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杂志为何要道歉?竭尽所能地避免和减少污名化

2020-04-09 22:41:08 [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责编:潘华]
字体:【

《自然》杂志发表社论《停止新冠病毒的污名化》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4月9日刊文《以科学之名:<自然>杂志为何要道歉》,全文如下:

“我们当初的做法确实有误,我们愿为此承担责任并道歉。”4月9日,英国《自然》杂志微信公众号“Nature自然科研”在社论《停止新冠病毒的污名化》中写到。

今年2月,世界卫生组织宣布将新冠病毒引起的疾病命名为“COVID-19”,世界卫生组织在提出这一命名时,委婉提醒了曾在新闻报道中错误地将新冠病毒与武汉和中国关联在一起的人和组织,包括《自然》。《自然》杂志在社论中意识到:“执意将一种病毒及其所致疾病与某个地方关联在一起,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行为,需要立即停止。”

新冠病毒的源头究竟来自哪里,这是一个严肃的科学问题。流行性疾病可能在世界上任何地区、国家、城市首先暴发。关于病毒命名,国际社会有其规范,科学界对此也早有共识。《自然》杂志在社论中写到:“多年来,人们经常会将病毒性疾病与疫情首先暴发的地区、地点或区域关联在一起。比如中东呼吸综合征(Middle East respiratory syndrome)或寨卡病毒——以乌干达的一片森林命名。但是,世界卫生组织在2015年发布指引,要求停止这种做法,以减少污名化和恶劣影响,比如对所涉区域或当地民众的恐惧或愤怒之情。”在此之前,世界卫生组织卫生紧急项目负责人迈克尔·瑞安也曾公开表态:“我相信任何人都会后悔把病毒同种族联系在一起,这是所有人都不希望的。”

避免将病毒同某个特定的地理位置或种族联系在一起,最终获益的将是所有人。一种病毒的名称,常常比病毒本身传播得更快、更广、更久。过去,“中东呼吸综合征”“西班牙流感”“墨西哥流感”的说法,就曾招致不必要的地域和种族歧视。正是基于这些原因,但凡有科学素养、秉承科学精神的人,都明白涉及病毒名称时在语言使用上要格外小心。在今年2月出版的应时之作《传染的规则》中,传染病流行病学家Adam Kucharski就提醒大家:“历史表明,大流行会导致一些群体被污名化,这就是为什么我们所有人都要谨言慎行。”

中国是新冠肺炎疫情的最早受害国,也是截至目前抗击疫情的最大贡献国。正是中国的严防死守、艰苦努力,为世界各国抗击疫情争取了宝贵时间。与此同时,中国积极加强与国际社会合作,驰援意大利、伊朗等疫情发生国家,用实际行动展现了公开、透明、负责任的大国担当,诠释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丰富内涵。

疫情面前,人类要用科学战胜愚昧,用合作抵制偏见。《自然》杂志在社论中写到:“许多领导人都希望听取专家的科学意见,据此采取行动应对新冠病毒大流行,挽救生命。在术语方面,来自专家的意见很明确:我们必须竭尽所能地避免和减少污名化;不要把COVID-19和特定的人群或地方相提并论。”本周三,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也指出:“请不要将疫情政治化。如果想被病毒利用,那就去做;如果不想,就应让病毒远离政治,将疫情与政治隔离。”

(原题为:《以科学之名:<自然>杂志为何要道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