人得失,虽然身居高位,但在生活上从不搞特殊,对家属子女和身边工作人员要求十分严格,始终保持了艰苦奋斗的政治本色。
“祖父从不要求政府照顾,更不为儿孙谋蝇头微利,而是屡屡教育我们要艰苦奋斗、自立自强,不要萌生任何依赖之心。这是祖父给我们留下的最宝贵的精神财富。”8月12日,在益阳一栋居民楼里,张国基的孙子张泰然动情地对记者说起其祖父的故事。
“吃苦、耐劳、严肃、顽强、勇敢,这是父亲教育子女的‘十字诀’,他用典型的军人教育方式训练子女。”8月中旬,记者采用电话、邮件等方式,采访了粟裕大将的儿子粟戎生,他深情讲述了父亲的教子故事。
“父亲对我影响最深的是:坚持真理,实事求是,淡泊名利,顽强斗争。”8月3日,原江苏省委书记江渭清之子江旅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父亲敢讲真话、敢于在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面前提出不同看法和意见,从不考虑个人得失和名利,而是一心为公。无私才能无畏。”
“曾门无逆子。咱们曾家嫡系那么多后人,你找不出一个坏人。”正如曾梦佳在微信朋友圈中所写:“百年沧桑,家训如清泉流淌、沁入心中。家中再无出曾文正公其右者,却都是知书达理、于社会有用之人。”
在民风淳朴、家家奉行“格言治家”的石门县夹山镇,一位寻常百姓陈文朗的好家风,广为传颂。
“堂兄邓力群很重视教育,在他影响下,村里后辈读书风气很浓。”6月15日,邓力群弟媳——桂东县流源乡流源村村民陈惠群告诉记者,她两个儿子先后读书出去参加工作,都是受邓力群的影响。
邓光圣夫妇是平江县退休教师,“做快乐读书人”是他们家独特的家风。邓老向记者解说道:“做快乐读书人可从两方面理解:读书的过程是快乐的;读书的结果是快乐的,书读得多了,智慧和道德就增长了,不快乐也会变得快乐。一个家庭如果都是读书人,这个家庭就会有欢笑,有情操,有品位。”
朱良才是汝城县人,新中国开国上将,也是第一个要求退出领导岗位的开国上将,毛泽东称其为“军之良才”。今年78岁的黄淑华告诉记者,朱将军对后辈们要求极严,特别是对儿子朱庶民,从不准他搞特权、走捷径。朱庶民也是“打铁自身硬”,自幼书读得好。父亲参加革命后,家被抄过,房子被烧过,日子一天过得比一天艰难,为补贴家用,年仅13岁的朱庶民便去教书,扛起家庭重担。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紧密结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扬光大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促进家庭和睦,促进亲人相亲相爱,促进下一代健康成长,促进老年人老有所养,使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
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今天,由省委宣传部、省妇联、省文明办主办,湖南日报承办的“湖湘好家风”座谈会在长沙举行。与会代表畅谈加强家风建设,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向上向善力量。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部长许又声出席并讲话。
“爱国报国的家风是最珍贵的宝贝。”黄震宇对记者说,“事业稳定了,该回来报效祖国了!不能等老了再回来。”从2012年开始,他每年归来讲学1至3次,陆续在湖大、中南大学、上海大学等做过《先进的分析和数据挖掘》、《大数据研究》等讲座;还担任上海视聪科技公司、武汉安营科技公司海外顾问。
6月2日,85岁的肖光盛还在走访涟源市内的高中学校,继续开展助学活动。20多年来,肖光盛老人已扶助了716名贫困学生、重病重残、五保老人等弱势群体,先后获得省“金牌义工”、“感动湖南人物”等荣誉称号。肖光盛的家庭也获得了湖南省“最美家庭”奖。
“艰苦朴素,不搞特权,为民服务。”这是孙媳妇郭香菊对爷爷滕代远家风的描述。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新中国第一任铁道部部长滕代远有5个儿子,其中大儿子滕久翔留在老家麻阳。5月25日,记者来到滕久翔位于麻阳县城的家中,听其儿媳妇郭香菊讲述滕代远的家风故事。
开国元帅彭德怀没有亲生子女,对两个弟弟的后代视如己出。他言传身教,留下了正气浩然的“彭门”家风。
曾林说,曾志自我要求严格,她一个儿子在井冈山务农,一个是广东乐昌市环保局的一般干部,已退休,她没有为后辈谋取过任何特殊的东西。她一贯勤俭节约,一张旧桌布用了10多年,每月省吃俭用省下的工资装入注有年份月份的工资袋,以示自己收入来源清白。她省下的6万多元,全部捐献给了宜章、祁阳的“希望工程”。
“对党的无限忠诚,对劳动人民的深厚感情,不为自己谋私利,爸爸的这些优秀品质一直潜移默化影响着我……说起家风,先不说这些大的,但由此而来的正派、正直、善良应该在我家一直能够传下去。”5月12日,无产阶级革命家、国务院原副总理陶铸的女儿陶斯亮,接受了湖南日报记者的专访。
