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用药不当,引发不良反应损害健康

2019-12-03 17:20:31 [来源:长沙晚报] [作者:杨蔚然 符晴 朱文青] [责编:金灵]
字体:【

家庭用药不当,引发不良反应损害健康

专家提醒,避免在选药、剂量、疗程、给药方式等方面陷入误区

杨蔚然 符晴 朱文青

指导专家

周焕发 长沙市中心医院全科医学科主任、主任医师

肖智权 长沙市中心医院全科医学科副主任医师

生活中因一些常见病、慢性病需要在家庭自行用药是常见现象,但不少人在家庭用药时,容易在选药、剂量、疗程、给药方式等方面陷入误区。

昨日,长沙市中心医院全科医学科主任、主任医师周焕发提醒,正确用药能够起到防病、治病的作用;如果使用不正确,不但达不到疗效,还可能会引起不良反应,大家需了解家庭用药的常识,避免走入误区。

误区1 盲信偏方,患上药物性肝损害

典型案例

今年62岁的黄女士因急性脑梗死多次住院治疗,出院后医生建议她在家里坚持长期服药。黄女士吃了一段时间药后,觉得无明显好转,便在朋友圈寻求“良方”,很快有朋友推荐了网上的偏方,说这个药治疗偏瘫效果好,且无副作用。黄女士于是购买了一周疗程的药物,没想到服用第三天出现上腹饱胀、厌油、眼睛发黄等症状,被家人赶紧送往医院就诊,完善相关检查后被诊断为“药物性肝损害”。医生立即嘱其停服网购偏方,后经积极护肝、退黄等治疗,黄女士痊愈出院。

专家解析

“药物性肝炎是指由药物或某些代谢产物引起的肝损害,目前已知有1000多种药物可导致肝损害。”周焕发介绍,近年来,临床上收治自行乱服药物导致肝功能损害的患者较多。药物性肝损害重在预防,大家应避免滥用及长期大量用药,尽可能选用同类药物中毒性和副反应较少、较轻的药物。若服用肝毒性较大药物,如抗结核药、抗生素、一些中草药等,必须定期监测肝功能;轻度肝功能损害,一般停药后可自行好转,中重度肝功能损害需及时就医并住院治疗。对于有基础疾病需要长期服药的患者,一定要坚持规律用药,定期到医院复查,切莫听信偏方、擅自用药。

误区2 重复用药,导致消化道出血

典型案例

55岁的李先生是名驾驶员,因长期奔波劳碌,患上了慢性胃炎和颈、腰椎病,医院给予护胃、止痛、理疗等处理,病情得到明显好转。近半年来,因劳累,他后颈、腰部疼痛加重,嫌上医院麻烦,就到药店自行购买止痛药物“布洛芬”口服,自觉效果欠佳,后又听同事说“西乐葆”镇痛效果好,所以同时口服了这两种药物。两周后李先生出现腹痛、黑便等不适,赶紧到长沙市中心医院全科医学科看病,经检查被诊断为消化道出血。

专家解析

“经常颈、腰、腿、关节痛的人会服用非甾体类抗炎止痛药,这类药物最大的副作用就是引发消化道出血,像李先生所服用的‘布洛芬’‘西乐葆’都属非甾体类药物,两种药物长期同时服用,很有可能导致消化道出血。”长沙市中心医院全科医学科副主任医师肖智权介绍,慢性疼痛是一类疾病,现已把疼痛称为继呼吸、脉搏、体温和血压之后的人体第五大生命体征。

当身体出现疼痛症状时,不少人会凭经验自行服用止痛药。肖智权提醒,止痛药最好在医生指导下服用,服用时要注意药物的副作用,严格遵照医嘱的方法和剂量服用,不可同类药重复、叠加使用。另外,正在服用阿司匹林,又需服用止痛药时,更应遵循医嘱,必要时加用胃黏膜保护剂,同时服药时要注意观察大便颜色或进行大便隐血监测检查,做到镇痛和护胃两不误。

误区3 擅自停药,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典型案例

家住长沙市开福区的宋先生及父母均患有糖尿病,因为迷信“逢年过节看病吃药不吉利”,所以在2019年春节时,从正月初一开始擅自停服降糖药。元宵节前夕,他们开始陆续出现多尿、多饮、乏力、嗜睡等症状,到长沙市中心医院全科医学科检查后,被诊断为“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通过补液、纠正酸中毒、胰岛素用药等治疗,宋先生一家人的症状明显好转。

专家解析

“临床上,像宋先生一家这样擅自停药导致血糖异常的情况并非个例,擅自停药、病重时加量服药、好转时停药等,都不利于疾病的好转,且会加重病情。”周焕发表示,很多糖尿病患者在节假日期间走亲访友,享受各类美食大餐及各类零食,再加上随意停药,极易导致因血糖升高引发各种并发症。

