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岁老党员讲激情燃烧岁月:扛过枪干过地下党

2016-07-01 08:57:11 [来源:现代金报] [责编:蒋俊]
字体:【

95岁老党员唐根庆正在看报纸

  95岁老党员唐根庆正在看报纸

  位于鄞州西北部的建岙村是个风景秀丽的地方,田野翠绿,古松苍翠。很多年轻人可能不知道,70多年前,这里曾是著名的“红色堡垒”村,至今尚存中共四明地委旧址、建岙夺粮战遗址、“建岙妈妈”故居等7处革命史迹点。

  建岙村有个“红色家庭”,今年95岁的唐根庆,1944年1月参加革命工作,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他的弟弟早在1942年就加入了三五支队。他的母亲是四明山闻名的革命老妈妈钟仁美,被大家亲切地叫做“建岙妈妈”。

  昨天,记者走进唐根庆的家,和他聊起那段烽火岁月。记者 薛曹盛 文/摄

  抗战时期

  在战场与日伪军厮杀对峙

  建岙“虎口”夺粮大获全胜

  走进唐根庆的家,六七十平方米的房子收拾得井井有条。墙上挂着很多老照片,虽然已经泛黄,却诉说着那段无法磨灭的历史。

  “那时候吃不饱穿不暖,生活很艰苦。”唐根庆说,全家上上下下八口人,上有60多岁的奶奶,下有四个弟弟妹妹。父亲右脚因压伤溃烂,丧失了劳动力。母亲在家做草席,他是老大,10岁就开始当放牛娃。

  抗日战争爆发,农民度日如年。那会儿,一年辛勤劳动除去交租交税、还高利贷,基本上已经两手空空,只能靠借债度日。到1942年,家里已经欠债300多元,欠谷债4000余斤。无奈之下,家里人只能忍痛把14岁的妹妹送到有钱人家做童养媳。

  很快,共产党领导的三五支队来到四明山,他们发动群众,组织农会,开展抗丁、抗粮和减租,废除高利贷等各种斗争。

  唐根庆的弟弟在1942年加入三五支队。1944年1月,在母亲的支持下,不甘压迫的唐根庆参加了中国共产党,投身革命,并积极发动农民,组织民兵自卫队开展抗日活动。在自卫队中,唐根庆曾多次参加战斗,总是冲锋在前,让他印象最深的就是梅园自卫队建岙夺粮战。

  那年秋天,日伪军到建岙村一带抢粮。自卫队发现40余日伪军已在马家村抢得5000余斤稻谷,用4辆牛车和20余名百姓或挑或抬。

  “这些都是农民辛苦一年的收成,没有粮食根本没法过日子。建岙村自卫队长得到情报后,组织了40多人,兵分两路在他们的必经之路上伏击。那次打得很激烈,枪声此起彼伏。敌人以为自己被包围了,顿时乱了阵脚,仓促还击。半个多小时的对峙,日伪军弃粮而逃,民兵自卫队大获全胜。”

  解放战争时期

  在家设地下党联络站

  全家人为掩护党员与敌周旋三年

  1945年8月,日本帝国主义宣布无条件投降,共产党退出南方革命根据地。

  国民党反动派成立清乡委员会,派遣反动军队对抗日根据地进行清乡、清剿、搜捕共产党员、革命干部和三五支队的伤病员。一时间,鄞西抗日根据地笼罩在国民党白色恐怖下。根据上级的任务部署,唐根庆坚持敌后革命,组建联络站,在梅园这片红色土地上与敌人斗智斗勇。

  1946年3月,中共鄞江区特派员金声到建岙村支部联系。当时,国民党一面派反动军队清剿搜捕,一面派特务密探侦察地下党员,地下党员只能采取隐蔽的方式开展活动。当时,唐根庆担任建岙党支部副书记。“我弟弟参加三五支队,我们全家人都很拥护共产党,而且母亲与邻里的关系比较好。我毛遂自荐,让这些地下党员隐蔽在我家。”唐根庆的建议很快被组织采纳,建岙村的地下党联络站就设在这个“红色家庭”。

