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记者再走长征路

【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记者再走长征路】辰溪扩红

在湖南辰溪县,有一首歌谣,穿越84年的历史时空,至今广为流传。这是一首赞颂参加红军的歌:当兵就要当红军,个个出来受欢迎,打土豪,为人民,不拿工农半分文。8月8日,顶着烈日,记者再走长征路,来到辰溪县,探寻这首歌谣背后的故事。

2019-08-22 06:33:26

【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记者再走长征路】红军女儿

“当兵就要当红军,处处工农来欢迎……”居住在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永顺县原“龙家寨女儿队”队员瞿运桂之子张云,常把这首歌挂在嘴边。

2019-08-20 06:39:33

【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记者再走长征路】竹园篝火

古朴的木屋、醒目的毛泽东语录、屋顶上闪耀的红星……8月6日,沿着蜿蜒的山路,记者来到红二军团长征司令部旧址——新化县奉家镇上团村竹园。

2019-08-16 06:20:44

【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记者再走长征路】红军故事在固原口口相传

1935年10月,毛泽东、张闻天等率中央红军进入宁夏,自10月5日进入西吉到10月9日兵出彭阳,在固原历时五天四夜,留下了百姓口口相传的动人故事。

2019-08-15 10:20:09

【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记者再走长征路】六盘山上,红旗漫卷西风

“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宁夏固原市六盘山红军长征纪念碑上,镌刻着毛泽东同志的诗词名篇《清平乐·六盘山》。

2019-08-13 11:41:42

一根粉条里的初心

一根普通的粉条,在不少人吃火锅、酸辣粉时可能才会被注意到。但在宁夏固原市西吉县,有一种用马铃薯淀粉制成的粉条却意义不同,当地群众亲切地称之为“红粉”或“红军粉”。

2019-08-12 15:00:07

【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记者再走长征路】将台堡:红军长征胜利的见证

盛夏时节,宁夏南部固原地区明媚凉爽,沿着曲折的山路行至西吉县将台乡,一座夯土垒制、气势恢宏的古堡出现在视野中,将台堡到了。宽阔的红军会师广场上,会师纪念碑庄严矗立,正面刻着“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将台堡会师纪念碑”16个鲜红雄浑的大字,碑顶上象征三大主力胜利会师的三尊红军头像,目光凝视着远方。拾级而上,推开沉重的堡门,一幕幕生动的画卷从历史深处走来。

2019-08-12 12:02:33

雪地讲话鼓舞斗志(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记者再走长征路)

“爷爷告诉俺,他心里一直记着毛主席在雪地里给红军讲话的情景,直到去世。”今年83岁的贾生贵老人对记者说。贾生贵是陕西省甘泉县象鼻子湾村村民,从爷爷贾有旺到他这一辈,三代人一直生活在这个陕北小村庄里。

2019-08-10 10:54:49

【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记者再走长征路】传播火种

在湖南娄底冷水江市的锡矿山上,矗立着一块“锡矿山红军长征纪念碑”,默默守护着这块红色的土地。7月29日,湘中腹地骄阳似火,记者再走长征路,来到锡矿山。

2019-08-09 08:41:38

【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记者再走长征路】一把军刀

在沅陵县清浪乡八方村,28岁的村民陈飞家珍藏有一副对联,上联“鱼水深情终生不忘”,下联“红色基因世代传承”,横批“告慰忠魂”。7月26日,在陈飞家中,记者见到了这副对联,笔力深厚,苍劲有力。“这是我家新的传家宝,是贺捷生将军回赠给我的。”陈飞自豪地对记者说。

2019-08-05 06:33:29

【记者再走长征路】红色大别山 英雄万万千

鄂豫皖三省交界的大别山区是著名的革命老区。“巍巍大别山,英雄万万千。”这里堪称“红军摇篮、将军故乡”。位于大别山南麓的湖北省麻城市,是“黄麻起义”的策源地之一。

2019-08-05 16:48:56

【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记者再走长征路】红军医院

三面环山,一溪掠过,微雨间隙,云雾缭绕。桑植县洪家关白族乡龙凤塔村这座白族村寨之所以闻名,因为景美,更因为这里是另一个“沙家浜”,谷氏宗祠是“春来茶馆”,青山即是“芦苇荡”。

