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声在线  湖南在线

编者按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嘱托,以十八洞村为样板,探索走出了一条可复制可推广的精准扶贫好路子。为进一步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精准扶贫的重要论述,动员全省广大干部群众在脱贫攻坚关键之年有关键之为,彰显我省作为精准扶贫首倡地的政治站位和担当作为,湖南日报·华声在线开辟《牢记殷切嘱托 决战脱贫攻坚》专栏,集中报道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可复制可推广的精准扶贫经验。

头条新闻

中央媒体聚焦湘西州精准扶贫经验:走出了一条可复制推广的“精准扶贫”之路

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切嘱托,深入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以十八洞村为样板,探索出一条可复制可推广的精准扶贫好路子。

2019-04-01 06:27:19
最新报道

【牢记殷切嘱托 决战脱贫攻坚】邵阳县聚合力挖穷根摘穷帽

2018年,邵阳县共整合扶贫惠民资金5.96亿元,为6474名贫困对象发放就业交通补助323.7万元,落实教育扶贫33536人次。

2019-04-08 07:43:18

【牢记殷切嘱托 决战脱贫攻坚】新邵县基础设施建设大提升

新邵县在精准扶贫实施过程中,以提升“民生指数”为目标,将群众最关心、最切身利益的基础设施建设作为第一抓手,与乡村振兴、美丽乡村建设、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有机结合,大手笔投入,高质量推进,助力甩掉“穷帽子”。

2019-04-08 07:43:18

【牢记殷切嘱托 决战脱贫攻坚】慈利完善基础设施夯实脱贫基石

“水泥路修到家门口,还通上了班车,出门可方便了。”3月27日,在慈利县洞溪乡幸福村26组,81岁的贫困户鲁礼富说起扶贫道路和班车通到小山村,高兴得合不拢嘴。

2019-03-28 08:19:01

【牢记殷切嘱托 决战脱贫攻坚】辰溪强化组织保障助力脱贫攻坚

3月25日,阳光明媚,在辰溪县柿溪乡纱帽坪村,村民杨永家正在地头忙着种植红薯。“村里办了红薯加工厂,我去年种了10亩红薯,毛收入达1万多元。这要归功于刘书记。”杨永家高兴地对记者说。

2019-03-28 08:20:17

【牢记殷切嘱托 决战脱贫攻坚】沅陵县:至去年底累计脱贫25663户92155人

胡家溪村是一个传统的土家族古村落,2016年被列入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公示名单。该村利用当地的资源禀赋发展旅游,随着基础设施的逐步完善,吃上“旅游饭”的胡家溪村于2017年底就实现整村脱贫摘帽,2018年底被评为国家AAA级景区。

2019-03-26 06:15:39

【牢记殷切嘱托 决战脱贫攻坚】芷江:夯实基础设施建设筑牢脱贫路

“村里通了水泥路,老板们直接开车上门收购绿壳鸡蛋和猕猴桃,山里土货变成了真金白银。”3月中旬,在芷江侗族自治县三道坑镇金厂坪村谢婆溪组,正在为果树修枝的村民肖金凤感慨万千,称赞国家扶贫政策好。

2019-03-21 08:10:27

【牢记殷切嘱托 决战脱贫攻坚】新化:基础设施建设为脱贫“强筋壮骨”

3月19日,在新化县海拔800米左右的天门乡土坪村,桃花梨花含苞待放,吸引大批游客。村民老戴说:“搭上脱贫快车,我们完善了基础设施建设,以前的穷乡僻壤之地,变成了热门旅游景点。”通过基础设施建设,新化县补齐“农村短板”、打通“毛细血管”,为脱贫攻坚“强筋壮骨”。

2019-03-21 08:11:18

【牢记殷切嘱托 决战脱贫攻坚】隆回:根植产业发展摘“穷帽”

3月16日,风和日丽,正是农作好时机,隆回县荷香桥镇长溪村的贫困户李永和一早就赶到地里为种植的无花果除草施肥。他去年种植了2亩无花果树,当年就挂果,纯收入达1.3万元,实现脱贫。

