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职业学院:搭建“三大平台”,聚焦“三大维度” 推动军政校企深度融合

2020-11-26 09:05:49 [来源:大众网] [责编:刘畅畅]
字体:【

大众网·海报新闻讯(记者 刘佳琦 摄影 韩春义 通讯员 耿宏银 王述刚)2017年12月19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把“产教融合”作为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抓手提高到了空前的高度。2020年9月,山东省教育厅等14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推进职业院校混合所有制办学的指导意见(试行)》,明确了产教融合的具体路径。

一、搭建“三大平台”,构筑产教融合新模式

学院产教融合始终以办学体制机制创新为重点,坚持“服务、融入、引领”的理念,不断创新合作模式。多年来,与社会各界开展了广泛的合作,与政府、院校、企业、军队共建校内外生产性实训基地、产品研发中心、技能大师工作室等,对混合所有制、现代学徒制、工学结合、产教融合等进行了实践,形成了军政校企和社会的良性互动。

(一)校企合作,协同育人。

产教融合的核心是让企业行业成为重要的办学主体。我们创新多元办学格局和人才培养模式,实现学校与企业协同育人。

首先,与企业共建了首家混合所有制二级学院——中德合心国际交流学院,将企业资金、内训体系、项目化教学资源等引入学校和课堂教学,同时也提升了教育教学及管理水平,对建设特色专业、整合企业资源、实现职业教育创新发展目标有着深远意义。

其次,积极探索和更新现代学徒制的人才培养模式。2015年,学院被正式列为教育部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机械制造与自动化、应用化工技术两个专业被列入试点专业,同时,学院机电一体化技术、口腔医学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等三个专业分别被列为山东省试点专业。基于现代学徒制的规律及要求,学院顶层设计和系统探索了“企校联盟、一体育人、学训交替、岗位成才”的现代学徒制试点模式,促进“学生、学徒、准员工、员工”身份转变,实现了学生成长成才。

第三,积极引进企业资源,和合作企业魏桥纺织、瑞鑫地毯共建2个技术研发中心,与北京蓝墨大数据技术研究院共建了移动云教学大数据等3个研究中心;引进高技能人才和劳动模范,建设了17个技能大师工作室,为校企合作增添了新亮点。在合作过程中,把服务放在第一位,把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在服务中为政府决策提供咨询,为企业发展提供人才,实现“多方共赢”。

此外,我们在校企合作方面还做了大量工作,如与专业建设相结合,共建海瓷文化展馆和瑞鑫地毯文化展馆,使相关专业学生在校期间可以直接体验企业文化;与优质企业联系,根据专业设置,全院组建31个冠名班。学院教师与企业共同研发技术成果获2017年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技进步二等奖;另外,学院轻纺化工学院与富海石油共同开发了硫化黑染料污水处理等6项科研课题,共同申请国家专利5项,签订双方“零学费”订单培养协议,不仅为企业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与服务,同时完善了人才培养方案,优化了人才培养结构。

(二)校政合作,文化育人。

近年来,学院不仅在校企合作中不断探索新思路新模式,同时也重视与地方政府的合作,利用双方优势互补,建立紧密、长期的合作关系。例如,学院原设有航海学院,2014年,我们主动与海洋渔业厅联系共建海洋学院。2017年,由省知识产权局、滨州职业学院、滨州市科技局(市知识产权局)三方共建江北第一家高职院校知识产权学院。知识产权学院的成立标志着我省知识产权职业化教育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知识产权职业化进程迈进了一个新的阶段。

与此同时,学院联合市委宣传部、市委党校共建全省首家马克思主义学院,与滨州市政协共建了全国第一家地市级政协文史馆,等等。通过校政合作,为学院发展凝聚了丰厚社会资源。积极开展联系服务县区工作,与滨城区、阳信县人民政府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与滨州高新技术开发区共建社区学院,实现了学院校政合作、校企合作的新突破。

(三)校军合作,定向育人。

在校企合作的基础上,学院也在积极探索校军合作新模式。2016年,学院主动和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联系,成功获批全国定向培养士官试点院校,并与北海舰队、东海舰队联合培养定向士官,2017年又扩大到了海军、空军两个军种,新增招收空军部队定向培养士官生80人,实现了海陆空的人才培养全覆盖。