2019-08-02 06:23:01

【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记者再走长征路】舍己救人

7月下旬的太阳,火辣辣地炙烤大地,洞口县花园镇西中社区(原李家渡社区),刚从镇上办事回来的王军,领记者来到离他家不到50米的红军烈士墓。

2019-07-31 06:38:08

彝海结盟后,掩护红军旗的5400天——鲜为人知的彝家护旗故事

一面用被面制成的红旗复制件,上有“中国夷民红军沽鸡支队”文字,陈列在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冕宁县彝海结盟纪念馆里。

2019-07-27 10:58:54

长征万里险 最忆夹金山(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记者再走长征路)

夹金山是中央红军长征中翻越的第一座大雪山,藏语意为又高又陡的山。它位于四川省雅安市宝兴县西北,主峰海拔4000多米,终年积雪,空气稀薄,天气变化无常。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之后,1935年6月挺进宝兴,计划翻越夹金山,需要熟悉雪山的向导。

2019-07-27 10:58:15

金沙水拍 历史回响——追寻红军在云南的长征足迹

从青藏高原一路奔流南下的金沙江水,势不可挡地冲破崇山峻岭,激荡两岸云崖,流淌在云岭高原。

2019-07-25 12:37:27

【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记者再走长征路】两送红军

屋檐下,一位侗族汉子,右手扶着木门,左手高举一盏马灯,向远方眺望。目光的尽头,是渐行渐远的红军队伍。这是通道转兵纪念馆里的一个场景,再现的是侗族汉子杨再能两次为红军带路的故事。讲解员说,场景中,侗族阿哥杨再能的眼神里,透出了丝丝期盼,他盼望着有一天红军能再次回到寨子里。

2019-07-24 06:28:11

【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记者再走长征路】红军裁缝

6月底,翻越重重叠叠的青山,我们跟当地党史专家徐宝来一道,来到汝城县盈洞瑶族乡新华村。今年82岁的村民赖石姣向我们讲述了红军裁缝陈志诚的故事。她过世的丈夫黄义雄,就是老陈的徒弟。

2019-07-22 06:22:08

【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记者再走长征路】一只竹碗

85年前,红军长征在葫芦岩抢渡过河时,一位红军战士把身上的一只竹碗,送给了当时帮助红军的渡工邱家儒。这只竹碗,被邱家人视若珍宝,小心保存至今。

2019-07-19 07:39:28

【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记者再走长征路】浴血延寿

阳光下,郁郁葱葱的青石寨傲岸矗立,与山下的“红军长征突破第二道封锁线纪念碑”遥遥相望。二者之间的稻田畔,一座微隆的土坟上立着一块青石碑,碑上“红军墓”三个字吸引了我们的目光。

2019-07-17 06:58:29

【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记者再走长征路】义救红军

城步苗族自治县长安营镇长坪村,是一个侗族村寨。长坪河欢快流淌穿村而过,一座风雨桥横跨河上,桥头一块牌匾上,三个大字“红军桥”格外耀眼。桥边,红军长征烈士纪念碑巍然屹立,红军纪念亭里,几位村民在歇脚。

2019-07-15 06:21:59

一张“固执”的反对票,挽救了中央红军(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记者再走长征路)

贵州遵义市向西约50公里的枫香镇,有一块高山环绕的田坝。苟坝会议会址(见图。人民网记者涂敏摄),就坐落在苟坝村马鬃岭山脚。房屋主体为木结构,经过简单的修缮,大部分保持着原貌,外墙依然保留着红军当年写下的标语。

