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牵挂少数民族的那些事儿

2018-03-06 16:24:38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初审编辑:潘华]
字体:【

学习路上·“跟总书记上两会”系列之三

习近平牵挂少数民族的那些事儿

【学习路上按】历次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都会“下团组”,与代表委员们一起讨论国计民生。3月5日下午,习近平参加了内蒙古代表团审议。在与代表们交流讨论时,他强调,“内蒙古产业发展不能只盯着羊、煤、土、气”“要注意有所为有所不为,不能搞大呼隆,一哄而起”。

总书记时刻牵挂着少数民族地区人民的生活。每年下团组,习近平总书记都会与少数民族代表委员们亲切对话,拉家常、话民生,“特别温暖,特别有干劲”。学习路上整理了历次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与少数民族代表们的亲密对话,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全国两会期间总书记最牵挂少数民族哪些事儿?

场景还原:习近平与满族代表赵会杰的对话

【时间】2018年全国两会

【场合】2018年3月5日下午,习近平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

【对话人】内蒙古赤峰市松山区大庙镇小庙子村党支部书记赵会杰代表(满族)、内蒙古自治区政府驻东风航天城办事处主任、额济纳旗委书记孟和代表(蒙古族)

【对话】

讲述人:赵会杰代表(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松山区大庙镇小庙子村党支部书记)

激动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我是20多年前嫁到小庙子村的媳妇,没想到后来会当上村党支部书记,更没想到有一天能和总书记一起讨论国家大事。

发言时,我总忍不住掉泪。村民们的共同心愿,是让我捎句话给总书记:“日子越来越好、风气越来越正、干活越来越有劲!”我们由衷感激党、感激国家、感激这个时代。这个村子放在内蒙古不显眼,但它就像中国千千万万个乡村一样,党中央好政策的春风吹到了村里,村子日新月异。我常和村民说,“这么多好政策,总有一款适合你”。

说到发展历程,我发言时有点啰嗦。我讲了村里从种玉米到种胡萝卜再到种中草药,从散户自己摸索再到“党支部+合作社+产业党员+农户”的合作新路,总书记不时插话,问了人均耕地、蔬菜种植、市场价格、政策惠民、垃圾处理等许多细节。他不仅关心农村,也很懂农村;他不仅着眼于当前的脱贫攻坚,对脱贫以后的路怎么走也想得长远。今后小庙子村的发展也许还会遇到困难,但我们不会气馁。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一起撸起袖子加油干!

讲述人:孟和代表(内蒙古自治区政府驻东风航天城办事处主任、额济纳旗委书记)

晚上的新闻联播里,代表们的民族服装很抢镜。放眼一看,就像一幅民族融合的画。现场,我发言时第一句是“总书记赛拜努”,这是蒙古语“您好”的意思。总书记在讲话时,也说到了“苏木”“嘎查”,也都是蒙古语。

内蒙古生活着55个民族,额济纳旗就有14个少数民族。70多年前战争硝烟里,我党在内蒙古建立了我国第一个省级民族自治区。正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给内蒙古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总书记多次用“石榴籽”打比喻,民族团结确实有很强的黏合力、感召力,干事创业能够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

翻翻这几年额济纳旗惠及百姓的成绩单,背后都有民族团结的大文章。总书记说“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我反复琢磨这句话,要在实践中用绣花功夫筑牢各民族的精神纽带。56个民族一家人,携手一起奔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