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滑坡16亲友失联男子:儿子去补课躲过一劫

2015-12-22 09:20:24 [来源:华商网-华商报] [作者:石闯] [初审编辑:曾晓晨]
字体:【

到21日晚23时40分,深圳市光明新区滑坡灾害36小时最佳救援时间就将过去。从灾害发生到记者发稿时,仍有85人失联。不少失联人员家属冒着细雨寒冷守候在泥泞之中,苦苦等待亲人的消息。

在深圳市救援指挥部21日举行第三次新闻通报会上,深圳市副市长刘庆生说,此次灾害滑坡覆盖面积约38万平方米,淤泥渣土厚度达数米至十数米不等,造成附近三个工业园33栋(间)建筑物被掩埋或不同程度损毁,涉及企业15家。

有关部门初步查明,此次垮塌体为人工堆土,由于堆积量大、堆积坡度过陡,导致失稳垮塌。

记者昨日获悉,国土部将会同住建部、国家安监总局、公安部等部门和广东省、深圳市有关部门对滑坡灾害原因开展调查。

失联人数到底有多少?

人数发生了四次变化 失联者多为外来务工人员

从滑坡发生到21日晚19时的20多个小时里,失联人数发生了四次变化:第一次发布为27人;到20日晚23时,失联人数变更为57人;第二天上午的第三次新闻发布会上,深圳市公安局局长刘庆生通报称失联人数为91人。又过了10个小时,这个数字下降为85人。

记者从获取到的一份“失联人员核查表”上看到,失联人员多为外来务工人员,主要来自湖南、河南、广西、江西、贵州、湖北及广东西北地区。

救援难度到底有多大?

面积相当于50多个足球场 松软的泥土成最大挑战

一脚踩下去,泥没过脚面;拔出脚来,泥沾满鞋子——在经历20日夜间时断时续的小雨后,21日的救援现场非常“软”。

在当天举行的第四次情况通报会上,参与救援的中国铁路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刘国楠表示,滑坡土质的特征就是“非常松散,含水量很高”,在上面行走都非常困难,“导致施工救援包括我们的车辆上去也非常困难”。

“软土”太多。此次灾害滑坡覆盖面积约38万平方米,等于50多个足球场大小的面积,21日上午已经有120多台挖掘机在现场作业。一名现场救援队伍指挥员告诉记者,挖掘本身难度不大,但现场泥土水分太大、过于松软,挖掘机难以大批量进入现场,另外如此大规模的泥土运输出去倒往哪里也是一个难题。

“软土”太厚。目前垮塌下来的淤泥渣土累积厚达数米至十数米,有的地方站在上面几乎和周围厂房的四五层楼房一样高。少数当天仍然能够发现生命迹象的地方需要开挖到泥土表面以下六米深,需要开掘出一个表面宽达400平方米的大坑才能确保安全施工,这就进一步增加了难度。

会不会发生次生灾害?

再次滑坡可能性较小 搜救犬无人机都上阵

通报表示,指挥部通过组织岩土、燃气、结构、地质等方面专家200多人对灾害现场进行分析,判断认为发生再次滑坡和次生灾害的可能性较小,开展救援工作基本不危及救援人员的生命安全。21日凌晨3时,现场指挥部决定将灾害现场调整为机械加人工网格式搜救。

在特殊的地质条件下,搜救犬和无人机也难以发挥最佳搜救功效。广东省消防总队惠州特勤支队队员谢泽栩20日晚带着一条搜救犬搜索了3栋楼,但没有收获。谢泽栩说,搜救犬主要靠识别人散发出来的气味搜救,此次灾害现场都被泥土覆盖,散发出来的气味受很大影响,搜救也难了很多。

参与无人机搜救的深圳艾特航空科技公司员工吴浩说,无人机搭载搜救应用器械,可以对手机信号进行探测,但现场土方太厚,无人机只能尽量贴着地面飞行,而施救人员也产生手机信号,这也增加了搜救难度。

把救人放在第一位 及时做好舆论引导

受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委派,国务委员王勇率国务院有关部门于昨日赶赴深圳市,指导应急救援、善后处理和灾害调查工作。