2019-07-13 10:45:08

长征路上,那一盏盏马灯

贵州北部遵义市播州区枫香镇苟坝村苟坝会议陈列馆内,有一尊毛泽东身披外套、提着马灯疾步行走的雕塑,还原的是苟坝会议期间毛泽东夜半赶往周恩来住处共商大事的情景。

2019-07-13 10:37:33

【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记者再走长征路】娄山关大捷:长征首胜之战

娄山关,雄踞大娄山巅,是贵州“北门钥匙”,也是由四川入黔北的咽喉,自古乃兵家必争之地。

2019-07-12 10:51:47

【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记者再走长征路】六个铜板

绥宁县的上堡侗寨,是一个古老的村庄,青山叠翠,绿水环绕,古树繁茂。这里曾是明、清两次大规模农民起义的大本营,至今还存留了起义首领建的金銮殿、旗杆石等遗迹。后来,这里被人们称为“上堡古国”。

2019-07-12 06:29:12

(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记者再走长征路)雄关漫道真如铁——探访娄山关

为什么红军会在如此易守难攻,素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说的娄山关两次与敌军激战?现在娄山关又是什么模样?带着这些问题,记者从遵义城区出发,沿G210公路直奔娄山关。

2019-07-11 21:00:10

(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记者再走长征路)乌江:红军在这里开始反攻

1935年1月1日,猴场会议否定了博古、李德的错误路线,决定迅速渡过乌江,这被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原副主任石仲泉称作红军长征“反攻第一仗”。1月1日至1月6日,中央红军在江界河、回龙场、茶山关等渡口强渡乌江,随即占领遵义城。

2019-07-10 20:35:33

【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记者再走长征路】跳崖取义

数年前,记者得知在通道小水村一座名为大坡界的山上,有8位红军战士曾写就宁死不屈、舍身跳崖的壮举时,心头顿时一震:湖南竟然也有类似“狼牙山五壮士”的故事。于是,到小水走一趟,便成为一个心愿。不为别的,只为凭吊发生在这里的那场战斗,只为祭拜在战斗中牺牲的红军烈士。

2019-07-10 06:53:58

【记者再走长征路】贺龙故里,长征精神代代传唱

这是一本名为《永恒的守望》的书,由贺龙元帅的堂侄贺学舜等人历经两年多调查后编撰而成。翻阅书中贺氏家族72位红色遗孀为参加革命的丈夫守节的故事,84年前发生在桑植的那段烽火岁月立刻浮现在记者眼前。在贺学舜看来,战争年代,她们守望的不仅是丈夫,更是守望革命,守望未来。

2019-07-08 07:32:35

【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记者再走长征路】抢渡潇水

时值夏日,浩浩荡荡的潇水呈“S”形,从道县县城蜿蜒而过。穿过城南门的古城墙,一座浮桥映入眼帘。百余米的浮桥,横在一字排开的20多条铁船上,静静地躺在潇水之上,承载着南来北往人们的出行。

2019-07-08 07:00:13

何须马革裹尸还——重访红二、六军团出发地

出生于1949年的贺学舜,与新中国同龄。这位家住湖南桑植县的贺家人,提及长征,总会说起一幕情景:“1935年冬天,贺龙牵着马喊我爷爷贺勋臣去刘家坪开会。我奶奶把马牵上来,后面还跟着我爸爸,只有8岁。我奶奶不舍得我爷爷去,哭了一个晚上。”

2019-07-06 20:28:00

一切用于封堵的铜墙铁壁都是可以打破的——湘江之战的启示

再走长征路,来到湘江边,我们在纪念碑前和展览馆里流连,采访年近百岁的见证人,与研究这段历史的专家学者交谈,乃至亲身重渡这条宽仅一两百米的河流,昔日的一幕幕仿佛重现于眼前。这场用数万红军将士鲜血换来的胜利是不易的,也不能被遗忘。

2019-07-06 20:10:47

经历艰辛 走向胜利(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记者再走长征路)