对于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病患者,“节假日不吃药”的观点是有损健康的,不要因为平时血糖正常、血压不高而停药,而应遵医嘱按时服药。同时,糖尿病作为典型的慢性疾病,日常自我管理是控制好疾病的基础,要做好血糖监测、按时按量服药、重视饮食治疗、坚持运动锻炼、定期复查体检等。

误区4 错误用药,出现甲亢症状

典型案例

今年77岁的徐娭毑平素喜欢学习医学知识,最近半月有胸闷、四肢乏力症状,到社区医院抽血化验,检查显示是“低钾血症”。徐娭毑一愣神,误以为是“甲低”,想起看过的医学知识,本着省事省钱的想法,于是私自去药店买了治疗“甲状腺功能低下”的常用药物“左旋甲状腺素片”,而且超3倍的剂量服用。服药十余天后,胸闷没改善,还出现心悸、心慌等不适,到医院就诊,医生仔细评估和检查发现,徐娭毑的错误服药导致她甲状腺功能FT3显著升高,被诊断为甲亢症状。

专家解析

“‘甲’与‘钾’同音但不同义,‘甲’非‘钾’,像徐娭毑买错药不仅没治好病,反而因吃错药出现新的病症,临床这种案例多见。”肖智权提醒,随着网络信息时代的到来,人们对疾病的了解胜于以往,对于疾病的相关信息包括用药指导,触手可及。

然而,网上的信息纷繁复杂,真假难辨。医学上还存在疾病名称、药物名称相近或相似的现象,甚至一药多名、同名异药的情况,普通人没有专业医学知识,很多时候很难区分开来。所以,若出现病症,还是去正规医院找医生诊治与用药为宜,依靠一知半解的医学知识胡乱买药,会适得其反。

误区5 翻倍用药,造成别嘌醇过敏综合征

典型案例

63岁的陈先生患有痛风十余年,曾因右踝关节肿胀、红肿热痛多次在当地医院住院治疗,出院后经常不遵医嘱,间断性服用降尿酸药物“别嘌醇”治疗,基本可以缓解。近一个月来,他的关节疼痛复发严重,服用药物后效果不佳,为了早点缓解疼痛,他自行将别嘌醇加量,每天超过正常剂量3倍。服药初期出现了全身皮肤瘙痒、皮疹,他未重视。后开始发热、肌肉疼痛、尿量少,其家人将他送至医院检查后,被诊断为“别嘌醇过敏综合征”,并且已经出现了肝脏、肾脏、心脏等多脏器多系统损害,病情危重。

专家解析

“临床上有些患者治病心切,想当然认为只要加大药物的用量就会效果好,其实药物具有两面性,用得好可以治病救人,用得不好就变成了毒药。” 周焕发表示。

药物的用量,是经过严格的科学验证和大量的临床试验计算出来的,只能根据年龄、体重和病情,在医生或药师指导下酌情增减。像痛风患者更应遵医嘱用药,降尿酸药物有严格的使用指征、剂量、时间,切不可擅自服用,更不可翻倍服药,而且在用药初期要密切监测肝肾功能,如果发生药物不良反应及过敏反应,要立即停用药物,并及时就医。

延伸阅读

五类药开封后不宜长期保存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药品有效期有两个前提条件:药品未开启和药品在其规定条件下贮存。长沙市中心医院药学部副主任医师毛艳梅表示,当药品开封后或者没按照规定条件贮存,其有效期就会大大缩短,即使在有效期内使用,也会存在药品失效的情况。如果服用了失效药品,非但不能起到治疗作用,还可能损害身体健康。以下5类药品开封后不宜长期保存:

口服糖浆:糖浆类药开封后,需在阴凉干燥处或冰箱冷藏保存,严禁冻存。因为糖浆等液体类制剂易滋生细菌,性质也相对不稳定。再次服用时应在光亮处观察药液是否变质,如果出现气泡、变色、结晶或有沉淀物,表明已变质不能再服用。

混悬液:混悬液开封后,应按照药品说明书要求的条件保存,一般密封好后置于阴凉干燥处或冰箱冷藏保存,严禁冻存。用药时尽量不污染瓶口及瓶盖,如果瓶盖、瓶口出现霉变,药品气味颜色等出现变化,应丢弃。

颗粒剂:由于颗粒剂开封后容易受潮变质,应按照说明书要求的条件保存,一般密封好后置于干燥处保存;颗粒剂一般都是小袋装,建议尽快使用完,若出现吸潮、结块等现象,不宜继续使用。

眼用制剂:滴眼液、眼膏剂等眼用制剂开封后,应按药品说明书要求的条件保存,开启后一般使用期限不超过4周。若药品性状发生变化,出现变色、絮状、沉淀等,不宜再使用。

胰岛素注射液:胰岛素注射液在使用过程中不需要放入冰箱冷藏,可在室温(30℃以下)保存4周或按照药品说明书要求贮存。

(朱文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