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大对失独家庭关怀理所当然

2016-03-10 09:08:47 [来源:三湘都市报] [作者:本报评论员 吴晓华] [责编:戴瑶霖]
字体:【
    

    实行计划生育以来,广大计划生育家庭为社会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随着独生子女家庭的增加,独生子女伤残或死亡、未再生育或未再收养子女的家庭也逐年增多。在全国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上,全国政协委员、湖南省卫计委主任张健带来一份与失独家庭有关的提案,呼吁加大对独生子女伤残死亡家庭关怀扶助力度。(本报今日A04版)

    即使是没有实行计划生育的时代,也有独生子女家庭的存在。中国在一定时期实施的这项政策,对社会经济的发展是作出了巨大贡献的。而独生子女伤残或死亡的概率,并不因为美好的动机有所降低,相反,一旦发生,对一个家庭的打击几乎是毁灭性的。是故,张健委员呼吁,加大对独生子女伤残死亡家庭的关怀扶助力度,自在情理之中。

    据有关资料,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显示,湖南独生子女户占到了全省家庭户的38.14%。目前湖南省女方年满49周岁就有独生子女死亡伤残家庭35411户,且每年保持14%左右的速度增长。可以推想,这些家庭所承受的巨大精神创伤。相当部分家庭由此生活陷入困境,或多或少存在着社会保障、情感抚慰、社会管理等方面问题,尤其是随着父母一辈逐渐步入老年,这些父母如何养老已经成为一个很严峻且现实的社会问题。如何告慰这些为国家政策做出过牺牲的家庭?国家、社会应该且必须有所作为。

    国家2007年启动了对计划生育家庭的特别扶助制度,对独生子女死亡伤残家庭实施生活扶助。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物价水平的提高,每月每人一百多至几百元的标准,已经难以满足他们的基本生活需求,让许多家庭难以为继。而实施标准的城乡差别,加上不同省份的地区补贴差异,不仅造成了道义上的不公平,也加剧了社会的不稳定因素。因而从国家层面完善顶层设计,体现政策的公平性,是关注民生切实解决民生问题的重要举措,更是提升政府公信力、打造亲民政府的内在要求。

    除生活扶助之外,精神救助机制不可或缺。对失独老人进行科学的心理干预,维护他们的尊严,抚平他们曾经受到的心灵创伤,做好精神慰藉工作,给他们营造一个关爱温馨的社会环境,安度晚年,理应引起政府相关部门及社会各界的重视。■本报评论员 吴晓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