“我们决定要爬一座30里高的瑶山,地图上叫越城岭,土名叫老山界。”陆定一在《老山界》一文中详细记录了红军翻越老山界的情形。来到红军长征途经的老山界,群山连绵,山峰陡峭。虽然战火早已远去,依然可以寻到当年红军留下的印迹。

2019-07-05 14:42:32

【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记者再走长征路】一张借据显深情 潇湘大地埋忠骨

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中央广播电视总台《长征路万里行》移动直播报道团队近日由广东来到湖南,探访红军在湘南地区的长征故事。在这片红色的潇湘大地上,既承载着军民的鱼水深情,也流传着壮烈的英雄赞歌。

2019-07-05 10:22:32

【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记者再走长征路】断臂将军

在不施麻药的情况下,手臂被锯子慢慢锯掉,有多疼?能忍受吗?个中痛苦,不敢想象,也恐怕非一般人可以承受。

2019-07-05 06:46:32

记者再走长征路 | “万万火急”时,红军这样虎口脱险

通道侗族自治县县溪镇罗蒙山下,通道转兵纪念馆雄壮矗立。在一座县城里,为一个特定的历史事件建立纪念馆,足见通道转兵在历史上的重要性。6月29日,记者随“记者再走长征路”主题采访团来到这里,近距离触摸了到这段历史的温度。

2019-07-04 09:48:14

【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记者再走长征路】红军借据

一张借据,装在一个锈迹斑斑的铁盒里,被深埋在灶台内壁里数十年。

2019-07-04 06:45:28

红军的故事永难忘(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记者再走长征路)

“红军战士是我见过最勇敢的人。”在广西桂林兴安县华江瑶族乡,105岁的老人支义青坐在堂屋前,讲述着红军的故事。

2019-07-03 10:16:13

再走长征路丨小水战斗:红军八壮士战至最后一刻英勇跳崖

攀登人迹罕至的高山,越过泥泞崎岖的小道,前有阻军后有追兵,红军战士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坚持用双脚踏出气壮山河、激昂澎湃的英雄画卷。他们在通道留下的英勇事迹在多年后依然被人们传颂。

2019-07-03 09:16:34

【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记者再走长征路】一盏小马灯,照亮两代人从军路

73岁的杨正益看起来比实际年龄要硬朗许多,他当过5年兵。那是50多年前的事了。在他年少的时候,父亲杨再能就嘱托他,“一定要当兵”。杨再能的执念,源于早年间与红军的一段不解之缘。他曾给红军做过向导,红军送了盏马灯给他赶夜路回家。

2019-07-03 09:08:56

【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记者再走长征路】老街往事

桂东县寨前镇,流水潺潺的沤江河畔,有一处饱经沧桑的老街遗迹。老街上,有几座历经风雨的百年老屋,沿途些许残垣,仿佛记录着当年的红色岁月。

2019-07-03 06:19:19

难忘“红军渡”(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记者再走长征路)

湖南省永州市道县,是湖南通往广东、广西的要塞。湘江支流潇水穿道县县城而过。

2019-07-02 22:57:55

难忘“红军渡”(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记者再走长征路)

湖南省永州市道县,是湖南通往广东、广西的要塞。湘江支流潇水穿道县县城而过。

2019-07-02 14:55:37

一家三代守忠魂(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记者再走长征路)

一座烈士墓,安静地伫立在广西全州县才湾镇才湾村米花山下,庄严肃穆。

2019-07-02 13:00:08

【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记者再走长征路】广西兴安:遮风挡雨“红斗笠” 顶天立地永铭记

敬一杯家乡的米酒,带回一壶湘江的水。7月1日,闽西籍红军后代的代表来到广西壮族自治区兴安县界首红军渡口,祭奠在湘江战役中牺牲的红军烈士。

2019-07-02 10:20:41

【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记者再走长征路】老百姓舍生忘死救红军

1934年11月,在湖南宜章,中央红军长征突破了国民党军队第三道封锁线,准备向湘江方向进发。

2019-07-02 08:54:19

【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记者再走长征路】为“独臂将军”做手术的是一把木工锯

6月28日,“记者再走长征路”主题采访活动深入绥宁县,来到红军战斗过的地方。在红二军团湘西游击队司令部旧址,同乐社区支委委员袁均尾给三湘都市报记者讲述了这个让他们全家铭记数十载的故事。

