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年,撑起一所学校

2016-03-09 08:43:17 [来源:湖南日报] [责编:戴瑶霖]
字体:【
    

    湖南日报记者 余蓉

    通讯员 向晓玲 陈水刚 张言文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泸溪县万金山村,村子里流传说有万座“金山”,其实这些只是村民祖祖辈辈对美好生活的期盼。这里偏僻、贫穷、落后,却有一位老师,36年来一直坚守在万金山小学,撑起了一个乡村摆脱贫穷的希望。他就是张正权。

     “托”起孩子们的未来

    1980年,张正权高考落榜,情绪低落。一天,村里的老支书找到了他,请他为村里的孩子教书:“你是村里唯一的书生,村子里孩子们的未来全都寄托在你的身上。”

    因为偏僻落后,当时村里只有两个有小学文化的代课老师在给学生上课,很多村民都把孩子留在家中干活,去上学的没几个。

    张正权也觉得只有多读书,才能让孩子们摆脱愚昧。他答应了老支书,开始了自己的教师生涯。

    一开始,很多村民并不愿意把孩子送来学校,张正权就挨家挨户地去“劝学”。开学第一天,张正权班上仅有13个学生。

    张正权教得用心,孩子们进步很大,村民们也慢慢认识到读书的重要性。一个学期过后,很多村民把孩子送到学校来学习,张正权班上的学生也越来越多了。

     “我要为学生建操场”

    以前学校只有几间破旧的木房子。冬天,刺骨的寒风从板子缝里钻进来,冷得他和学生直打哆嗦。有时冷得受不了,他就带着学生去外面跑一圈,跑得身上暖和些再接着上课。

    可是学校并没有操场,只有一块土坪,一下雨,土坪就变成一个泥坑。

    “我要为学生建操场。”通过张正权的积极争取,村委会终于答应为学校建一个操场,但是只提供水泥,细砂和石块还得张正权自己想办法解决。

    第二天,张正权早早来到学校,脱下鞋子走进小溪中,一块块把小溪里的石块搬到土坪上。直到上课时间了,他才收工。

    第三天他还是这样早早去搬石块,有学生看见了,也跟着他一起来搬。

    经过两个多星期努力,整条小溪旁边的石块全都被他和学生搬到了土坪上。

    操场就这样建好了,孩子们在这里上体育课、玩游戏、跑圈,成了村里最热闹的地方。

     “放心,让孩子先来读书”

    “那时村民大部分都很贫穷,每学期的学费都收不齐。”张正权说,一到开学,就有家长来找他,对他说要等过几个月家里的猪杀了,或者等秋季有收成的时候再交学费。

    每当这时候,张正权都一口应承:“放心,让孩子先来读书。”他拿出自己的工资先垫着,有时半年的工资就这样垫进去了。

    学生张明学家庭很贫困,母亲弱智,父亲常年生病,两个哥哥因为家里贫困从没踏进过学校的门槛。张正权知道了,自掏腰包资助张明学上学。

    还有些学生到学期结束时交不起学费,张正权也不催。“他们实在交不起,但难道你能眼睁睁看着他们就这样不读书吗?”

    现在的万金山小学,一栋白色的教学楼取代了原来的木房子,操场也翻新了,架起了篮球架,有了小跑道,教室里换上了新桌椅、新黑板,一切都变新了。唯一不变的就是张正权,他依然还坚守在这里。有的学生很争气,当了教师,进了军校,或者在外创业。

    “我最幸福的事,就是每逢过年过节,我的很多学生都会回来看看我,喊我一声‘老师’。”张正权骄傲地告诉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