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林春暖满人间

2020-03-13 11:05:56 [来源:华声在线] [责编:潘华]
字体:【

王 珊  彭国军  匡 肇  田 蕾

隔离病房里,护士尹慧竹穿着厚厚的防护服,小心地为病人取咽拭子,虽然有防护服,感染风险还是很高。面罩里的雾气模糊了她的视线,尹慧竹屏住呼吸,只一刹那,准确完成了操作。

像这样技术与胆量的考验,尹慧竹和同事们每天都要经历好多遍。

1个多月前,她和来自衡阳市中医医院的11位“小伙伴”加入了湖南首批支援湖北医疗队,走进黄冈市大别山区域医疗中心。在这里,她们直面未知的生死威胁,克服了“隔离作战”的种种不便,以敬业、专业迎接每一次挑战、守护每一位病人。在离衡阳千里的抗疫“战场”,写下了一首首温暖动人的诗篇!

最美逆行——

她们是无私无畏的英雄

1月23日下午2时,衡阳市中医医院各病区微信工作群,弹出了一条消息:紧急组建新冠肺炎医护应急志愿服务队支援武汉,请大家踊跃报名。

一时间,响应声四起:“支援湖北算我一个”“我是共产党员、我有经验,让我上”“若要战,召必回,战必胜”……短短30分钟,医院收到来自各个病区递交的申请书、请战书60余封。

经过层层筛选,医院确定尹慧竹等12名医护人员组成第一批应急志愿服务队。她们都是“女将”,年龄最大的39岁,最小的21岁。

年龄最小的周湘是二病区的护士,看到驰援武汉的召令,她第一个报了名,怕父母担心,她不敢告诉家人。直到坐上了去武汉的火车,父母才知道。母亲在电话里急得直哭,周湘说:“爸爸妈妈,对不起!救死扶伤是我的本职,哪怕我的力量微不足道,也要为祖国为人民尽一份力。我会平安回来的,请你们放心。”

和周湘一样,瞒着父母出征的还有ICU的护士魏灼美。因为ICU工作忙,魏灼美已经连续8年没回老家过春节了。今年年前妈妈刚做完手术,90多岁的奶奶打来电话:“今年你就回家过个年吧,往后还不知道奶奶能不能再陪你过春节了。”魏灼美才下定决心,跟科室里请了假。可刚回家两天,就看到了群里的消息。她知道,如果走对不起刚做完手术的妈妈、对不起两个需要她的孩子、对不起年迈的奶奶,但她还是咬咬牙报了名——“我是医护人员,这个时候不上,什么时候上?”她的决定得到了丈夫的理解和支持。在向父母谎称“科里要加班”后,她匆匆赶回了医院。

还有梁志敏、周静、王易、贺金玲、刘晓容、张瑶、何青、李飞亚、刘思敏……此次出征的12名护士每一个都是父母的宝贝,有的是孩子们的妈妈,但面对祖国和人民召唤,她们“舍小家为大家”,做出了最勇敢的抉择。

农历新年的第一天,院长王诚喜和同事们一道为她们送别。他含着泪说:“你们不仅仅是衡阳市中医医院的工作人员,更是我们中医医院的骄傲!你们无私奉献、勇于担当的精神让人敬佩。请一定平安归来!”在殷殷嘱托中,12位英雄带着救死扶伤的信念、带着中医人的荣誉,踏上了开往武汉的列车……

1月25日(农历大年初一)出征时。

最强担当——

她们是打不垮的战士

经过短暂的培训,1月29日,医疗队进驻黄冈大别山区域医疗中心。衡阳市中医医院“小分队”负责一个病区58位重症病人的护理工作。

病人们有的要做血滤,有的上了呼吸机,还有的卧床生活不能自理,护士既要做好取咽拭子、打针等工作,还为卧床病人喂饭、翻身、吸痰、清理排泄物……护理强度之大、风险之高,可想而知。

更困难的是,在隔离病房,时时要带着N95口罩、穿着防护服,口罩紧紧勒在脸上,压出了通红的压痕;防护服又厚又闷,让人透不过气来。为了节约防护服、减少穿脱风险,护士们每天八九个小时不吃不喝不上厕所,一天工作下来,整个人都快要虚脱了。

但就是这样,也没有人叫苦叫累。她们互相鼓劲、努力克服,将自己调整至“满格”状态。

队长尹慧竹是共产党员,工作中总会走在最前面。她是带头冲锋的战士,也是负责任的“头儿”。队员们进入病房前的每一道洗消程序,每一个防护要求,她都严防死守,穿戴防护服、隔离服、面罩、护目镜等大大小小几十道程序,她一一叮嘱过问。“我一定要把11位队员平安带回。”这是她对自己许下的承诺。

