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储粮技术世界领先 智能储粮成新趋势

2019-06-04 17:27:48 [来源:央广网] [作者:纪翔 马嘉] [初审编辑:周泽中]
字体:【

央广网北京6月3日消息(记者纪翔 实习记者马嘉)据中国乡村之声《三农中国》报道,当前,三夏生产正在有序推进,夏粮收储工作也陆续展开。近年来,随着粮食仓储设施的改造升级,一大批先进技术设备得到推广应用,我国粮食仓储设施和技术跃居世界领先水平。

但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国发展外部环境发生深刻变化,强化粮食库存管理、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性更加凸显。这就需要适应新技术应用的需求,不断加大技术研发力度,培养造就一批高技能人才,在更高水平上做到“广积粮、积好粮、好积粮”。

在近日举行的全国粮食科技活动周上,全国首台商用平仓机器人亮相,迅速吸引了众人的目光。这台机器能够实现24小时智能化、自动化作业,一键平仓、无人值守,大大提高了粮库的作业效率,更重要的是提高平仓作业的安全系数。

航天信息股份有限公司粮食业务负责人高峰:原来靠人工平仓,可能需要两天时间,这个机器三四个小时就能平完近700平方米的粮仓。平仓劳动强度大,粉尘也大,人无法在里面正常工作。还有粮库过高的情况下,平仓的时候容易坍塌,人容易埋在里面。平仓时加入这个设备,把安全隐患排除掉,这是最核心的考虑。今年我们在江苏昆山试用平仓机器人,如果效果好,将在全国推广。

活动现场,来自全国各地的粮库负责人围着一款“椎体底自流式原粮圆筒周转仓”,讨论得热火朝天。这款机器能够在通风干燥的同时,实现对高水分粮食的短期存储,同时能够通过椎体底部自动出粮,提高了效率,节省了成本。

任志北,是江苏南通骑岸粮食储备库负责人。在现场转了一上午,有好几款机器给他留下了不错的印象,其中,最中意的还是那款周转仓。

任志北:我们试用了一段时间,效果还是可以的,暂时周转一下,也比较划算。在收购很集中的时候,高水分的粮食就没办法来保管,所以肯定更要周转,不周转都坏掉了。关于效益,我们也在摸索,周转仓跟烘干机比是有优势的,烘干机毕竟成本大。

依靠科技进步突破关键技术难题,对于“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北京东方孚德技术发展中心是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科学研究院下属单位,自主研发了“三期建库”期间急需的关键装备“谷物冷却机”,并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他们研制的电子式粉质仪、拉伸仪、面团吹泡示功仪等小麦品质专用检测仪器,为保障我国小麦和食品的质量稳定起到了重要作用。

北京东方孚德技术发展中心总经理冯连平:这些设备没有开发出来之前,国外设备处于垄断地位,价格极高,当时国内大型粮仓的储粮安全难以保障。我们的产品研发成功后,国内粮食企业才有条件大规模采用国际先进的品质检测和低温储粮技术。仪器设备的成功研制,使我国小麦和大米的品质检验技术水平大大提高,为优质小麦品种的选择、推广,实现“优粮优购”“优质优价”起到重要技术支撑作用。

当前,国家正在大力实施“优质粮食工程”,以满足广大消费者对食品安全不断提升的需求。标准决定质量,相关仪器的检测方法、标准、技术规程和标准样品的制定和修订工作至关重要。冯连平表示,作为国家粮食质量安全检测仪器工程技术中心,东方孚徳在这些方面也做了大量探索。

冯连平:我们先后研究制订了“谷物冷却机”“电子式粉质仪”“面团拉伸仪”“大米加工精度检测法”“稻谷新鲜度检测法“稻谷整精米率检测法”等多项行业标准或国家标准。特别在“谷物冷却机”的研发过程中,我们通过制定相关的技术标准和应用技术规程,进一步带动了行业低温储粮技术的发展。一系列标准的制订和技术的应用,为研究完善“中国好粮油”系列标准、粮食质量控制作业系列标准和评价手段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引导。

河南省是我国小麦生产第一大省。河南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巡视员乔心兵介绍,当地企业立足河南小麦生产、储存大省实际,开展绿色生态储粮技术模式和工艺研究,取得了明显成效,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引领作用。

乔心兵:中原粮食集团先后立项研究高大平房仓和浅圆仓的氮气储粮技术、半地下仓低温储粮技术等课题,通过一个完整储粮周期的研究,深入分析影响粮食安全储存的物理、化学、生物、气候环境因素以及相关因素的互相影响作用机理,有效减少了化学药剂使用,延长了粮食保质期限,降低了保管成本。

与此同时,河南省还不断开发优化多功能粮情监测、粮库专家决策等现代仓储技术,在全省368个智能化粮库和“粮安工程”智能化管理平台上得到应用,真正建成了一批“实用、管用、好用”的智能化粮库。

乔心兵:根据多功能粮情测控系统检测到的粮仓空间和粮堆不同层点的温度、湿度、氧气浓度、二氧化碳浓度,以及常见的粮虫数量、种类等粮情参数,结合库区环境温度、湿度、风向风力,仓房类型,仓房的隔热、保温、密封性等情况,建立数字模型,对粮情正常与否提供专业的、科学的判断,并研判温度变化趋势和粮虫发生趋势,改变以往单靠保管人员人工分析和经验保管粮食,实现无人值守的安全储粮目标。

粮食产业发展,人才是关键。粮食大省江苏制定了《江苏省粮食行业人才发展规划(2017-2020年)》,实施粮教结合、人才集聚、能力提升等重点工程,全力打造粮政、粮商、粮技、粮匠四支人才队伍,推动行业人才队伍建设向更高水平迈进。截止2018年底,全省粮食行业从业人员96265人,大专以上学历人员比“十二五”末大幅提升,为粮食行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证。

江苏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局长夏春胜:邀请知名专家授课,通过学习研讨、参观见学等形式,增强行业人才观察粮食、思考粮食、发展粮食和企业经营等方面的能力。制定《江苏省粮食行业拔尖人才选拔使用管理实施办法》,开展全省技能拔尖人才选拔和培养工作,协调江苏科技大学成立粮食学院,促进全省粮食专业学生数量不断提高。推动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连云港工贸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先后在南京、淮安、盐城等地对行业技术工人开展菜单式技术培训和职业技能教育。

目前,我国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已经接近60%,但粮食行业的科技进步贡献率仍相对较低。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局长张务锋提出,要着眼于粮食产业链延伸、价值链延伸、供应链优化,围绕“优粮优产、优粮优购、优粮优储、优粮优加、优粮优销”,统筹布局创新,造就大批高素质人才,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动能转换。

张务锋:要充分发挥好财政资金引导作用,通过基金支持、贴息贷款、税收优惠等方式,鼓励企业开展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配套经费支持重点人才工作计划;要拓展完善科技成果、人才、机构三对接机制,促进高校、科研单位和企业之间的人才流动和技术转移,加快粮食和物资储备相关科技成果转化,强化对中小企业指导和服务;要抓好督办落实,打通最后一公里,使各项政策真正转化为创新发展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