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敬琏:警惕改革空转现象 让顶层设计落地生根

[来源:中国青年报] [作者:潘圆 李松涛]

2月19日,86岁的吴敬琏再次为改革疾呼。在中国经济50人论坛2016年年会上,他给决策部门提了一个意见,“执行部门好像有点慢,有一些改革的指导意见和方案不衔接,这种现象很明显。”

他说,十八届三中全会为全面深化改革作了很好的顶层设计,很多改革的指导意见和方案,都得到了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的批示。但是这些顶层设计和一些具体实施方案的衔接好像存在问题。

“最近一个月以来,出现了所谓的改革空转现象,上级部门忙着发文件,下级部门忙着学文件,一个文件还没学完,第二个文件又来了,或者说改革成了‘修辞’。”吴敬琏说,“这种批评,有一些可能不实,但是应该引起我们足够的警惕。一定要让这些很好的改革顶层设计、指导意见落地生根。”就像习近平总书记1月11日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二十次会议上强调的,“全面深化改革头3年是夯基垒台、立柱架梁的3年,今年要力争把改革的主体框架搭建起来。要牢牢扭住全面深化改革各项目标,落实主体责任,理清责任链条,拧紧责任螺丝,提高履责效能,打通关节、疏通堵点、激活全盘,努力使各项改革都能落地生根。”

为此,吴敬琏建议,“领导部门和执行部门要充分协作,一项一项地改,认真研讨进度,比如原来的设计是否有不足的地方,执行过程中需要哪些补充。”

当下着力推进的供给侧改革,他认为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决定。“这意味着我们从原来主要靠凯恩斯主义式的刺激政策搞增长,转向以提高供给质量,提高发展质量为主的宏观经济政策。这是领导决策思路的重要改变。”吴敬琏说。

过去主要是从需求侧的因素分析中国经济增速下降的原因,寻求应对方略。由此得出的结论是,经济减速是因为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的力量不足,所以应对的方略就是扩需求、保增长。但是执行这个方针若干年以后,出现了一些问题。

吴敬琏强调,从执行中央决定的情况来看,有一个重要问题必须解决,就是提高经济发展质量主要依靠市场力量,还是主要依靠行政手段?

“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从理论上来说,大多数人都承认市场力量能促进资源从效率低下的企业中流出来,转向效率较高的企业,实现决策优化,也承认市场有能力激发创新创业的活力,达到奖优罚劣。但建立健全市场机制是很不容易做到的,而且需要相关机构和人员放弃既有的权力和利益,所以往往步履维艰。”

“对于政府机关和官员来说,最顺手的‘老方法’就是用行政手段干预。一方面下达指标压缩过剩产能,消除房地产库存;另一方面设置各种各样的扶持基金和高新技术开发区等。可是近年来的经验证明,优化结构必须优化体制机制,再辅以必要的行政手段。主要依靠行政手段调结构是很难取得成功的。”

在吴敬琏看来,现在面临的一大问题是投资回报递减,刺激经济的政策效率不断衰减,没有太大作用。与此同时,杠杆率不断提高,去年超过了警戒线,现在还在继续提高,隐藏着系统性风险。“我们不能再继续用这样的方法来应对挑战。”

从供给侧的角度来看,问题更加明显,人口红利消失、增加投资难以为继、潜在经济增长率下降。

那么,这些问题如何解决?

“药方就是通过纠正资源的误配置,改变结构恶化的状况,建立兼容的激励机制来调动积极性。千方百计提高资源的配置效果和宏观经济的运行效果。”

“所谓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经济运行效率,其实就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由主要依靠投资实现增长,转到主要依靠效率提高实现增长。所以问题的核心和实质就是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吴敬琏说:“加快经济发展转型成败的关键,是能不能通过全面深化改革消除实现转型的体制性障碍。正式提出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已经20年了,是1995年制定‘九五’计划时提出来的,但直到现在转型还没有完全实现。在提出要实现转型10年后,就是制定‘十一五’规划的时候讨论过这个问题,为什么进展这么慢?当时给出的结论是存在体制性障碍,归结起来就是政府在资源配置中起主导作用,使市场的作用不能发挥。”

这个问题到现在仍未解决,如何才能解决呢?那就是要全面深化改革,用全面深化改革消除这些转型中的体制机制障碍,通过发挥市场有效配置资源的作用来实现转型。

本报北京2月19日电

广告

评论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