援鄂医疗队临时党支部书记梁志敏,工作近20年,经验丰富,是队中年龄最大的队员。她像一位大姐姐,不管是谁和她搭班都能享受“特别的关照”,在病人需要取咽拭子时,她说:“我上,我有经验”;队员因身体不适不能上班,她也有腰椎病,却说:“不要影响其他的妹妹休息,我上。”在她的影响下,其他10名非党员都积极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

在隔离病房,每一个人都全力以赴,冲锋在前。在这里,她们是护士、是护工、是清洁员,也是保姆;她们是中医文化的传播者,在日常护理的同时,为失眠、肠胃不适的病人进行穴位按摩;教能活动的病人打八段锦、太极拳。她们更是打不垮的女战士,在各种艰难与压力下,同时间赛跑,同病魔较量,用生命守护生命,彰显着“中医人”的勇毅与担当!

抗疫“十二金花”小分队。(图片由衡阳市中医医院提供)

最暖守护——

她们是相濡以沫的亲人

“李爷爷,今天的面条可香啦!来试一口吧!”晚饭时间,护士王易走到91岁的李建中(化名)身旁,哄着他吃饭。李爷爷没牙,她特意交代食堂送来软糯的面条;李爷爷生活不能自理,王易俯下身子一口口喂他。

“隔离病房,没有护工,没有陪人,我们就是病人的保姆和家人。”王易说。

还记得刚进隔离病区时,对疾病的恐惧加上陌生的环境,让大家都备感压力。患有阿兹海默症的李爷爷更是对陌生人的碰触十分抗拒,他不吃不喝,就连打个针也要4名护士同时按住。

但护士们没有放弃。李爷爷不肯吃饭,大家就轮着哄;不愿擦洗,大家使尽浑身解数,跟他“斗智斗勇”。

在大家的精心照料下,李爷爷的病情逐步好转。有一天,王易在给病人吸痰时,突然听到背后叫:“王易”。她回头一看,是李爷爷!这个平时认不清人的老人居然记住了她的名字,还冲她笑,给她点赞!那一瞬间,王易觉得,所有辛苦都是值得的!

“在隔离病房,每个人都不容易。能为病人做的,我们尽量做到!”护士刘思敏给我们讲了这样一件小事。

病人张叔叔(化名)病情转重,医生为他上了呼吸机。插管后,张叔叔特别难受,躁动不安。刘思敏看到他用手指在床上不停地写“担心”二字,便试着询问:“要不要叫医生?”张叔叔摆手。“是不是想给家人打电话?”张叔叔用力地眨了眨眼。刘思敏马上为他拨通了家里的电话,又告诉他妻子病人的情况。妻子鼓励他:“好好配合治疗,家里人都在等着你康复回家。”听了这话,张叔叔的情绪渐渐稳定。虽然张叔叔最后走了,但那一通电话却留在了刘思敏的心里。

“特鲁多医生的墓志铭中有这样一句话:我们对病人,有时是治愈,常常是帮助,总是去安慰。在隔离病房更是如此。”刘思敏说。所以,她和姐妹们努力做好每一个细节、用心照料每一位病人。给病人清理大小便,她们从不嫌脏臭;为病人擦洗翻身,她们从不怕苦累;病人身体不适,她们尽力帮助;病人情绪焦躁,她们耐心安抚;即使面临着职业暴露的风险,她们义无反顾……

她们全力守护着病人,有人也在全力守护着她们——

家中的“亲友团”,把孩子老人照顾得妥妥的,让她们能够在前线无所顾忌、奋勇杀敌;医院的“后援团”,每天发微信、通电话,询问她们是否需要帮助,贺金玲的父亲糖尿病病情加重,医院领导马上接他入院,解了贺金玲的后顾之忧;甚至病房里的“助威团”,也给了这群远道而来的“湘妹子”更多的理解和鼓励——

有的护士带着几层手套打针打不准,他们说“没关系,慢慢来”;症状轻的病人,主动帮她们拖地;每个病人,出院时都会不约而同地向她们鞠躬致敬……这些真挚的情谊,给了她们坚持下去的勇气!

“我们现在最大的心愿,就是和所有病人一起回家。”护士们说。

如今,病房里,病愈回家的病人越来越多,剩下的也在逐步康复。希望像3月的气温渐渐攀升。窗外,一个温暖的春天正在到来……

己亥末,庚子初,一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打响。身处前线的“中医湘军”率先吹响了战“疫”集结号。衡阳市中医医院——一个烙印着全国中医发展里程碑会议(1982年“衡阳会议”)的医院、一个68年始终坚守中医特色的医院——积极投身疫情防控主战场,以中医智慧、中医力量巧斗疫魔、护民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