二、聚焦“三大维度”,铺展产教融合新思路

通过几年的积极探索和不懈努力,学院在产教融合中积累了一些实践经验,实现了管理上由游击战到正规战、规模上由星星之火到燎原之势、效益上由单一目标到多方共赢的“三大转变”;通过实施“一院一品”,打造了全方位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金招牌,走出了一条适合高职院校发展的继续教育之路。学院先后两次被授予高等职业院校服务贡献50强。接下来,我们将继续深化产教融合,围绕广度、力度、深度的三个层次,力推产业深度转型下的职业教育发展。

(一)扩宽合作“广度”,推动全方位融合。

产教融合的广度即范围和内容的不断扩宽。今年我们提出的目标是“3+4+4+6+8”:就是要建设3个全国性职业教育联盟(集团)(组建全国现代生活服务业职业教育集团、中国高端铝产教联盟、全国护理职教联盟);4个区域性职教联盟(黄河三角洲高端化工职业教育联盟、滨州市建筑产业联盟、滨州市学前教育职教联盟、黄河三角洲(滨州)职业教育联盟);共建4个混合所有制产业学院(ICT产业学院、中裕商学院、兴洋海事产业学院、联想IT产业学院);提升知识产权学院、中德核心国际交流学院,在混合所有制产业学院背景下,推动6个技能大师工作室建设(幼儿园玩教具类大师工作室、高端生活服务业大师工作室、推拿按摩技能大师工作室、儿童剧技能大师工作室、活塞高档数控装备智能制造技艺技能大师工作室、西门子袁海嵘大师工作室);以及8大实训基地建设(土木建筑智能(仿真)实习实训基地、财经商贸智能(仿真)实习实训基地、学前教育综合实训基地、航海智能(仿真)实习实训基地、高端铝加工产教融合实训基地、智慧康养实习实训基地、化工生物智能(仿真)实训中心、财税综合实训中心)。

(二)加大合作“力度”,落实实质性融合。

产教融合的力度即合作强度的不断加大。产教融合不仅是当今职业教育发展的共识,更要转化为职业院校的意志、行动和价值追求。然而,实际的校企合作中,往往存在短期实习多于长期培养,“感情联络”多于实质交流的情况,重数量而轻质量,使产教融合流于形式。针对这类状况,学院着眼于专业建设,提出“六个一”的建设思路:重点打造“1个业务指导部门、1名专业带头人、1支高素质教师队伍、1个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1个紧密对接的合作企业、1个对外合作交流项目”等六大核心建设指标,要上新专业必须先看依靠的企业是哪家,没有依靠企业谈不上新上专业,合作企业应该是500强企业或者国家重点领域的科技型创新企业,通过专业建设与企业对接,力图实现校企的实质性融合。

(三)延伸合作“深度”,激发可持续融合。

产教深度融合、校企深度合作是职业教育发展的方向,也是前进的动力。从一定意义来说,一所院校产教融合的深度,决定其生存和发展的高度。多年来,学院积极整合资源,推动产教深度融合,在推动毕业生就业、社会培训、学院内涵建设等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例如:与企业共建“西门子—滨州职业学院先进自动化技术中心”,先后投资2400多万元,全面引进西门子先进技术与培训体系,双方在教学及培训、认证及考评、科研及开发、自动化领域新技术宣传与推广、实习及就业五大领域开展了全方位合作,实行企业化管理和市场化运作,企业深度参与教学,与学院一体化管理。

就学院而言,实现产教融合,最重要的是创新机制,锻炼队伍,探索路子,最终实现双赢,乃至多赢。通过与行业企业、兄弟院校、科研机构的联合对接,形成政府、企业、学校和社会良性互动,并在为企业、为社会的服务中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提升专业教师和毕业生在行业企业的影响力,提升社会发展需要的契合度,提升学院对产业发展的贡献度,提升学院的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逐步做到在服务中融入,在融入中引领的目标,实现对区域经济的人才引领、技术引领、项目引领、文化引领,使滨州职业学院成为区域的人才高地、技术高地、专业高地和文化高地。

目前,学院正面临着“双高校”建设和向应用示范职业技术大学转型的发展机遇,同时也会迎来各种挑战,我们相信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市直相关部门和相关企业的大力支持下,经过全院师生的共同努力,一定会全面把握机遇,沉着应对挑战,共同创造滨职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