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孩被父母反锁在家 学电影情节写SOS布条求救

2017-01-02 10:05:34 [来源:重庆晨报] [作者:谭遥] [责编:夏博]
字体:【

原标题:男孩被父母反锁在家 模仿电影情节写“SOS”布条求救

“狼来了”的故事,可能是我们小时候都听父母讲过,这一则寓言故事教育孩子们要诚实,不要撒谎。

昨天是新年夜,可就在沙坪坝大学城一小区里,却出现了写有“SOS”求救信号的布条,引来了110民警。可到最后大家才发现,这其实就是“狼来了”故事的现实版,只不过故事的最后不是那么悲剧罢了。

阳台惊现“SOS”布条

△李先生在自家阳台捡到写有“SOS”的布条。

△李先生在自家阳台捡到写有“SOS”的布条。

李先生一家住在沙坪坝大学城某小区。昨天(12月31日)傍晚6点过,刚和家人在外忙碌一天的李先生回到家中。新年的最后一天,一家人准备好好团聚下,吃一顿团圆饭。

李先生进屋后放下年货走入厨房,发现白净的厨房外阳台地面上有一个卷成圆筒型的黑色布条。“莫非楼上谁家的衣服吹下来了?”李先生走近一打开,赫然发现“SOS”几个字母。

“大过节的不会有人恶作剧吧?”心犯疑惑的李先生,正在犹豫要不要报警,此时了解原委的妻子鼓励李先生道:“万一真有人陷入危险中,咱们捡到了又不报警,这不害了别人吗?”夫妻俩商量后决心报警。

很快,沙坪坝110快处民警赶到了李先生家中。民警仔细观察求救布条,发现黑色布条正反面都写有“SOS”。民警通过布料的材质重量和李先生厨房阳台的格局判断,丢布条之人只可能是李先生的房间同一朝向,但楼上还有十一层住户。

民警开始逐楼排查

为了彻底找到这个布条的来源,民警决定从楼上挨家挨户排查,对于暂时没在家的住户,由物业电话联系业主来确认。该楼有18层,李先生的家在3楼。也就是说,丢出求救布条的住户,就在4楼到18楼之间。

民警从顶楼18楼开始往下排查。18楼、17楼、16楼……民警敲开每一户的家门,基本上住户们都在家里和亲戚吃团年饭。民警客气敲开各业主家门后,礼貌的表达来意,也得到了业主们的理解和支持,大家纷纷献策又或帮民警分析楼层结构、邻居大致情况。

不过,很快民警就掌握了一些线索。当民警寻访时,正好有几个小朋友在楼道玩耍。看见民警到来,有位小朋友喊道:“小王(化名),你的求救信真的把警察叔叔喊来了!”只见从一户家里跑出来一个八九岁左右的小男孩。看见民警后,男孩又立刻跑回了家里。

模仿电影写求救条

△男孩将写有“sos“的布条扔到楼下玩耍,没想到真的引来了民警。

△男孩将写有“sos“的布条扔到楼下玩耍,没想到真的引来了民警。

民警先是询问了其他的小朋友,孩子们说,这张黑色的求救布条就是小王写的。小王在当天下午3点左右写好布条,丢下楼去,事后还将此事告诉了其他小伙伴。没想到,孩子丢出的布条真的引来了民警。

民警敲开了小王家的家门,此时小王的父母都在家,他们向民警说出了实情。当日下午,小王的父母出门时怕孩子淘气出门玩耍,将房门反锁,只留了小王和爷爷在家里睡觉。下午3点左右,一觉醒来的小王想开门出去找小朋友们玩,可是拨弄半天也无法将门打开。一筹莫展时,想起了电影里的求救场景,小王拿出家里的粉笔在一块黑色布条正反面上写下了大大的三个字母“SOS”。

下午父母回来后,小王向父母讲过写求救信的事,但并没有告诉父母他已将布条扔出窗台。只有几个小伙伴知道他的“底细”。

在确认没有危险后,民警将孩子父母及小王叫到一起,民警首先对小王遇危险自我求救意识进行了赞许。但同时,民警告知孩子,求救信是在遇到危险情况时才可以用,不能随意使用。

男孩最后向父母和民警道歉,并保证以后一定正确使用“SOS”求救信,不再乱写乱扔。

民警提醒:SOS是国际通用求救标志,当群众遇到危险来不及使用其他求救方式和字语时,可以用“SOS”进行求助或报警。切不可因为贪玩或者好奇而随意使用这样的标志性字母符号。对恶意、随意使用造成警力资源过度被占用、浪费的,警方将会追究当事人法律责任。

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 谭遥 摄影 甘侠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