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江清水向东流——2020走进昆仑文化•直播大美青海】长江源村“话幸福”

2020-08-26 13:27:25 [来源:青海新闻网] [作者:陈郁 樊永涛] [初审编辑:潘华]
字体:【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记者 陈郁 樊永涛 报道)“以前我们过着游牧生活,自然环境恶劣,住的是帐篷,每年将近一半时间喝的是冰雪融水,出行只有马和牛,人均年收入还不到2000元,生活条件特别艰苦,孩子们入学率不到50%。”长江源村原村党支部副书记更尕南杰想起以前的生活,不禁摇了摇头。

(干净整洁的长江源村)

8月26日,“一江清水向东流——2020走进昆仑文化·直播大美青海”大型采访活动采访团一行驱车从格尔木向南沿着109国道驶入长江源村,采访这座2016年因习近平总书记的到访,而备受瞩目的高原村落。

“现在日子越过越好了。”更尕南杰说,“搬下来之后,搬迁牧民享受国家草原奖补政策。同时,国家对16周岁以下55周岁以上牧民群众每人每年发放困难补助5600元,燃料补助每户每年3000元,牧民人均年纯收入达22828元。”

走进长江源村,村口矗立着一座极具藏族特色的大门,宽阔的马路两边白色的太阳能路灯、微风招展的五星红旗,显得格外醒目,村里的藏式风格长廊内展出着一幅幅习总书记视察长江源村时与村民们的留影,小孩们在门前玩耍嬉闹,老人们有的散步健身,有的摇着经筒念诵祈福……

2004年11月,128户407名牧民群众积极响应国家三江源生态保护政策,从400多公里之外、海拔4700米的唐古拉山镇搬迁至格尔木市区南郊定居,现已发展到230户581人。这些年来,长江源村驻村工作队与村“两委”班子通过各种举措,让日子一天一天好起来,群众切身感受到党的政策带来的巨大变化。

2016年8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长江源村,和藏族同胞共话幸福愿景。总书记指出,保护三江源是党中央确定的大政策,生态移民是落实这项政策的重要措施,一定要组织实施好。

(长江源村村民接受媒体记者采访)

谆谆嘱托,铭刻心间。“长江源村现在有172名草原生态管护员、33名湿地生态管护员,全面管护501.1万亩禁牧区。”长江源村第一书记李国林告诉记者。

达娃卓玛就是172名草原管护员之一。“自从2004年迁入这个村子,日子一天天发生着改变。过去,只能靠着家里的几头牛和几只羊生活。现在,有了国家政策的扶持,我们有了更多选择”。去年,达娃卓玛还把自家的亲戚、80岁的拉毛老人从敬老院接回了家,一家5口人一起幸福地生活。

辛勤耕耘,喜悦收获。在格尔木市相关部门和长江源村的共同努力下,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一期工程实施10年来,三江源各类草地产草量提高30%,水资源量增加近80亿立方米,相当于560个西湖。

格尔木市唐古拉山镇党委书记赵守元说:“保护生态环境的理念早已深深扎根在牧民群众心里,用当地牧民群众朴实的话语表达,那就是生态就是民生,雪山就是美丽,蓝天就是幸福。”

(干净整洁的长江源村)

时间见证了长江源村的巨变,群众更是铭记着党和国家的深切关怀。目前,长江源村农村牧区新型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100%,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96.5%,村里的绿化、硬化、亮化基础设施日臻完善,先后建起小学、敬老院、垃圾填埋场,天然气入户、给水、排水升级改造都得到了落实,先后建成了村汽车站、文化广场,有了太阳能路灯和综合集贸市场。村里还投入68.66万元建设光伏电站;藏家民俗传承基地投入400万元,已建设完成;投入产业发展资金56.65万元……

从雪山到城镇,从游牧到定居,从牧民到市民,从硬件设施到思想观念,长江源村的变化难以细数。可以说,牧民搬迁实现了生态环境保护和牧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双赢,山上山下处处是幸福。

相关专题:一江清水向东流——2020走进昆仑文化 直播大美青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