娄底珠山公园一隅,安葬了开国少将姜齐贤的母亲刘老孺人,墓碑上“国之贤母”的碑文和“毛泽东敬祝”的落款格外醒目。每逢清明和母亲节,娄底不少市民会来此祭拜,姜母遗风令人敬仰。
肖克曾经“作为人民的儿子”3次回故乡。今年69岁的侄孙肖化文回忆:“三爷爷1981年12月第一次回故乡时,在我家吃中饭,当时他特意打招呼:不要破费,煮点瓜麻糊(南瓜稀饭)就行了。”2008年10月24日,肖克将军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肖石英、肖化文等20多位家乡亲属前去悼念;返回时,20多位亲属一致谢绝治丧工作人员准备给他们买返回车票的提议,说这是将军的教诲:不能拿国家一分一厘。
连日来,在慈利山城,澧水河畔,一家李姓渔户在街头巷尾和微信圈里被纷纷点赞,一是三兄弟救起落水小车司机而不求回报,二是将政府给的1万元见义勇为奖金捐给教育基金会,助学贫困儿童。
采访平江开国将军的家风故事,时刻被将军们驰骋疆场背后严于律己、严以治家、公私分明、克己奉公的优良家风洗礼着,也被他们内心深处那种爱国忧民、崇善感恩的美德感动着。 严以律己治家,是将军们战争年代身先士卒、冲锋陷阵精神的秉承。生活上,他们要求全家“只求温饱,不比阔气”、艰苦朴素,并以身作则,身体力行。学习上,他们孜孜不倦,从“泥腿子”蜕变为军政全才,不忘管儿女的家庭作业,言传身教,润物无声,无疑是创建学习型家庭的样板。
家风的积淀与传承,关系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果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国风”,家风则是践行价值观的第一粒扣子。相信随着家长素质的提升,家风建设必能结出更多硕果,核心价值观也一定能真正落细落小、落地生根。
5月2日,中国著名慈善家余彭年先生病逝,根据生前立下的遗嘱,他去世后,所有资产,包括房地产、公司及金钱,将委托香港汇丰银行做慈善信托基金,全副身家行善,不留分毫给子孙。
“专注科研创新报效祖国的理念,贯穿父亲一生。”刘少军说,从1995年当选院士到今年初去世,刘筠院士收到过许多外校担任名誉教授、兼职教授的邀请,却都一一拒绝了,他一生就扎根在湖南师大,专注科研,不图虚名,不图利益。
饭菜掉桌上,捡起便吃;自己买信封、邮票回复群众来信;从不就子女成长打招呼……这就是开国上将钟期光。母亲节前夕,将军之子钟德浙告诉记者:“我的父亲、母亲一贯艰苦朴素,公私严格分开,从不以权谋私。”
4月7日《湖南日报》刊发《开国将军钟伟的家风》后,在社会上引起极大反响。记者从省文明办了解到,其主办的官网和“文明湖南”微信公众号对该报道进行了全文转载,并积极在网上推送。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文明办主任刘进能表示,下一步文明办将加大宣传力度,弘扬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抓好精神文明建设。
“钟伟将军堪称廉洁自律的典范!”4月14日,平江著名文史专家彭以达先生跟记者说,“老一辈共产党人大都有坚持党性原则、甘于牺牲、乐于奉献的好家风。”他情不自禁讲述了一个“引干娘背着黄金去讨饭”的故事。“引干娘”名朱引梅,著名烈士涂正坤的妻子。1939年6月12日,国民党顽固派制造了震惊全国的“平江惨案”,湘鄂赣特委书记、新四军上校参议涂正坤当场被杀害,其妻朱引梅和儿子涂明涛在乡亲掩护下逃出了虎口。同年8月1日,毛主席在延安撰文《必须制裁反动派》,3次提及涂正坤的英名。
4月7日《湖南日报》刊发《开国将军钟伟的家风》后,湖南理工学院迅速组织广大师生学习,并通过校园手机报、微博、微信等,宣传钟伟及其家人的事迹。该校伦理学教授彭柏林感叹:“钟伟将军公正无私,后人谨记家训家规,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家风事关党风政风,应切实加强建设。”新闻专业学生康怡军表示:“作为大学生,我们应当向钟伟将军和他的后代学习,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向社会传递更多正能量。”
4月7日,刊发《开国将军钟伟的家风》一文后,钟伟将军廉洁奉公及其后人恪守家规家训的感人故事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不少党员干部群众纷纷点赞。好的家风,不仅彰显一个家庭的风气,更能折射出一个社会的时代风尚。4月8日,记者在省委党史研究室了解到,其实不独钟伟将军,我省202名开国将帅中,大多都以严谨朴实的家风留名党史,光照后人。
平江人说起开国将军钟伟,多称“猛子”;不少作家则谓之“铁血将军”、“中国的巴顿”。清明时节,记者造访平江县三阳乡平源村钟伟将军的故居及后人,看到了将军的另一面:柔情似水,大公无私,洁白无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