2019-07-02 08:41:52

【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记者再走长征路】一担皮箩

站在展柜前,透过玻璃可以看到,用竹篾编织的皮箩,经过80多年岁月的打磨、侵蚀,外表变成了黑色。两只皮箩盖的角,都已经有不同程度的破损。

2019-07-02 06:26:17

【记者再走长征路】陈树湘:以壮士断肠之举诠释绝对忠诚

永州道县,烈日当空。这里临近广东、广西,向来有“襟带两广、屏蔽三湘”之称,为兵家必争之地,经历了很多大大小小的战役。然而,史书上的几行字,背后往往都是无数战士的鲜血。

2019-07-01 21:05:00

【记者再走长征路】一盏马灯点亮寒冬的夜晚

6月29日下午,记者来到芋头村,老人们正悠闲地围坐在鼓楼里拉家常,72岁的杨正益讲起了父亲为红军引路的故事。

2019-07-01 20:35:04

【记者再走长征路】一担皮箩承载的思念:九旬老人忆红军“小阿哥”

此时,96岁高龄的杨昌彬还在自家的田地里干着活。年岁已高的他身材瘦小,也很难将腰背挺直,但口齿和思路依然清晰。一聊起当年红军经过流源村,杨昌彬马上来了精神。

2019-07-01 20:31:31

【记者再走长征路】绥宁上堡侗寨的红色回忆:半个金瓜里的六个铜板

上堡被包裹在群山之中,美丽而又宁静,在85年前,一支近万人的军队曾打破过它的静谧。1934年9月12日,由中央代表任弼时、军团长萧克、政治委员王震率领的红六军团经过上堡侗寨。短暂停留后,他们给上堡居民杨启栋留下了一段温暖的回忆。

2019-07-01 19:55:39

【记者再走长征路】汝城:突破封锁线之时留下感人事迹

1934年10月底,中央红军开始进入湖南,第一站到达了汝城。11月,红军在这里成功突破第二道封锁线。在汝城,红军军纪严明,深受百姓爱戴,留下了一段段感人的事迹。

2019-07-01 16:02:14

记者再走长征路丨探寻红军在湖南的长征足迹

湘南永州市道县革命烈士陵园,松柏环绕,烈士碑前摆满花篮,“三十四师烈士永垂不朽”的挽联格外醒目。

2019-07-01 11:13:43

再走长征路丨杨正益:马灯送给纪念馆 红军精神要讲给孙子听

6月29日下午,沿着蜿蜿蜒蜒的山路,再走长征路记者团来到距今已有651年历史的通道双江镇芋头古侗寨。侗寨在群山环抱之中,黑瓦翘檐的房子极具民族特色,住在这里的侗族儿女一直都记得85年前红军从这经过的事迹。

2019-07-01 10:11:28

中国青年报丨革命会胜利 红军会回来

1935年,在湖南绥宁县雪峰山腹地一座名为鸡公坡的主峰间,发生过一场惨烈的遭遇战,牺牲的75名红军烈士中,只有两名团长留下了姓名。之后,战败的敌军向鸡公坡北面溃退,获胜的红军部队匆匆撤离,牺牲战士的遗体被当地村民草草掩埋,不知姓名。

2019-07-01 09:31:19

中国青年报丨万万火急的“通道转兵”

这是一封攸关生死的电令。1934年12月12日19时,一个特别注有“万万火急”字样的电令由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向中央红军各部紧急发出,命令全军12月13日西进并攻占贵州黎平。

2019-07-01 09:27:26

【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记者再走长征路】人心向背的力量:工农群众助力红军突破第三道封锁线