王勇要求,有关各方要把救人放在第一位。一要抓紧核实核清失联人员,反复进行搜寻排查,绝不留任何死角、不留一点盲区,确保不漏一人。二要立即调配全国最好的医疗专家和资源,千方百计救治伤员,千方百计减少因伤死亡、因伤致残。三要做好受灾群众安置工作。四要妥善做好家属安抚等善后工作。五要严密防范次生灾害。六要按照及时、准确、公开、透明的原则,做好新闻发布和舆论引导工作。七要尽快查清滑坡灾害发生的原因,回应社会关切。

据新华社、央视

寻亲

废品站老板16名亲友失联 父母儿女妻子妹妹全在里面

深圳光明新区滑坡灾害,引发全国关注。来自河南周口的何卫明有16名亲友失联,年龄最大的61岁,最小的仅两岁。

五六十个电话无法接通

“一场噩梦呀,谁会想到,好好一个厂子,活蹦乱跳的一家人,说失联就失联了。”昨日下午,在深圳光明新区体育中心设立临时安置点,来自周口淮阳县的36岁何卫明表情凝重,疲惫不堪,心头压力很大。

一年半前,经营略有起色的何卫明,将以小儿子何百盛名字命名的“何百盛再生资源经营部”搬到了光明新区恒泰裕工业园内。“厂子主要业务是分拣废品,一半用于分拣,一半用于居住,区别是分拣仓库是简易铁皮房,而居住的是简易活动板房。”何卫明说:“总共两千多平方米,我们啥东西都收,堆得很杂乱。”

12月20日早晨7点多,像往常一样,何卫明和弟弟开车去收废品,亲友们都在厂子里。11点40分左右,等到匆忙地赶回来时,面前的一幕让他们惊呆了,4米多高的简易房连屋顶都找不见了,整个家被泥流掩埋了,“那么多亲友在哪里?”

“爸妈、妻子、妹妹、弟媳,电话挨个拨打一遍,无法接通,五六十个电话,把我急傻了。”何卫明后来得知,一共失联16人,包括妻子、爸爸、妈妈、妹妹、弟媳及女儿、小儿子、妻子大伯、妹妹的孩子,弟弟的三个孩子,共12人,还有4名工友。

大儿子去补课躲过一劫

“那么多亲人还有工友,都被困在里面了,怎么办呢?”何卫明一脸愁容,他和弟弟蹲在事发现场警戒线附近失声痛哭。“实在对不住家人!”

2003年底,仅有初中学历的何卫明怀揣着致富梦南下深圳,和他一起去的还有大儿子何晨龙。起初过得相当艰难,后来逐渐摸出了门道。经过几年打拼,再生资源经营部挂牌成立,“业务量很小,今年在这里,明年在哪里,搬家次数比较多。”

渐渐地,何卫明干出了一些名堂,需要招工。于是,他父母、弟弟、妹妹、弟媳等人过来了。其中,妻子的大伯年龄最大,61岁,“大伯很能吃苦,管吃住,每个月拿两千多块钱,比在老家强,”他说,根据业务需要,又招了几名工人。

“出事那天,我和弟弟走得早,一直以为失联了17个人,后来才打听到大儿子晨龙去学校补课了,侥幸躲过一劫。”何卫明说,儿子在宝安区石岩街道办事处的石岩中学上初三,20日是星期天,十点多出门去补课了,“万幸啊!”不过,他14岁的女儿和两岁的小儿子就没这么幸运了。“弟弟家是两男一女,一个13岁,一个11岁,最小的女孩也才两岁。”

站在土方上手足无措

昨日上午,26岁的周口淮阳曹河乡于庄村村民于海涛告诉记者,他的姐夫何卫明把他带到了深圳,原来也在废品收购站干,后来在偏远郊区开了家小型超市,“接到姐夫电话,就匆忙跑过来了。”

于海涛说,得知姐姐、大伯、外甥等都在滑坡的泥土中掩埋着,他悲痛万分。“亲友都在泥土里,咋能眼巴巴在一旁干等待?”他说,自己对事发废品收购站非常熟悉,可以帮助进行救援,在说服救援人员后,他冲了进去,然而,真正进去了,他又失望了。“太平静了,收购站完全找不到了,站在土方上手足无措,只得自己撤回来了。”于海涛说:“一下子那么多亲人,担心老家父母精神上承受不了打击,没敢告诉他们。” 华商报特约记者石闯