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盐城龙卷风灾害后 浏阳志愿者到灾区医院照顾伤员

2016-07-08 16:16:01 [来源:长沙晚报] [责编:金灵]
字体:【

伤者家属给杨玲(右一)等志愿者赠送锦旗表示感谢。
伤者家属给杨玲(右一)等志愿者赠送锦旗表示感谢。
志愿者周柳(左)和王莎正在医院给一位伤员洗头发。本版图片均由受访者提供

长沙晚报记者 谢春年 实习生 刘雨薇

“每天只能睡五六个小时,还要轮流值夜班,虽然很困很累,但感觉自己做了很有意义的事,很值得。”谈起自己在江苏盐城帮助照顾龙卷风伤者的经历,浏阳志愿者杨玲说。10多天前,江苏盐城发生特大龙卷风灾害后,杨玲和4名队友前往灾区,连续一个星期在医院照顾伤者,直到7月4日才返回浏阳。昨日,杨玲接受长沙晚报记者采访,讲述了她和队友们在盐城的志愿服务经历。

赶赴灾区

5名志愿者前往医院照顾伤者

80后浏阳妹子杨玲,是浏阳市银杏养老院(银杏康复医院)院长。她的另一个身份,是中华慈善总会长期照护委员会湖南志愿者支队队长。

6月23日,江苏盐城阜宁县及其附近地区发生特大龙卷风,大风过后,到处是断壁残垣,满目疮痍,灾害造成近百人死亡,在院治疗伤者近800人。

在电视画面中看到龙卷风给盐城人民带来的巨大灾难后,杨玲决定前往灾区帮助救治伤者。6月26日,她带领同单位的志愿者李成书、简鹰、周柳和株洲康复医院的志愿者王莎前往江苏盐城。一下飞机,他们就直接赶赴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协助在龙卷风中受伤的重症伤患进行治疗。

“我以前也参加过其他的灾后救援活动,比如尼泊尔和云南鲁甸的震后救灾。”杨玲说,以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救灾经验,做好工作不应有问题。她当时担心的是,自己带的几名队员都是90后的姑娘小伙,没有经历过大的灾害救援,能不能做好工作,她当时心里没底。

照顾伤者 “我来帮你刮刮胡子洗洗头”

“医院里病人太多,医生护士都忙不过来。”杨玲说,当时盐城第一人民医院所接收的病人中就有100多名伤势严重者。由于医务人员不够,一些伤者头上的伤口都没有来得及清洗。

面对众多躺在病床上呻吟而又不能动弹的伤者,志愿者们不仅要为他们清理伤口、上药,还要给他们洗头、换衣服,甚至剪指甲、刮胡子。

“我们给伤者洗头的时候,一盆水几乎变成了泥浆。”志愿者王莎说,许多伤者身上都是泥沙血迹,家属不敢碰,护士忙不过来,还有许多伤者严重骨折或者脊椎受损,只有他们这些专业医护人员才能帮忙清洗或者翻身。“我们在平常的工作中主要负责的是医疗护理,像洗头、理发这样的生活护理很少做。这次志愿行动也是一次特殊的经历和锻炼吧。”她说。

刚到医院那天,杨玲走近一名躺在病床上的小伙子,可是小伙子却一个劲地摇头:“别太近,身上有气味,口是臭的,我已经几天没刷牙了,头发里全是泥巴和血迹。”杨玲马上说:“没事,我来帮你把胡子刮刮,把头洗洗吧。”小伙子高兴地说:“太好了,我全家人受伤住院了,没人照顾我,还好有你们这些专业的志愿者帮助我们。”

安慰伤者 多日以泪洗面的姑娘终于笑了

“‘比起那些丢了生命的人,我们还算幸运的。’这是伤者岳茂芳的感慨。”工作才两年的年轻志愿者周柳告诉记者,当初照顾岳茂芳时,这名40多岁的伤者总是不停地哭诉她的经历:当时她看见风很大,就准备去关窗,结果龙卷风呼啸而来,树木都被连根拔起,把房子完全掀翻,房顶塌了下来,砸断了她的左腿。如果不是有好心人带着她和丈夫一起往城里跑,她早就在这场龙卷风里丧命了。