  两层楼高的瓦片房子里,地下党员生活在二楼,全家人窝在一楼。白天,这些地下党员隐蔽在楼上,洗脸吃饭,甚至连大小便都在楼上解决。夜深人静时,他们就出去活动,唐根庆有时候还要帮忙传递信息。

  “隐蔽工作持续了三年多,那段时间全家人都很谨慎,甚至连自家的亲戚都不敢说实话。”有一次,远方表弟来唐根庆家做客。突然,楼上发出异响。表弟问:“楼上什么声音,有人吗?”唐根庆反应很快:“我们这几天在楼上养了几只小鸡,估计又在闹腾了。”一句谎言消除了表弟的疑虑。

  一篮年糕救了8名党员

  “建岙妈妈”大红匾至今留在梅园

  到了1947年,气氛更加紧张,随时都有暴露的可能。唐根庆说,有好几次危急时刻,全家人都置身生死边缘。

  有一次,有8个同志半夜到达建岙,就在他家休息。凌晨5点左右,建岙村被国民党反动派包围,四面村口都有轻重机枪封锁。反动派军队挨家逐户搜捕三五支队和共产党员,眼看着就要搜到他家了。

  “隐蔽在楼上的同志已经拉开阵势,子弹上了膛,手榴弹揭了盖,准备与敌人进行最后决战。”唐根庆说,这样的危急关头,母亲却异常冷静。“同志们不要慌,听我安排。”她下楼捞了一篮年糕,和媳妇坐在楼梯边堵住上楼的路,一边假装编织草席。忽然两个敌军士兵从后门进来,准备上楼搜查。母亲镇定自若地对一个班长模样的人说:“我家没有什么好东西,只有一点年糕送给你们。”两个敌军士兵接过年糕很高兴,就乐呵呵跑到隔壁邻居家去了。

  1948年四明山根据地的武装斗争不断发展,而国民党反动派对根据地的围剿、封锁变得更加残酷,到唐根庆家隐蔽埋伏的党员干部和武装人员更多了。解放战争三年多时间里,到唐根庆家里隐蔽的同志起码有六七十名,有的一住就是大半年。但在全家人的掩护下,隐蔽的同志没有一次出险。

  昨天,老人给记者看了一张照片的复印件,上面有其母亲钟仁美,下面是一块“大红匾”,写着“不避艰险支持革命斗争”。“这是1952年2月,宁波专员公署送给我母亲的一块光荣匾,同志们都叫她‘革命妈妈’或‘建岙妈妈’。有这样的母亲我感到很自豪,现在这块匾就在梅园革命史迹陈列馆,这个故事会一直流传下去。”

  建国后

  直到土改才公开党员身份

  退休后成了“红色宣传员”

  1949年2月,蒋介石回溪口老家过年。他知道四明山上有共产党领导的游击队活动,就下令封锁交通,搜查共产党员。建岙村被封锁了整整21天,村里人都不能外出活动。但在村地下党支部和村民的保护下,“潜伏”的游击队员和共产党员一个都没被抓走。

  1949年5月25日,宁波解放。“解放的消息一下子传遍了全村,有些人放鞭炮庆祝。”说起解放的事,老人一下子精神奕奕。他说,老百姓终于等到天亮了,再也不用担心国民党来抓壮丁了,再也不用担心那么多苛捐杂税了。

  “一点不夸张地说,白色恐怖那几年,我们共产党员几乎天天都冒着被抓去杀头的危险。”唐根庆说,刚解放时,担心村里有潜伏的特务,他们的党员身份迟迟没有公开。一直到土改时,终于亮明身份,光明正大做一名共产党员。

  新中国成立后,唐根庆曾先后担任过原鄞江区委组织委员,鄞江镇卫生院党支部书记,满腔热忱地投入到工作中。

  退休后老人发挥余热担任学校的“校外辅导员”,经常到各所中学上革命传统教育课,带他们参观革命史迹,给他们讲血与火的战争故事。很多孩子都认识这位亲切的老爷爷,亲切地称他为“红色老人”。他经常说:“我要让孩子们懂得,现在的一切得来是多么不容易,要珍惜眼前美好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