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文宏:不好好打疫苗,就没有自由的将来

2021-06-06 14:51:39 [来源:科技日报] [责编:夏博]
字体:【

科技日报记者 赵汉斌

6月5日下午,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主任、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现身昆明,做客云南科学大讲坛,以“新冠疫情当前面临的挑战和传染病防控体系的建设”为题开讲,赢得现场观众的热烈掌声。

刚一登台,张文宏说,他非常愿意借云南科学大讲坛的机会,与各族干部群众,以及从一线归来的防疫专家一起来做一次讨论。

开讲之初,还有个小插曲。

张文宏原本准备了一个片子,但看到现场与会的朋友太多,他临时改了主意。“我想最后一排的朋友,一定是看不到片子的。如果播放片子,就意味着坐在第一排的人,与最后一排之间存在一个巨大的不平等。平等的思想,也是我们抗疫中所要追寻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思想。”张文宏的演讲,也以“平等”为关键词展开。

张文宏5日下午做客“云南科学大讲坛”。科技日报记者 赵汉斌 摄

严格防控疫情,是追求最大的平等

张文宏说,2020年疫情最厉害的时候,全国防疫队伍都一起到武汉,用两至三个月的时间,就把疫情完全控制住了。但到今天为止,大家还是非常担心,瑞丽、安徽、广州、台北,大家似乎觉得散发的疫情没完没了。

张文宏经常参与国际间的交流,国外同行常问的一个问题是,为什么中国一下子就可以把疫情给控制住、又为什么今天还要求这么严格?

“今天对疫情我们真的是较真了。为什么较真?原因就是我们这样做就是为了消除一种严重的不平等!”他说,在疫情早期,大家发现新冠肺炎导致成年人的死亡率远远超过小孩子;老年人的死亡率又远远超过年轻人,其比例甚至是几十倍到几百倍。这就意味着有些年轻人是不愿意居家隔离或者封城的,很多国家封城和隔离的时间也很短,但中国都做到了。

“现在全世界,只有我们不允许有病例出现。因为如果一旦疾病在国内蔓延,导致的是大批老年人的生命被剥夺,你认为这个就平等了吗?”张文宏设问,所以我们在做疫情防控时,经常要非常艰难地做一次次平衡,就是生命的安全与个人自由之间的平衡。

而且中西方文化之间存在巨大差异。“我在讲,因为政府领导有力,老百姓的密切配合,但是这句话其实他们不能理解。于是我告诉他们,我们中国人的文化是家人要生活在一起,年纪轻的人,绝不会允许自己的父母或奶奶爷爷过早地离开自己,也不允许因为年轻人不戴口罩,不遵守社交距离、小区封闭的要求,导致大批老年人死亡。所以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也是中华文化帮助我们度过了这一关。”

演讲结束后,听众向张文宏献花。科技日报记者 赵汉斌 摄

上次防控得好,并不意味着那是最后一次疫情

演讲中,张文宏提到1918年的大流感。

“1918年的大流感,死亡人数达到5000万至1个亿。那时候抗菌、抗病毒药物还没有发明出来,当时流感到底是病毒还是细菌引起,我们还一无所知。随后几十年的时间,感染的人越来越多。我们通过103年的时间,才和那样一个病毒达成了‘和解’。”张文宏说。

但是今天,已经不允许我们再采取像一百年前的态度来对待新冠这样一个新的病毒。截至6月4日的数据,全世界有1.7亿人感染过新冠肺炎,有360多万人死亡,病死率达2.14%。“今天季节性流感的病死率只有0.1%,那也就意味着新冠目前的病死率是流感的20倍。”张文宏说,我们在最短的时间内,依靠科技,把疫情控制住了,很难有哪个国家像中国这样去做,没有哪个国家愿意去接受这么大一个挑战。这中间中国科技的贡献也是有目共睹的。

“中国公共卫生响应是比较厉害的,我们最高级别的一级响应两三个月,这个病毒就基本消停了。到今天为止,全世界的科学家对它的基本的认识是一致的,对它的病死率、传播率认识也都是一致的,你也很想叫人家来抄作业,采取公共性的策略,但很难达成共识。”

依靠科技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张文宏直截了当地说,我们要相信自己国家的疫苗,尽量早接种疫苗。

“最近在广州,疫情控制得非常辛苦。很多人问我,政府有没有大惊小怪?有几个病人有什么关系,反正不会死人的。但我告诉你,如果有130个病人的时候,没人病亡;但如果是1300个病人,死亡率可能就会达到0.5%;如果是13000人的时候,病死率可能就达到5%!”张文宏说,这就是为什么我们鼓励大家去打疫苗。

目前,大家面对的首要问题,就是输入性的疫情,尤其在云南。

“你认为瑞丽的这次疫情是最后一次,我就不相信了。虽然有些同志可能很不愿意听,觉得这句话是‘乌鸦嘴’,但这句话也是我昨天下午在上海市政府反复讲的。上海本土疫情有过2至3次,虽然控制都很好,但绝不要认为上一次的疫情防控做得好,下一次一定做得好;也绝不要认为上一次疫情会是最后一次。像今天云南周边的这种情况,输入性疫情是常态。”张文宏提示说,现在全世界打了接近20亿剂疫苗,分布到落后国家的比例只有1%左右,特别是与云南近邻的几个国家,都还没有“好好地接种”疫苗。

质疑疫苗的有效性没有意义

目前,我国接种疫苗已经超过7亿多剂次,中国疫苗在国际上打了3亿多剂次。全世界只有中国这样极少量的“优等生”获得了自由,所以大家能在这里聚会,依靠的是什么,不言自明。张文宏说。他强调:“我觉得疫苗的有效性,大家去质疑它是没有意义的。我就问你一句话:全世界打了11亿多剂次中国疫苗,如果不安全,你认为瞒得住吗?你认为我们的朋友圈里,是不是都应该是充斥着这种疫苗不安全的事件?然而并没有。”

张文宏说,现在疫苗的保护率,国际上给的数据是78%,那就意味着疫苗的保护率不是100%,但是就是因为这78%,会将疫情传播的速度大幅度地降下来。

云南省科技厅副厅长、省外专局局长阮朝奇(右)主持5日的“云南科学大讲坛”。科技日报记者 赵汉斌 摄

张文宏还以“矛”“盾”打比方,讲起了上海的做法。

“很多人问上海有什么经验?是否把起防护作用的‘盾’的各个环节做到位?上海上次的本土病例能够处理好,主要是因为严格执行了定期的核酸筛查,居然就筛到了。”他说,当天,各级各部门,包括市领导和防疫专家都没有睡,“你这一晚睡了,后面几个星期就不要睡了!排查不能错过第一个24小时、至少不能越过48小时。因为病毒传播的速度远远超过你的想象。”

一方面是我们的“盾”要尽可能的结实,牢不可破;同时,作为防护手段的“矛”,进击速度要非常之快,我们一定要挡得住任何变异病毒的攻击,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做得好。

“所以,最后来展望一下未来。”张文宏说,新冠病毒短期内在我们这个世界上是不会消停的,“新冠病毒的风险远远超过我们的想象,而且后面的变异病毒是不是更加厉害,我们还不知道。但是我建议大家,今天我们只能让自己的队伍更加结实,让我们防护手段的‘矛’更加锋利才行。我们也应该更进一步号召公众打疫苗,因为没有疫苗,我们的将来或许也没有自由。”张文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