面对病人的心理困扰,周柳除了每天帮她翻身、擦澡、扶着上厕所外,还经常与她聊天。慢慢地,岳茂芳变得开朗起来了,心情也渐渐好了起来。“很多伤者心里都很悲痛,所以沟通很重要,要做好心理安慰。”周柳说,大多数伤者开始都不愿意交流,后来才慢慢开始说话。所以志愿者们不仅要帮伤者照顾好身体,还经常陪伤者说话,开导他们。

90后志愿者李成书也注意到了一个可能面临下肢截瘫的姑娘——23岁的陈萍萍。这个刚刚大学毕业的女孩,在回家第一天就遇上了这场灾难,不仅脸上留下大面积伤疤,甚至可能失去双腿。作为家中的独女,她从未经历过这样的折磨。她进医院后便一直不开口说话,天天以泪洗面。志愿者们与她交谈,她也一直不理睬。一连几天,几名志愿者都耐心地为她洗脸、洗头、梳头发,给她做康复按摩。

“她不肯说话,我就死皮赖脸地说。”李成书总是找她说话,渐渐地,她终于开口说话了,也愿意说起龙卷风中的经历。“刚开始时一提到这个话题,她就掉眼泪,但慢慢就能够正视这段经历了。我们走的时候,她终于笑了。”杨玲欣慰地说。

伤者感动 “毛主席家乡来的,好人啊”

这次龙卷风灾害受伤者中,有一位94岁的老奶奶。听说志愿者是湖南人,老奶奶特别高兴和感动:“那是毛主席家乡来的人啊!好人啊!谢谢你们。”老奶奶每次看见几名志愿者,都会热情地招呼,问他们喝过水了吗,吃过饭了吗。

志愿者们的辛勤付出,被伤者和家人看在眼里、记在心上。有伤者家属为他们送来了水果,表示感谢。志愿者们临走前,岳茂芳让丈夫做了一面锦旗,送给湖南来的志愿者。志愿者临走时,她流下了不舍的泪水。她留下几名志愿者的电话,还加了QQ和微信,大家回到湖南后还经常联系。

杨玲说,这一趟救灾,志愿者们历时一周,细心照料伤员,非常辛苦。他们的无私付出,也受到了伤者和家属的感激。此次,他们先后收到伤者和家属送来的八面锦旗。

志愿感悟

累并快乐着,志愿服务不停步

在医院期间,志愿者们每天往往要从清早一直忙到晚上8时,还要轮流值夜班,每天睡觉休息的时间只有五六个小时。食物也很简单,中饭就是一碗饭和一两个素菜,晚饭通常是一碗粥、一个馒头、一包榨菜,大家随意几口扒完,休息一下就又马上投入到护理工作中。

李成书是队伍里的两名男生之一,承担了4天的夜班。“值夜班的时候不能睡觉,也没有多余的凳子和床位,就只能靠在一个伤者都看得到的地方稍微休息一下,然后又开始巡查。”李成书说,回到浏阳以后只想倒头就睡,整个人面色蜡黄,“烟熏妆”到现在还没完全褪掉。

当被问到“有没有特别累,甚至想要放弃的时候”时,王莎说:“累并快乐着,欣慰着,从没有想过要放弃。”

7月4日,杨玲一行回到浏阳,刚好遇上暴雨洪灾。他们没有好好休息一下,又开始忙着抗洪抢险,帮忙转移养老院的老人们。在志愿者的岗位上,杨玲和她的同伴们一直不会停步。

跨越地域的大爱

屈金轶

每一个爱心志愿者或许年龄迥异、经历相殊,但都拥有一颗乐于奉献的爱心。危难来临时,他们总是用人性中最善良、最温暖、最美丽的东西去呼唤人性、感染社会,竭尽全力去帮助有需要的人。

浏阳志愿者杨玲和同伴此次远赴江苏盐城,连续一个星期在医院协助照顾伤者,无疑再一次擦亮了志愿者的招牌,彰显出跨越地域的大爱。志愿者的辛勤付出,也最终感动与感染了伤者及其家人。此次,他们先后收到八面表示感谢的锦旗,便是对他们跨越地域的爱心与奉献的肯定与褒扬。

“每天只能睡五六个小时,还要轮流值夜班,很困很累,但是感觉自己做了很有意义的事,再苦再累都值得。”杨玲的话虽然朴实无华,但却有力地彰显了助人为乐、崇德向善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我们相信,有了杨玲这样的志愿者的示范作用,必将唤醒人们内心深处的奉献精神,吸引更多的人汇聚到志愿者队伍中来,让志愿服务成为一种社会新风尚,让更多的人间大爱跨越地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