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肿瘤”炎症性肠病怎么防,湘雅三医院医生来支招

2023-05-29 20:46:30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田力] [责编:伍镆]
字体:【

近年来,由于近年来饮食、环境等多方面的因素,一种被称为“绿色肿瘤”的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在我国发病率明显增加,造成了沉重的社会和经济负担。根据流行病学估算,如果不采取积极预防的措施,到2025年我国患者人数可达150万例。因此,积极预防炎症性肠病应该引起全社会的重视。那么,这种“绿色肿瘤”到底是种什么疾病?应该如何预防?

“绿色肿瘤”之称从何而来?

炎症性肠病为什么会被称为“绿色肿瘤”?这种疾病目前尚无根治,不仅可以频繁发作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而且还可能向癌症转化,从危害的角度可类比“肿瘤”。但从根本上来说,这种疾病不是癌症,不仅不会立即危及生命,而且病情可以得到很有效的控制,不会影响生活质量和寿命,故冠以“绿色”疾病。

炎症性肠病主要分为两种类型,一是溃疡性结肠炎,已故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就是因为溃疡性结肠炎反复发作无法正常工作,而于2020年8月28日宣布辞去日本首相;二是克罗恩病,美国电影《黑豹》中“黑豹”主演查德维克·博斯曼则因克罗恩病发展成结肠癌,于2020年8月去世。

炎症性肠病有个特点是:主要患者为青壮年,溃疡性结肠炎发病高峰年龄为 20—49 岁,男女性别差异不明显;克罗恩病发病高峰年龄为 18~35 岁,男性略多于女性。目前还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可以完全治愈炎症性肠病,近30%的患者在最初诊断后的10年内需要进行手术。

炎症性肠病的主要症状是什么?

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同为炎症性肠炎,但表现各有不同。

溃疡性结肠炎通常位于直肠和左半结肠,主要表现为持续或反复发作的腹泻、黏液脓血便,可伴有腹痛、里急后重和不同程度的全身症状,病程多在 4~6 周以上。 同时可伴有皮肤、黏膜、关节、眼、肝胆等肠外表现。其中25%-30% UC患者表现为重症,可出现消化道大出血、中毒性巨结肠、穿孔、癌变等并发症。

克罗恩病病变可发生在患者口腔到肛门之间的任何部位,但多以回肠末端和回盲部为主,起病比较隐匿,临床表现也呈多样化,主要包括消化道表现、全身性表现、肠外表现和并发症:消化道表现主要有腹痛、腹泻,可有血便;全身性表现主要有体重减轻、发热、食欲不振、疲劳、贫血等,青少年患者可见生长发育迟缓;肠外表现与UC相似;肠道黏膜溃疡相对于溃疡性结肠炎较深,溃疡常呈间断、跳跃分布,当累及整个肠壁,可引起肠腔狭窄甚至肠梗阻、肠穿孔等并发症,也可出现肛周脓肿、肛瘘等肛周病变。

如何积极预防炎症性肠病?

炎症性肠病是一类以肠道溃疡为主要表现的肠道非特异性炎症,目前原因不是非常清楚,医学界目前普遍认为与遗传、环境、饮食、肠道微生态、免疫等相关。根据目前对炎症性肠病的研究,其病源与6大因素有关联,因此应该从这6个方面积极预防:

一为药物因素,主要为长期或频繁服用非甾体消炎药(阿司匹林、布洛芬等)、抗生素、避孕药等药物。因此在用药上要听从医嘱,科学服用这些药物,降低炎症性肠病发病或复发的风险。

二为饮食因素,容易诱发炎症性肠病的主要有高脂、高蛋白和高糖的饮食。长期摄入加工食品(加工的肉类、人造甜味剂、饮料等)、难消化的粗纤维食物、生海鲜和生牛奶、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及生、冷及油腻食物易诱导很容易导致患炎症性肠病,患病治疗后又很容易造成疾病的复发。推荐低脂、低糖,适量蛋白、膳食纤维、维生素的饮食以及清淡易消化的饮食。

三为吸烟因素,吸烟可能通过影响免疫因素、肠道菌群组成来促既可以进炎症性肠病的发展。戒烟可降低患克罗恩病的风险,也有益于降低早期手术和术后复发的风险,改善预后。

四为缺乏运动因素,不常运动影响身体素质下降,容易引发炎症性肠病。建议要根据自身的身体状况,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研究发现,与低运动量相比,高运动量的人患克罗恩病的风险降低了37%;

五为精神心理因素,与炎症性肠病的发病很有关系。在日常生活中要避免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及时疏解心中压力,保持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六为遗传因素。这个因素无法避免,但有家族病史的要高度重视,积极预防疾病的发生。

一旦患上炎症性肠病,应该及早治疗,越早就医治疗效果越好。患者要敢于直面,树立长期治疗疾病的信心,经过医生精心治疗后,要抱有“与疾病和平共处”的健康心态,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保持充足的休息,做好饮食管理,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增强体质,病情可以得到有效控制,患者的生活质量基本不会受到影响。

炎症性肠病目前不能根治,并不代表永远无法治愈。全国消化内科的医务工作者正在努力攻克治疗关,深信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一定能探求出治愈方法,彻底解除广大患者的痛苦。

(作者:田力 作者单位: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消化内科副主任、副主任医师)

(一审:熊泊宇 二审:刘乐 三审:谢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