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学者:印度在经济上一直模仿中国模式

2017-09-15 09:49:10 [来源:解放日报] [作者:王多] [责编:刘艺]
字体:【

原标题:印度努力模仿中国发展模式,IT神话被媒体夸大——一个印度智库学者眼中的印度与中国

2017年9月3-23日,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主办、上海社会科学院、中外文化交流中心联合承办的“2017青年汉学家研修计划”在上海举行。

参加本次研修计划的国外学者有30多位,在20天的研修计划活动中,他们一对一与中国学者进行了学术交流与探讨,又现场实地观摩走访了上海的基层街道、国企,参观了市容市貌,亲历中国正在发生的巨大变化,许多学者都有许多看法与感言。上观新闻记者走访了其中一位学者,他是来自印度的思瑞坎先生,目前他是新加坡国立大学南亚研究院访问研究员。

思瑞坎研究员目前主要研究南亚地缘政治,是一名智库专家,他曾经在北京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攻读国际关系学,获得硕士与博士学位。留学中国达8年,对中国有一定了解。以下是访谈内容:

上海的天很蓝

王多:欢迎来到中国,这几天的感觉如何,尤其是对上海的印象。

思瑞坎:感觉非常好。上海是个很漂亮的城市,一切都是新的,人们工作生活的节奏似乎很快,而且这些天空气也特别好,天特别蓝,没有雾霾。

印度在经济上一直模仿中国的发展模式

王多:您来自印度,我想问问关于印度的事儿。印度这些年经济发展很快,是金砖五国之一,经济成就令人瞩目。

思瑞坎:是的,印度经济表现不错。但是我想说,和我见到的中国相比,印度和中国没有可比性。我的意思是说,经济发展的差距相当大。中国在飞速前进,而印度其实发展还很缓慢。印度的城市没有上海管理得这么好,贫富差距很大,因为没有中国的户籍制度,在印度,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城市,在城市一条街道,两边就是富人区和贫民窿,反差特别大。

王多:不过近些年来,印度经济的增长速度,从全世界范围来看,都是很大的亮点。在卫星灯光图上,印度的灯光指数表现得不比中国差。

思瑞坎:我认为,印度经济的亮点,来源于现在莫迪政府“强政府”的经济发展模式,莫迪政府在竞选纲领中,明确把发展经济列为第一位。这是与以前的政府最大的区别。今天的印度正在学习中国对外开放,吸引外资等发展经济的手段,而这些都是中国30多前就开始干的事儿了。另外,我也不认为印度是纯粹自由的市场经济,相反在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中,政府占据了主导地位。

思瑞坎研究员在学术交流活动中发言

思瑞坎研究员在学术交流活动中发言

印度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官僚制度体系

王多:我知道印度的政治制度很复杂,以前有一种观点,印度的制度可能会抑制印度的经济进步。您怎么看?

思瑞坎:确实如此,印度的政治与社会制度非常复杂。据我的观察,印度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官僚制度体系,它有着强大的利益诉求,造成了中央与地方的割裂。坦率说,印度的民主制度也是问题丛生,大大抑制了经济效率。另外就是宗教冲突,包括落后的印度教“种姓制度”。

王多:从社会发展层面来看,印度取得了哪些成就?

思瑞坎:印度在社会层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我还想说,印度的文盲率是非常高的,印度的基础教育,尤其是小学教育非常糟糕,基础设施建设落后,公共卫生系统陈旧。

印度IT产业一枝独秀被媒体夸大了

王多:可是印度IT很厉害,硅谷的印度IT工程师很多。

思瑞坎:印度人讲英语,当然有语言优势。但是我仍然因为,印度的这个优势,被媒体夸大了。事实上印度的IT产业一枝独秀,一方面是计算机人才充裕;另一方面,很多人没有注意到,其实印度非常依赖美国的IT产业市场,印度的外汇基本就是靠美国和欧洲市场。印度自己的市场其实很狭小。如果这一块市场做大了,印度的产业经济还有提高的潜力。

中国年轻人买房子的压力似乎很大

王多:您在中国求学8年,谈谈对中国的印象吧,别只说好的,也说说负面的。

思瑞坎:我在北京大学学习了8年,我对北大的学习环境非常留恋。北京是我见到的中国最好的城市,北京上海现在都算是世界一流大城市了吧,印度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没有中国好,生活便捷程度远不如中国,而且还不安全。

如果说点关于中国的负面感受,其实真的没什么。我遇到的中国人,开放、自信、乐观,朝气蓬勃。我有时感觉不太舒服的就是,经常听到中国同学报怨大城市住房太贵,找女朋友要先解决房子问题。我不知道这是不是中国现在普遍的问题,但有时听得多了,觉得可能确实是个问题吧。

主编/主笔:王多

题图来源:上海社科院提供

栏目主编:王多

图片编辑:项建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