记者近日再走长征路来到湖南宜章县。85年前,这是中央红军长征中打下的第一座县城,也是红军突破国民党第三道封锁线之地。

2019-07-01 08:10:47

【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记者再走长征路】一条棉裤

一条棉裤,85年来从未洗过。主人说,这是亲人送的棉裤,一洗,就会把亲人的感情洗掉。

2019-07-01 06:19:21

【记者再走长征路】“一张借条”记下军民鱼水情

6月的南山牧场,铺开了一幅美丽的画卷,阳光和煦,微风拂过,奶牛正在悠闲地吃草。而时光回到85年前,遍布在南山的是红军扎下的营房,紧张的战斗气氛在空气中蔓延。1934年12月中央主力红军血战湘江,突破敌人第四道封锁线后,于12月5日从广西资源进入城步境内。8日,红一、三、五、九军团经江头司,翻越老山界,到达八十里大南山。

2019-06-26 22:37:20

【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记者再走长征路】85年,潇水渡口的涛声清晰依旧

红军在其万里长征途中,曾在万千重围中突破过敌军沿大江大河设置的一道又一道封锁线。红军如何跨河而过,在强渡江河的战斗中,他们经历怎样的艰难险阻?“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记者再走长征路”主题采访活动,新湖南客户端第一组记者在永州道县寻找答案。

2019-06-30 17:53:09

【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记者再走长征路】陈树湘:天地英雄气 断肠铸忠魂

6月29日一早,我们光明日报“再走长征路”小分队,来到湖南永州市道县四马桥和蚣坝镇。在这里,我们为您讲述一位长征路上感天动地的英雄陈树湘。“几个人抬着担架路过前面的麒麟庙,在树下休息,只晓得担架上的人是个红军,不晓得是师长,他就在担架上把自己的肠子拿出来咬(绞)断了。”站在英雄壮烈牺牲的地方,今年86岁的许瑛老人向我们讲述当年的场景。

2019-06-30 17:39:30

【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记者再走长征路】皮箩回报救命恩 寻找红军邱显达

6月29日,再走长征路第19天,湖南省通道侗族自治县。这是一个98岁侗族老人的故事,他曾经在少年时代和父亲一起救过一位红军战士,时间跨越85年来到现在,他仍然在寻找这名红军的下落。

2019-06-30 16:12:20

【记者再走长征路】一盏马灯映照军民一家亲

如今,城步县丹口镇的新铺里古驿站在主人杨光清的打理下花样繁多,这里摆满了杨光清打造的竹制品,他时常在这里奏起“木叶欢歌”。眼前的景象,很难让人联想到这里曾是一座临时的“战地医院”。85年前,杨光清的奶奶吴老福在莲花桥战斗后,救治了数名红军伤员。

2019-06-27 22:10:24

再走长征路丨袁均尾:父亲亲眼看贺炳炎无麻醉壮士断臂

在邵阳绥宁黄土矿彭家祠堂墙上,时间斑驳了几个大写的毛笔字:“红军万岁”。这几个大字是当年在这战斗的红军战士亲笔所写。上个世纪30年代,中国工农红军先后四次征战绥宁,这支由野菜和信念支撑的部队在绥宁这块热土上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事迹。6月28日,再走长征路记者团来到黄土坑(现名黄土矿)彭家祠堂,回看当年的画面。

2019-06-29 13:05:19

【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记者再走长征路】官亨村的红色回忆

6月27日,记者来到官亨村,行走在泥泞的山间小路上,开始探访这片红军战士洒下热血的土地,回溯那段荡气回肠的战斗往事。

2019-06-29 11:55:01

【记者再走长征路】周旺华的“传家宝”:这是红军留给爷爷的礼物

湘江一战,红军付出惨重代价,加之时近初冬,红军缺衣少食现象更为严重。一天清晨,周旺华的爷爷周世忠正要出门劳动,7个红军战士来到他家,请求给他们煮点食物吃。尽管周家一贫如洗,但看到红军饥寒交迫的样子,周世忠怜悯之心油然而生,随即生火煮了一鼎包谷和红薯。这是周世忠第一次见到红军,彼时的他还十分拘谨。