2019-03-19 07:35:40

【牢记殷切嘱托 决战脱贫攻坚】麻阳:壮大特色产业助脱贫

“我家品改的4亩多‘锦蜜’冰糖橙去年摘了4000多公斤,卖了2.5万元。国网怀化供电公司驻村扶贫工作队还帮我买了600多只麻鸭苗饲养,出笼后卖了3万多元。

2019-03-19 07:36:21

【牢记殷切嘱托 决战脱贫攻坚】江华产业扶贫确保稳定脱贫

产业扶贫是贫困地区长期脱贫的根基和保证。江华瑶族自治县把发展产业扶贫作为主攻方向,力争户户有增收项目,人人有脱贫门路,大力支持和引导贫困群众大力发展水果、茶叶、菊芋、养殖等特色产业。

2019-03-13 07:59:02

查看更多  >>

新湖南客户端

新湖南客户端

湖南第一移动生活门户

特别推荐
评论
人民日报评论:精准扶贫的湘西经验
5年多前,习近平总书记到湖南湘西十八洞村考察,在这里首次提出“精准扶贫”,殷切嘱托贫困地区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把种什么、养什么、从哪里增收想明白,帮助乡亲们寻找脱贫致富的好路子。这些年来,湖南省湘西州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不栽盆景,不搭风景”,求真务实、苦干实干,真脱贫、脱真贫,书写了精准扶贫的十八洞村样本,探索走出了一条精准扶贫之路。
湖南日报评论员:农民要致富,关键靠支部——自治州精准扶贫经验谈⑤
短短五年时间,自治州874个贫困村出列,55.43万人脱贫,从昔日土地贫瘠、交通闭塞、经济落后的贫困村,到如今人来车往的特色产业示范村、乡村旅游样板村、致富村、幸福村,这些村庄“换了人间”的“逆袭”,关键之处何在?
湖南日报评论员:惟有产业带动,才有扶贫后劲
从生态农业到农村电商,从特色种养到乡村旅游,因资源禀赋不同、自然环境有异,自治州各地产业扶贫百舸争流,真正实现从“输血”到“造血”的转变。可以说,哪里产业发展得好,哪里扶贫后劲就足。
湖南日报评论员:惟有公平公正,才能心服口服
这些年,自治州按照“应进则进、应出则出”的原则,在全州范围内开展扶贫对象动态调整,让宝贵的扶贫资源发挥出了“四两拨千斤”的功效。
在脱贫攻坚的“C位”把功夫下足
“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春水初生,春林初盛。在脱贫攻坚的“C位”把功夫下足——向着富饶美丽幸福新湖南的美好愿景出发,在脱贫攻坚上向党中央和全省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这是湖湘大地的铮铮誓言,这是三湘四水的铿锵足音!
脱贫攻坚的关键时刻更需实干作风
为政贵在行。省领导调研是了解脱贫攻坚的薄弱环节,解决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找准扶贫工作的着力点,更多的扶贫工作还要依靠基层的扶贫干部去干。对于基层而言,在脱贫攻坚的关键时刻,理应让这种实干的作风一脉相承。
湖南日报评论员:用脚步践行向脱贫攻坚发起总攻的誓言
轻车简从、不打招呼、不用陪同,出发前才打开密封名单,沿线临时选定贫困村,为的就是杜绝“打磨完善”的材料、“反复斟酌”的汇报、“精心布置”的场景。这次省领导集中调研,就是带头转变作风,作出榜样示范。
建好“升级版”示范区 打赢脱贫攻坚战
湖南打赢脱贫攻坚战,关键在于加快扶贫工作重点县、深度贫困县的产业发展,发挥产业扶贫的带动效应。这也使得承接产业转移成为湖南脱贫攻坚的迫切需要。
打赢脱贫攻坚战,全域旅游大有可为
2018年是湘西脱贫攻坚冲刺年,省委书记杜家毫再赴湘西调研,到脱贫攻坚“深水区”走村串户,与村民们谈变化、聊收支、话发展,为决胜全面脱贫攻坚战“加油鼓劲”。

查看更多  >>

关于华声 | 广告服务 | 网站建设 | 商务合作 | 法律声明 | 联系我们
0731-84326220(外联) 0731-84329957、84329951(新闻) 0731-84329948(合作及广告) ICP备案号:湘ICP备10011883号-25 版权所有:华声在线股份有限公司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电脑版 | 触屏版 | 客户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