2019-06-26 22:43:54

像保护家人一样保护红军(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记者再走长征路)

1935年12月,红军部队到达绥宁时与敌人交战。枪弹如雨,红五师师长贺炳炎多处负伤,右臂被炸得血肉模糊。他被抬到了设在同乐村彭家祠堂的临时战地医院,在缺医少药的条件下,做了截肢手术。

2019-06-28 13:49:51

“半条被子”连着初心温暖民心

2016年10月21日,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深情地讲述了这个温暖了全中国的“半条被子”故事。什么是共产党?共产党就是自己有一条被子,也要剪下半条给老百姓的人。

2019-06-28 13:48:20

【记者再走长征路】桂东:从军民情深之地拉开长征序幕

初夏时节,郴州桂东。站在寨前镇汶江和沤江的交汇处,目光很轻易地就被不远处的广场所吸引,入口的石碑印刻着7个鲜红的字:红军长征首发地。行走在广场周边,看着栩栩如生的雕像和浮雕,那战马嘶鸣、红军疾行的声音似乎再度回响起来。

2019-06-26 17:29:31

记者再走长征路丨红军过夜睡门板

湖南郴州市桂东县寨前镇广场上,6米多高的雕塑,旌旗猎猎,战马腾空,红军威武。广场石板上刻着的“红六军团长征路线图”,将时光带回85年前。

2019-06-27 11:57:50

记者再走长征路|汝城:半条被子 温暖初心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长征路万里行”移动直播报道团队昨天来到了湖南汝城的沙洲村。1934年11月,红军长征经过这里的时候,3位女红军送给当地百姓半条被子的故事,如今已经广为流传。下面,让我们跟随记者去往沙洲村,回首那段艰苦岁月里的血脉情深。

2019-06-27 11:57:20

记住我们从哪里来——重返红军长征先遣队誓师地

76岁的黄维忠经常到家附近的广场散步。他抬头就能看到一座6米多高的纪念雕塑——战马嘶鸣,旌旗猎猎,红军指战员威风凛凛。

2019-06-27 11:55:36

【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记者再走长征路】记住我们从哪里来——重返红军长征先遣队誓师地

湖南郴州市桂东县寨前镇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史上的一个光荣名字。红军战略转移的先遣队85年前曾来到这里。

2019-06-27 07:51:46

【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记者再走长征路】夜宿梨山

在桂阳县正和镇朝阳村(由原燕山村和火田村合并而成)李家自然村梨山山脚,矗立着一座8米多高的梨山纪念亭,飞檐翘角、气势恢宏。这座亭子是李家村乡亲们为纪念红六军团长征“夜宿梨山,秋毫无犯”这段佳话,在长征胜利60周年时自筹资金4万元修建的。

2019-06-27 06:57:36

记者再走长征路丨红旗跃过汀江——寻访福建长汀县水口村红军渡口的历史印迹

新华社记者再走长征路,寻访到红四军第二次入闽横渡汀江的渡口——福建省长汀县濯田镇水口村红军渡口旧址。

2019-06-22 10:03:32

瑶族村民用草药为红军疗伤(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记者再走长征路)

1934年冬,在遭到敌军袭击后,一名小红军失散在广东省连县(今连州市)的竹山上。他身穿单衣短裤,光着脚板,瑟瑟发抖,正在山上挖竹笋的瑶族村民李河玉与黄红妹将他背回家中,用草药为他疗伤。

2019-06-22 09:49:47

苏区娘子军 顶下半边天(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记者再走长征路)

悠扬旋律唤起一段革命岁月——革命老区宁化县,是红军长征4个集结出发地之一。

2019-06-19 14:46:30

一条无名溪的红色奔流——走访福建省长汀县四都镇红色旧址

新华社“记者再走长征路”小分队在福建长汀的采访,第一站便是位于闽赣交界地区的四都镇楼子坝村姜畲坑。这是个山坳中的自然村落,只有七八户人家,依山而建的房屋零零散散地分布在溪水两岸。

2019-06-19 14:45:02

[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红军长征出发第一村的刻痕

数十年后行走在中复村的红军桥上,廊桥柱子上的一道刻痕依稀可见。今天,这道印记仍能轻易刻进南来北往的游人心里。

2019-06-18 08:57:00

信仰之花永不凋零(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记者再走长征路)

拨开满径蕨草,沿小路上山,烈士后代钟鸣领着我们去看当年的红军阵地。“这就是当年的战壕。”手指处,壕沟依稀可见,一旁散落些许砖瓦,应是简易碉堡的遗迹。雷声不时在耳边响起,仿佛呼应着85年前那场大战的炮火轰鸣。

2019-06-17 12:14:01

【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记者再走长征路】忆峥嵘岁月 血脉情深红土地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记者再走长征路,追寻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重温历史汲取力量。在江西于都、瑞金、宁都、兴国等地,记者感受到红军和人民的鱼水情深。

2019-06-17 12:13:23

红军长征第一仗传递的四个必胜信号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主力部队顺利渡过于都河,开始了举世闻名的长征。10月下旬,红三军团第四师作为先头部队,挺进百石村,打响了红军长征第一仗——百石战斗。随后几天内,多路军团先后突破了国民党军设置的第一道封锁线,取得万里长征的第一场胜利。

2019-06-17 08:05:58

镌刻在红土地上的赤诚(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记者再走长征路)

6月10日,江西赣州于都县于都河畔,灯火通明,车来车往。在县文化艺术中心,一首《告别》,拉开一场大型演出的序幕,不时爆出雷鸣般掌声。

2019-06-16 19:46:08

“苏区干部好作风,自带干粮去办公”(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记者再走长征路)

6月14日,记者来到江西兴国县长冈乡调查纪念馆。走进大厅,迎面就是一组大型雕塑,再现当年毛泽东主席在长冈乡做调查的情景,一下子将我们带入那段历史。1933年11月,毛泽东从瑞金前往兴国,做了为期7天的调查。展厅里陈列着毛泽东在长冈乡做调查的历史资料、大量苏区时期的照片和实物。

2019-06-16 19:45:16

追梦再启航“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记者再走长征路”主题采访活动见闻(江西篇)

6月13日,参加“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记者再走长征路”主题采访活动的记者们,在江西于都县祁禄山沿着当年中央红军长征走过的“红军小道”冒雨行进,体验红军穿越深山峡谷的艰苦行程。

2019-06-16 10:57:19

【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记者再走长征路】从“无盐汤”感知走向胜利的力量源泉

煮汤不放盐,可能是宁都人民独有的生活习惯。说起这个习惯,还要回溯到上世纪30年代红军长征前的那段艰苦岁月。

2019-06-15 18:01:35

【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记者再走长征路:一首山歌唱响“苏区干部好作风”

结束在宁都县的采访之后,中央广播电视总台采访组前往本次主题采访活动在江西境内的最后一站:著名的“将军县”——兴国。

2019-06-15 17:34:11

【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铭记红色路标,走好新的长征路

“长征永远在路上。一个不记得来路的民族,是没有出路的民族。”为弘扬伟大长征精神、传承红色基因,以“来时之路”启迪“未来之方向”,6月11日,“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记者再走长征路”主题采访活动在江西于都、瑞金和福建长汀、宁化启动,来自全国30多家媒体的500多名新闻记者参加了启动仪式。

2019-06-14 16:10:38

【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记者再走长征路】 他抬着发电机长征到延安

无论历经多大险阻,也必须把发电机背到指定地点,这是使命!说起爷爷段九长的长征故事,赣州市于都县段屋乡胜利村村民段春华有着说不完的话。

2019-06-14 07:07:28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